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 2015年11月6日.星期五.農歷九月二十五</b><br></h1><h3> 昨天白天緊張的渡過了一天,感覺有些累,今早一睜眼已是八點了。</h3><h3> 上午休息兩個小時,我把房間退了,然后將行李寄存在了酒店,輕裝上陣去位于黔東南州.雷山縣境內的<b>西江千戶苗寨</b>。</h3><h3> 11.00乘1路公交車到凱里市客運站。這時已是快12.00點了,老伴看見有賣素餡包子的,離開家半個月了,這是第一次吃包子也算美餐了一頓午餐。<br> 在客運站我賣了12·20分去苗寨的長途汽車票,每張票是15元。40公里的山路行駛了一個半小時,14·00時來到了<b>西江千戶苗寨。</b><br> 在寨子門口,老伴被一位開民宿的女老板拉住,并自我介紹她是六盤水的人,在這里租房子開旅館的。他開的旅館就西江邊上,是座吊腳樓,價格是80元一天。<br> 在老板的引領下,我們進了苗寨景區大門,用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便來到了這個名字叫做《云山鄉村酒店》民宿。</h3><h3> 這是我第一次住吊腳樓,感覺很新鮮,上了二樓見到的是一個敞亮的大廳,大廳的周圍是幾間寢室,房間的設施還是不錯的,衛生也挺干凈的。</h3><div> 吊腳樓緊挨著山坡,夜里睡覺時不時能聽見從山上流下的潺潺流水聲。</div><h3><br></h3> <div> 安排好住宿,時間尚早,我和老伴就開始游歷這千戶苗寨了。<br></div> 西江千戶苗寨:<div> 是一個保存著苗族“原生態”文化非常完整的地方;</div><div> 是由十一個依山而建的苗族自然村寨連成一片而組成的; 是目前中國及世界上最大的苗族居住區;</div><div> 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的源地;<br> 從15.00時開始,到20.00時,用了五個小時的時間,我和老伴滿懷著好奇心,從寨子頭走到寨子尾;從山下再到山上,粗略的將寨子游覽完了,讓我對這座全國聞明的苗寨有了一個淺薄的認識。</div><div> <b> 西江千戶苗寨</b>全寨共有1468戶,6000余人,其中原住居民的99.5%都是苗族。<br> <b>苗族</b>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br> <b>苗族</b>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于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b>蚩尤和炎帝、黃帝一同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即中華三祖</b>)。<br> <b> 苗族</b>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云南)。<br> <b>苗族</b>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br>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記載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戰爭和朝廷的追殺與民族文化遷徙秘密等暴露予敵人,不得不將文字焚燒,抹去,當僅有的那些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隨之丟失,留下的只有現在的那寫在衣服上的文字。<br> 苗族青年作家、知名記者<b>南往耶</b>這樣寫到:<br> <b> “苗族是一個不斷被驅趕甚至被消滅的民族,但他們一直沒有對生命和祖先的放棄,自五千年前開始,爬山涉水,經歷千難萬苦,從中原逃到云貴高原和世界各地,朝著太陽落坡的地方尋找故鄉,用血養育古歌和神話,沒有怨恨,把懸崖峭壁當做家園,梯田依山而建,信仰萬物,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忘卻仇人。”</b><br> <b> 苗族</b>大體上共分為東、中、西三大支系。<br> 據考證:<br> <b> 苗族先民</b>在遠古時期曾居住在<b>長江、黃河</b>中下游一帶,后因戰爭逐漸遷徙至西南山區。<br> 據當地村民口傳,西江苗族是<b>蚩尤</b>的后裔,歷經多次大遷徙,才到達<b>西江苗寨</b>。<br> 西江苗寨的先民原先居住在<b>雷公坪</b>,后來在“寅公”“卯公”兩位始祖的帶領下,來到今天的西江苗寨修村建寨、開山造田,并在此定居下來,歷經幾十代的繁衍,才形成今天的寨子規模。</div><div> 由于歷史、地理、習俗等因素,西江苗寨迄今為止仍較好地保留著厚重的苗族傳統農耕文化。這里四面環山,重巒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云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div> 苗族農耕、節日、銀飾、歌舞及其遺風古俗在這里世代相傳,不僅保留著最純粹的自然美景,而且有著深厚的人文氣息。<div> 西江千戶苗寨巍峨壯觀的吊腳樓建筑群、絢爛多彩的苗族服飾銀飾、以及淳樸自然的風俗習慣,使西江苗寨成為匯聚苗族文化遺產的寶庫。<br></div><div><br></div> <div> 步入千戶苗寨,一排排穿斗式歇山頂結構的吊腳樓映入眼簾。