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來自:行知讀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何以為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母親擁我入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知道這是我的世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而父親帶我攀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才知道這世界的真實模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瑪雅諺語</b></p><p class="ql-block">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p><p class="ql-block">“母親代表了情感,而父親代表了規則。”</p><p class="ql-block">這些話道出了父親和母親在養育孩子方面的不同作用。</p><p class="ql-block">養育一個孩子,需要父母雙方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任何一方的缺席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p><p class="ql-block">在中國幾千年來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影響下,家庭中“父親缺位”的概率要遠遠大于“母親缺位”。</p><p class="ql-block">“父親的缺席”會對孩子和家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這個可以單獨開一個主題來談。</p><p class="ql-block">但首先,父親們需要清晰的知道,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們需要承擔哪些角色,應該發揮哪些功能。</p><p class="ql-block">而這些,過去可能在父親的意識中是比較模糊的。</p><p class="ql-block">根據對《何以為父》這本書的拆解,結合不同心理學流派對父親功能的定義,以及現實社會中對父親功能的期待,總結了成為“足夠好父親”的5大核心功能。</p><p class="ql-block"><b>一</b></p><p class="ql-block"><b>家庭的供養者</b></p><p class="ql-block">雖然時代的進步,女性有了更多實現自我的機會,甚至有的家庭女性成為了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者。</p><p class="ql-block">但在父系社會,男性依然會被期待為家庭經濟的主要提供者。</p><p class="ql-block">父親在家庭中的經濟功能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物質環境,尤其是在孩子的胎兒期、嬰幼兒期。</p><p class="ql-block">如果父親的供養功能能夠充分發揮,媽媽就不必擔憂家庭的經濟狀況,從而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顧胎兒、嬰幼兒上。</p><p class="ql-block">即時響應寶寶的各項需求,與寶寶建立一種更健康的共生關系,為寶寶提供兩項非常重要的心理營養:安全感、“我最最重要”。</p><p class="ql-block">從社會視角上去看,男性能不能為很好地保障家庭的物質條件,也會成為一個男性成功與否的重要評價指標。</p><p class="ql-block">也因為父親在家庭中是主要的供養者,承擔著賺錢養家的職責,所以,父親和孩子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孩子與金錢財富的關系。</p><p class="ql-block">與父親的關系越好,聯結度越高,孩子越能打通與財富的關系,在金錢財富上取得的成就也會更好。</p><p class="ql-block"><b>二</b></p><p class="ql-block"><b>家庭的守護者</b></p><p class="ql-block">一個家庭中,爸爸作為最有力量的那位,需要給家庭提供保護,讓家庭成員生活安穩。父親要像一座屏障,為家庭擋住外來的侵擾和麻煩。</p><p class="ql-block">父親的守護功能,總結起來,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p><p class="ql-block">(1)做妻子和孩子的“情緒教練”,做家庭關系的守護者。</p><p class="ql-block">當妻子在孕育和養育的過程中,出現焦慮、失望、憤怒等情緒時,父親要學著承擔、涵容和調節妻子的這些,而不是站在妻子的對面,無視甚至指責妻子。</p><p class="ql-block">當妻子的情緒穩定,她才能以更平穩有愛的狀態去照顧孩子。</p><p class="ql-block">尤其當妻子與孩子發生矛盾和沖突,父親要做雙方矛盾的調節者,做好雙方的情緒疏導。</p><p class="ql-block">要讓孩子看到,雖然媽媽生氣,但她依然是愛你的。而不是聯結妻子或孩子中的一方,去對抗另一方。</p><p class="ql-block">(2)做孩子的堅強后盾,使孩子免受身體或心理上的傷害。</p><p class="ql-block">當孩子還是一個小小孩時,父親會穩穩地扶著孩子坐上他的肩頭,他會把孩子拋向空中,也會張開大手,安全的接住孩子。</p><p class="ql-block">他會帶著孩子去探索、冒險,也會給孩子講解規則、教會他對應的技能,保護孩子的身體不受傷害。</p><p class="ql-block">一個“足夠好的父親”,既能做孩子的“玩伴”,也要做孩子的“保護者”,要能夠在這兩者之間自由來回切換。</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父親需要保護孩子內在的心理邊界。</p><p class="ql-block">被父親守護邊界的孩子,會擁有強大的心理力量和自信,價值感,安全感,歸屬感。</p><p class="ql-block">如果父母入侵孩子的邊界——“任我行父母” : 控制孩子,攻擊孩子,否定孩子,不允許孩子犯錯誤,做自己,孩子就會在心理上“退守”,建筑內在的自我防線。</p><p class="ql-block">(3)在家庭遭遇危機時,及時出現不退縮</p><p class="ql-block">當家庭遭遇危機時,父親要能及時撤回家庭,陪伴在妻子和孩子身邊。</p><p class="ql-block">比如說孩子生病、孩子厭學等問題,父親不能以“工作之名”將責任丟給母親,由母親一個人去面對和處理危機。