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旅行日記:寓教于樂</span></p><p class="ql-block"> 濟南大明湖東北角的匯波樓因建在匯波橋上而得名,現在是一座博物館,是為了紀念北宋散文家,歷史學家,政治家曾鞏而設立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鞏,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生于建昌南豐,也就是現在的江西省南豐縣。曾鞏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人生軌跡像一首悲涼的離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鞏出身儒學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北宋著名大臣。據史料記載曾鞏小時候就很聰明,記憶力特別好,喜歡朗誦詩歌,12歲時就能寫詩了,20歲時已聲名遠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鞏18歲時隨父赴京,以文相識王安石,一見如故,成為摯友。23歲時拜歐陽修為師,成為歐陽修的得意門生。歐陽修當眾褒獎曾鞏“過吾門者百千人,獨以得生為喜。”后來曾鞏將好朋友王安石推薦給歐陽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1042年,曾鞏和王安石同時參加科考,王安石進士及弟,正式開始他的仕途,而曾鞏卻因文章重策論而輕文采,名落孫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歐陽修為他打抱不平,寫詩批判了當時的科舉制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安石也寫詩鼓勵他:“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漢星之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是這三位圣賢互相欣賞,互相支持,互相鼓勵的高貴品德,使他們都在唐宋八大家里占有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鞏的經歷比較曲折,可謂波瀾壯闊。在老師和好朋友的鼓勵下,他正準備重整旗鼓的時候,家鄉傳來了父親去世的消息,壯志未酬的曾鞏只能暫時放棄了自己的遠大理想,被迫輟學,回歸故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鞏的爸爸是北宋時期一位官員和學者,官至太常博士,是古代名副其實的的學霸。在地方任職時,以剛正不阿和政績斐然而聞名。這位學霸爸爸一共有三位夫人,曾鞏是第二位夫人所生,曾鞏有一個哥哥,他排行老二,他下面還有4個弟弟和9個妹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鞏的哥哥曾曄和他同父異母。曾曄學識淵博,12歲時便能寫《六論》,展現出過人天賦,作為長子被家族寄予厚望。1037年曾嘩和曾鞏一同進京科考,兩人均未考中,曾曄因承受不住落榜打擊抑郁而終,英年早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時曾鞏已經兩次參加科考均未中第。但他未被擊垮,他八歲喪母,喪父以后他一邊侍奉繼母,一邊呵護弟妹長大成人,曾家子弟齊心合力,一邊勞作養家糊口,一邊抓緊一切時機學習,下地犁田時也帶著書本,小憩時就看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喪父以后家道敗落,曾鞏面對生活的重壓,沒有沉淪,肩負起家庭的重任,將喪父之痛轉化為求知的渴望,在逆境中砥礪前行,韜光養晦,以書卷為伴,以燈火為友,夜以繼日的苦讀,用知識的光芒驅散心頭的陰霾,成為族中兄弟的精神支柱和學業導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曾鞏的以身示范和引導教育下,曾家兄弟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凝聚,相互鼓勵,共同進步,個個博通文史,才華橫溢。憑借堅韌不拔的意志和超凡脫俗的才華,硬是將命運的枷鎖掙脫,譜寫了一段令人矚目的光輝篇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喪父之后曾鞏在家開荒種地10余年,公元1057年在39歲時第三次參加科考和親兄弟曾布同登進士,后來同父異母的兄弟曾肇和他們的四個子孫曾紆、曾纮、曾協、曾敦陸續中第。從曾鞏算起曾家這一脈就出了七個進士,人稱“南豐七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其是曾鞏文學成就突出,代表作涵蓋散文與詩歌。風格以古雅平正,長于說理著稱,是史上唐宋八大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宋八大家是我國歷史上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唐代兩位:韓愈和柳宗元;宋代六位: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和曾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駢文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開始于漢,魏,六朝時最為盛行,也叫四六文。