</div><div> <b> 吊腳樓</b>這一建筑形式我只是在書中和電視里見過,但是今天來到了千戶苗寨,來到了吊腳樓的世界、漫山遍野的吊腳樓,高的、矮的、面積大的、面積小的……,各種各樣的吊腳樓真的讓我感到既新鮮又好奇。</div><div> <b> 西江千戶苗</b>寨吊腳樓的營造技藝遠承<b>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b>中“南人巢居”的干欄式建筑,在歷史沿革中又結合居住環境的要求加以變化。<br></div><div> 西江苗族根據多山的特點,把建筑修建于斜坡或山腰上,取材以當地盛產的杉木為主。</div><div> 西江千戶苗寨的吊腳樓全部是木質結構,并且不用一釘一鉚,房子框架由榫卯連接,依山勢而成,建筑風格別具特色,形成獨特的苗寨吊腳樓景觀。</div><div> <b>吊腳樓</b>具有簡潔、穩固、防潮的優點,還能節省耕地和建材。</div><div> 西江的吊腳樓根據地形和主人的需要確定相應的建房方案,使用斧.鑿.鋸.刨和墨斗、墨線,在30至70度的斜坡陡坎上搭建、并以穿斗式木構架為主,因前檐柱吊腳,故而得名吊腳樓。</div><div> <b> 吊腳樓</b>一般有三層,四榀三間、五榀四間、六榀五間成座,依山錯落,次第鱗比。</div><div> 西江千戶苗寨吊腳樓連同相關營造習俗,形成了苗族吊腳樓建筑文化,讓我們一起了解更多的非遺文化,看見了不一樣的東方之美。</div><div> 千戶苗寨的吊腳樓,對于西江苗族社會文明進程和建筑科學的研究具有極為珍貴的價值。</div> 在游歷千戶苗寨時,苗族女人美麗的服裝和精制的銀質頭飾引起了老伴極大地興趣。<div> <b>苗族服飾</b>多姿多彩。這些多姿多彩的服飾銘載著本民族歷經磨難的歷史變遷,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來生活環境的濃縮。史學家稱之為:“穿在身上的史書。”<div> <b> 苗族服飾</b>將流傳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遷徙漂泊的路線等點滴無遺地融進服飾文化當中,也一針一線繡進衣冠服飾,世代“穿”承,永不忘懷,因而,苗族服飾被譽為“無字史書”和穿在身上的“史書”。</div><div> <b> 苗族服飾</b>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花團錦簇,流光溢彩,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div><div> <b> 從內容上看</b>,服飾圖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div><div> <b> 從造型上看</b>,采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div><div> <b> 從制作技藝看</b>,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范例,歷史層級關系清晰,堪稱服飾制作史陳列館。</div><div> <b> 從用色上看</b>,她們善于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div><div> <b> 從構圖上看</b>,它并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div><div> <b>從形式上看,</b>分為盛裝和便裝。</div><div> 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復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div><div> 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div></div> 老伴穿上了苗族服裝后又佩戴上了圖案多樣,做工精制的銀質頭飾后經變成了一位地道的苗家夫人。<div> <b>苗族頭飾</b>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歷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div> <b> 苗族頭飾</b>種類繁多,精美絕倫,<br> 苗族?頭飾上的銀角是苗族婦女盛裝時的重要頭飾,兩角分叉,主紋通常為二龍戲珠形象,龍身、珠體均為凸花,高出底面約一厘米。</div><div> 西江型銀角因體積大而頗具特色,其寬約85厘米,高約80厘米,飾件高度甚至超過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佩戴時,姑娘們還會在銀角兩端插上白雞羽,雞羽隨風搖曳,使得銀角更加巍峨壯觀,又不失輕盈飄逸之美。<br> 苗族頭飾上的銀帽?是苗族盛裝頭飾的另一種重要形式,由眾多的銀花及各種造型的鳥、蝶、動物和銀鈴組成,給人以滿頭珠翠、雍容華貴的印象。<br> 苗族頭飾上的銀圍帕?也是苗族頭飾中常見的一種,通常將銀飾固定在頭帕上。頭帕本身也有多種樣式,如紅綠豎條相間的、青色的等,銀飾與頭帕的搭配相得益彰,既美觀又實用。<br> 此外,苗族頭飾中還有銀發簪、銀插針、銀網鏈飾、銀花梳、銀耳環等多種樣式,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造型和寓意 。