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本計劃在農歷二月二日(恰逢周末),我和妻子打算跟隨戶外旅行團前往南京賞梅。然而,就在即將出發之際,組織者傳來消息,稱南京的梅花在周末時可能已經進入“邂梅”期,若錯過今日,便需再等一年。于是,我們決定改行,跟隨旅行團推薦的江南蘇浙古鎮游線路,而第一站便是浙江古鎮——鎮江。到達鎮江后,我們游覽了兩個地方:金山寺與西津渡。</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原名澤心寺,自唐朝起便被稱為金山寺。宋天禧年間,因皇帝夢游金山寺,又賜名為龍游寺。至清朝,康熙皇帝登臨金山,目睹江天一色的壯麗景象,親筆賜名"江天禪寺",這一名稱沿用至今。盡管金山寺名稱多變,但從唐代以來,人們一直統稱其為金山寺。</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位于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金山路62號,地處鎮江市區西北,坐落在金山之上、金山公園內,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為中國四大名寺。</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始建于東晉時期。魏晉南朝天監四年(505年),梁武帝于寺內開創了中國佛教舉行水陸法會的先河。唐大中年間,唐宣宗敕令寺院更名為"金山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帝游至金山,將寺名改為"江天寺",并題賜"江天禪寺"匾額。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寺內發生火災,大雄寶殿和藏經樓被燒毀。1949年后,金山寺經過多次整修,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香火一度斷滅。1978年,慈舟法師重返金山寺,寺院終于重新開放。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等。該寺整體處于坡地上,分層筑臺,山與寺渾然一體,呈現出"金山寺裹山,見寺,見塔,不見山"的獨特風貌。</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周邊水域景色如畫,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為這座千年古剎增添了幾分靈秀之氣。</p> <p class="ql-block">西津古渡街,又名宋元古街,坐落在鎮江市內西部云臺山麓,是一條擁有千年歷史的古街道。西津古渡街在古代位于長江邊,設有碼頭。</p>
<p class="ql-block">鎮江宋元古街是依附于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跡。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跡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被譽為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這里共有文物保護單位12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主要景點包括英國領事館舊址、五十三坡、救生會、昭關石塔、觀音洞、待渡亭、超岸蒜山等。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環境的改變使西津渡逐漸淡化和削弱了作為渡口的功能,但其活化石般的風貌卻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下來。西津渡古街的文化內涵在于它的津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居文化,正以它獨有的魅力吸引著國內外游客和考古工作者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古街全長約1000米,始創于六朝時期,歷經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建設,留下了如今的規模。因此,整條街隨處可見六朝至清代的歷史蹤跡。西津渡,三國時稱"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稱為"西津渡"。這里原先緊臨長江,滾滾江水就從腳下流過。清代以后,由于江灘淤漲,江岸逐漸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腳下的超岸寺旁。如今的西津古渡離長江江岸已有300多米距離。</p>
<p class="ql-block">三國時期,這里曾駐有孫權的東吳水師,唐代以后更是專門派有兵丁守衛巡邏。宋熙寧元年1608年春,王安石應召赴京,從西津渡揚舟北去,舟次瓜洲時,即景抒情,寫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詩:</p>
<p class="ql-block">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p>
<p class="ql-block">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p> <p class="ql-block">無論是鎮江的新貌,還是鎮江的古韻;無論是金山寺的絕美建筑,還是西津渡的繁華街景,都令人流連忘返。可惜時間有限,我們只能隨團匆匆游覽一遍,盼望著以后有機會再來,住下慢慢走,仔細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陶县|
临沭县|
丰台区|
广南县|
新和县|
改则县|
杭州市|
岳普湖县|
清远市|
五常市|
乐山市|
苏尼特右旗|
鞍山市|
施秉县|
游戏|
恩平市|
科技|
苍南县|
郴州市|
博湖县|
肇源县|
鹤壁市|
兴安县|
神木县|
西藏|
洞头县|
集安市|
鹰潭市|
德庆县|
南郑县|
兴海县|
涞水县|
秦皇岛市|
忻城县|
星子县|
孝昌县|
惠来县|
睢宁县|
南京市|
武义县|
宝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