這種題材的文章一般多用四字或六字成語,通篇駢偶句,對仗工整,聲律和諧,偏重形式,多堆砌辭藻典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駢文是我們中國古典文學特有品種,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古代文人墨客常常運用駢文來展現其文學才華,使得文章既具有韻律之美,又富含深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唐以后古文運動興起,唐宋古文運動是中國的文藝復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宋八大家在古文運動中推動散文發展,革新文體與內容,提出文學理論,確立了散文文學的正統地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韓愈和柳宗元并稱“韓柳”,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他和柳宗元共同倡導古文運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韓愈的散文代表作有:《師說》《馬說》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柳宗元的散文代表作有:《永州八記》《捕蛇者說》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歐陽修(號醉翁),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代表作有:《醉翁亭記》《秋聲賦》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蘇軾是北宋文壇領袖,開創豪放詩詞派。代表作有:《赤壁賦》《超然臺記》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蘇洵以議論文見長。代表作有:《用筆論》《傳授計》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蘇轍以政論和史論著稱。代表作有:《墨竹賦》《東軒記》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安石是臨川文學代表,散文風格雄健峭拔,世稱“王荊公體”。代表作有:《游褒禪山記》《答司馬諫議書》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鞏與王安石同為臨川文學代表。文章以從容氣象為特點,樸實無華。代表作有:《戰國策目錄》《醒心亭記》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鞏是八大家中情致較少的一個,無論詩詞歌賦和文章較少抒情作品,絕不煽情,多是議論文和記敘文,以議論漸長,立論警策,說理曲折盡意,文辭和緩紆徐,從容不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鞏為朝廷服務以后,轉任多地,為政廉潔奉公,勤于政事,關心民眾疾苦,他根據王安石的新法宗旨,打擊豪強,救災防疫,疏河架橋,設置驛館,修繕城池,興辦學校,削減公文,整頓吏冶,廢除苛捐雜稅,深受群眾愛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鞏曾出任齊州(現在的濟南)知州,任職兩年。這是他入仕后第一次擔任地方行政長官。任職期間其政績涵蓋民生、文化、基建多領域,影響深遠,離任時百姓“決橋閉戶”挽留,是見其深得民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齊魯大地的人們是一群知道感恩的人,1000多年以后建展覽館紀念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鞏不僅僅是一位杰出的官員,還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鞏詩詞歌賦的存世數量400余首,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山水詩,詠物等。描繪自然景色,還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對社會的思考,隱喻人生的起伏變化,展現出其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洞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還常常直指社會弊端,展現了他作為文人的責任感與擔當。曾鞏的詩詞創作數量不如散文多,但每一首都是精品,充分顯示出他在文學上的全面才華,他的詩歌作品至今仍在傳送,能引起現代人的共鳴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鞏現存散文上千篇,內容平實簡樸,邏輯嚴謹,筆法活脫,文情并茂。以議論見長,說理透徹,主張文以明道,強調文章應服務于道德教化和社會現實,他的散文多為“明道”之作,文風古雅平合,語言平實透辟,意義深遠,展現了高超的寫作技能和深刻的思想內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鞏的散文成就不僅體現在其獨特的文風和深刻的思想上,還在于他對古文運動的推動和對后世文學的深遠影響,是宋代文學的重要代表之一,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豐曾家是耕讀世家,農耕與讀書并重,從其祖父起以文風傳家,一門俊彥,成世代文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帶領孩子們參觀曾鞏紀念館,與先賢面對面,深入了解先賢的生平事跡、文學成就和為政理念,感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中吸取正能量,無論遭受什么樣的挫折永不言棄,不屈不撓地為理想而堅持,只有堅持才能不斷的超越自我,讓生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溫故知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滨海县|
健康|
星座|
交口县|
崇阳县|
乌鲁木齐县|
和硕县|
林甸县|
汝城县|
赣榆县|
陇川县|
长泰县|
和硕县|
泽库县|
迁西县|
衡东县|
镇康县|
湾仔区|
苏尼特左旗|
泗阳县|
海宁市|
塔河县|
江油市|
洛隆县|
修文县|
天气|
马关县|
合山市|
巴里|
江都市|
大同市|
宁都县|
平邑县|
东阿县|
平昌县|
汨罗市|
宝丰县|
宁明县|
桦甸市|
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