</p><p class="ql-block">這會給妻子和孩子帶來極大的不安全感,降低家庭共同抵御風險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三</b></p><p class="ql-block"><b>規則的建立者</b></p><p class="ql-block">與母親的柔軟、愛不同,父親更多代表著規則和權威。</p><p class="ql-block">他要制定并執行規則,讓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向孩子傳輸基礎規則,培養孩子的自律和規則意識,為孩子的行為設定邊界。</p><p class="ql-block">“父親缺位”家庭中的孩子,孩子的自控能力往往更弱,規則意識更差,也更容易形成“成癮”。</p><p class="ql-block">在兒童精神分析領域,往往定義父親是建立規則,而母親是傳遞規則的人。</p><p class="ql-block">因為母親的人際能量是向心的,她更容易“調節自己來適應孩子”,而父親的能量是離心的,他更容易并喚起孩子的狀態,讓孩子來主動適應。</p><p class="ql-block">在規則方面,母親更偏于遷就孩子,而父親則更注重公平公正。</p><p class="ql-block">在《金牌調解》節目中,曾有一個瀕臨崩潰的家庭案例。這個家庭的爸爸因為工作繁忙,很少參與孩子的教育。</p><p class="ql-block">結果,孩子變得叛逆、無法無天,連媽媽都束手無策。</p><p class="ql-block">在節目的調解下,爸爸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失,并決定改變。</p><p class="ql-block">他開始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制定并執行規則,讓孩子逐漸明白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最終,這個家庭走出了困境,孩子的偏差行為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p><p class="ql-block">父親的缺位,往往會導致孩子缺乏理性和目標,無法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p><p class="ql-block">所以,在孩子的規則意識培養上,父親要承擔更多的責任。</p><p class="ql-block"><b>四</b></p><p class="ql-block"><b>榜樣示范者</b></p><p class="ql-block">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由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成績更好,在社會上更容易成功。</p><p class="ql-block">因為男人做事目的性更強,習慣上能讓孩子更獨立、果斷,更具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p><p class="ql-block">在讓孩子改變行為這件事情上,母親更喜歡用語言,不斷地給孩子講道理。</p><p class="ql-block">而父親更喜歡用行動,直接做給孩子看。這就讓孩子更容易父親身上看到榜樣示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因此,父親需要不斷修正自己的言行,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這樣,孩子才會從父親身上習得優秀的品質和行為。</p><p class="ql-block">父親是孩子人生中接觸的第一個男性,他會影響孩子未來和男性的相處模式,這樣的影響不可謂不大。</p><p class="ql-block">如果父親能夠正確的給孩子做示范,對于男孩而言,他可以從父親身上學習到真正的男子氣概。</p><p class="ql-block">對于女孩而言,她可以清晰地知道一個優秀的男性應該是怎樣的,這樣他未來就不會陷入各種亂七八糟的關系中。</p><p class="ql-block">在父親給孩子做榜樣示范時,他如何示范處理與妻子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p><p class="ql-block">如果父親能夠經營好妻子的關系,關系妻子、愛護妻子,孩子們就會習得正確的夫妻相處模式。</p><p class="ql-block">男孩知道未來如何與妻子相處,有助于新生家庭的組建。</p><p class="ql-block">女孩就會以父親為對標,更謹慎去選擇伴侶,減少遇見渣男的概率。</p><p class="ql-block">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放在父親身上尤為貼切。</p><p class="ql-block"><b>五</b></p><p class="ql-block"><b>分離分化者</b></p><p class="ql-block">孩子早年和媽媽在心理、情緒、認知方面是共生的狀態,此后,他需要不斷地完成分化,最后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完成社會化。</p><p class="ql-block">在孩子的一生中,會有6次重要的分離分化:</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孩子誕生的時刻,結束與母親在身體上的共生,成為一個單獨的生命體,自主呼吸,學會吮吸……</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斷乳階段,完成與母親乳房的分離;</p><p class="ql-block">第三次,學步期,離開媽媽的懷抱,實現與母親的分離;</p><p class="ql-block">第四次,青春期,實現與父親的分離;</p><p class="ql-block">第五次,成年早期,實現與原生家庭的分離,組建自己的新生家庭</p><p class="ql-block">第六次,與父母共同面對“死亡”。</p><p class="ql-block">這6次分離分化,除了前兩次外,其他每一次的分離分化,都需要父親的“父性”力量的參與、支持、引領。</p><p class="ql-block">如果“父親缺席”,孩子容易與母親糾纏在一起,難以實現與母親的分離,也無法完成他們的性別認同、身份認同,進而難以實現與家庭的分離,他們會更愿意待在家庭里,無法實現“社會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体育|
河池市|
砀山县|
浙江省|
景东|
宜丰县|
安化县|
南丹县|
安宁市|
丹巴县|
阆中市|
新和县|
太原市|
正蓝旗|
静乐县|
大同市|
织金县|
北宁市|
甘洛县|
浪卡子县|
绥化市|
天门市|
格尔木市|
绵阳市|
广河县|
叶城县|
特克斯县|
长海县|
凉山|
蕉岭县|
靖边县|
河北省|
乐山市|
乾安县|
扎鲁特旗|
新沂市|
古田县|
新平|
云南省|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