<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古稱金陵,是江蘇省的省會,也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這座歷經滄桑的古老城市,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見證了無數王朝的興衰,也留下了眾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歷史遺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明朝278年的歷史中,南京前54年為國都,后224年作南都,地位十分重要。而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動用28萬民工、歷時達28年建成的南京明城墻,是不可多得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公元1366年至1393年,朱元璋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在南京大規模建造了四重城墻,即宮城城墻、皇城城墻、京城城墻和外郭城墻。其中,京城城墻至今保存依然完好,它就是人們常說的“南京城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城墻依山傍水而建,東以鐘山為依托,西納山丘入城內,南以外秦淮河為護城河,北以玄武湖為屏障,且高堅甲于海內,形成獨具防御特色的軍事要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城墻全長約33公里,筑有城門13座,每座城門均建有城樓。城墻上共設垛口13616個、窩鋪200座,水關、涵閘及涵洞20余座,城墻高度為12-24米、底寬8-27米、頂寬3-18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據初步估算,南京明城墻共耗費了3.5億塊城磚。城磚一般長40~45厘米,寬20厘米,厚10~12厘米。城磚并非在南京城內集中燒制,而是在長江中下游水系所涉區域燒制,其范圍涉及到今天的湖南、湖北、江蘇、江西、安徽5個省,故城磚材質的土性也呈多樣性(有粘土、沙土、高嶺土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多數城磚留有銘文,少則一字(或一個符號、記號),多則70余字,記錄了數以百萬計的官員、普通百姓和工匠的姓名,是中國現存的一組規模最大、歷史文化信息極高的漢字書法磚文群。這是南京城墻的一大特色,見證了當時國家級重大工程質量保證體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嚴酷的“責任制”保證了南京城墻建造的高質量。從現代企業管理的視角來看,明城墻堪稱卓越質量管理的典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城墻體現出的都城營造制度、嚴密的工程管理和征派制度以及大規模使用磚、石材料和燒磚、筑城技術,對明、清兩朝全國(尤其對北方城市)大規模使用磚石結構筑城,以及“萬里長城”使用城磚砌筑均具有極大的推動和普及價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城墻設計獨特、工藝精湛、規模恢弘,是中國古代軍事防御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筑設計、規模、功能等諸方面,國內外城墻都無法與之比擬,是繼長城之后的又一宏大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紀50年代,由于人們認識上的誤區,南京先后拆除了城墻11.5公里。20世紀80年代以后,成立了南京市城墻管理處、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館等常設保護專業機構,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也加大資金投入,使現存的南京城墻和護城河得到了有效保護、維修和展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臺城段”可謂是南京城墻最精華的部分。站在這里,可俯瞰玄武湖,遠眺紫金山、九華山,近看雞鳴寺、紫峰大廈,如果正好是三、四月份,還能全方位欣賞雞鳴寺的櫻花大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城墻蜿蜒盤桓35.3公里,現完整保存25.1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墻,并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大城墻,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墻更是超過60公里,為世界歷史之最。1988年,南京城墻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時光荏苒,歲月留芳。如今的南京,城市建設不斷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經濟更加繁華,幾十千米的城墻和十余個城門得以保留。人們登上城墻,撫摸帶著歷史遺痕的墻磚;或步行玄武湖畔,舉頭仰望古色古香的城墻,心里都會不由得感慨萬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城墻見證了六朝古都從古至今的滄桑巨變,也承載著無數南京人的記憶與情感。如今,它不但為南京增添了別樣的姿彩,更繼續守護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繁榮與祥和。</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开化县|
长武县|
许昌市|
尤溪县|
班玛县|
黄梅县|
巴彦县|
定襄县|
远安县|
碌曲县|
琼海市|
定结县|
仙居县|
余干县|
凭祥市|
岳普湖县|
海伦市|
金堂县|
义马市|
玉门市|
武川县|
丰宁|
青冈县|
八宿县|
邵武市|
丁青县|
仲巴县|
永昌县|
封开县|
航空|
江门市|
定南县|
光泽县|
布拖县|
德惠市|
永昌县|
扬州市|
平乐县|
高要市|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