</div><div> 苗族銀飾的多樣性和精美程度,不僅體現了苗族人民的審美情趣和工藝水平,也承載著苗族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br> 苗族頭飾的演變和發展,與苗族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地域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地域環境下,苗族頭飾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如今,苗族頭飾已經成為苗族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去了解。<br><br></div></div> <div> <b> 苗族銀飾</b>以大為美的獨特見識,用美學的觀點來看是很有道理的 。同時也體現了你的家庭富裕程度是不錯的,并顯示著苗家姑娘的大氣。 </div><div> <b>西江型銀角</b>兩角分叉,主紋通常為二龍戲珠形象,龍身、珠體均為凸花,高出底面約一厘米。</div><div> <b> 西江型銀角</b>因體積大而頗具特色,其寬約85厘米,高約80厘米,飾件高度往往超過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即使在世界上也堪稱一絕。</div><div> 千戶苗寨的姑娘們佩戴時還要在銀角兩端插上白雞羽,雞羽隨風搖曳,使銀角顯得更為高聳,巍峨壯觀中兼有輕盈飄逸之美。</div><div><b> 苗族銀飾</b>的加工,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銀匠先把熔煉過的白銀制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寥、刻、鏤等工藝制出精美紋樣,然后再焊接或編織成型。<br></div><div> <b> 苗族銀飾</b>可分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盛裝飾和童帽飾等,都是由苗族銀匠精心做成,據說已有千年歷史。</div><div> <b>苗族銀飾</b>以其多樣的品種、奇美的造型與精巧的工藝,不僅向人們呈現了一個瑰麗多彩的藝術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精神世界。</div><div> <b>苗族銀飾</b>的種類較多,從頭到腳,無處不飾。除頭飾、胸頸飾、手飾、衣飾、背飾、腰墜飾外,個別地方還有腳飾。</div><div> <b> 苗族銀飾</b>以大為美的獨特見識,用美學的觀點來看是很有道理的 。同時也體現了你的家庭富裕程度是不錯的,并顯示著苗家姑娘的大氣。<br></div><div> 苗族姑娘在過節或婚嫁等人生的重要時刻,都要把銀飾佩戴起來與盛裝相配,而且是以多為美。</div><div> 2006年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苗族常年遷徙,漂泊不定,所以他們喜歡把所有的財富隨身戴在身上,人走則家隨;以錢為飾保值財產。這也許是苗族人好銀的直接原因。</div> 西江千戶苗寨坐落在西江兩岸,七座蜿蜒曲折的風雨橋構成了迷人的景色,不僅展現了苗寨古老的文化風貌,更承載著苗族人民的傳統文化和智慧。<div> 作為我這樣自幼生長在黑龍江的東北人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一漂亮的橋梁</div><div> <b>風雨橋</b>又稱花橋、福橋,流行于南方部分地區,整體由橋、塔、亭組成,全用木料筑成,橋面鋪板,兩旁設欄桿、長凳,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多層,檐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梁之一。因為行人過往能躲避風雨,故名風雨橋。<br><div> 這些風雨橋由石橋頭、石拱橋、穿架橋、石橋腳及懸梁橋等部分組成,共同構筑起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漫步其間,仿佛穿越時空,感受著苗族人民的工藝美和獨特魅力。<br></div></div> <b>風雨橋</b>通常由橋、塔、亭組成,都是以杉木為主要建筑材料。建橋時,不用一顆鐵釘,只在柱子上鑿通無數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銜接,斜穿直套。其堅固程度不亞于鐵、石橋,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損。<div> 人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河床的寬度大小,設計出各式各樣的風雨橋,不過在眾多的風雨橋中,以亭樓式的風雨橋居多。這種風雨橋于長廊頂部豎起多個寶塔式樓閣,樓閣飛檐重疊,少的有三層,多的達五層。橋身莊重巍峨,如巨龍臥江,氣吞山河,十分壯觀。</div><div> 橋面兩側有精致的欄桿和舒適的座位,可供人們憩息。橋壁上或雕或畫有雄獅、蝙蝠、鳳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圖案,形象詼諧灑脫,古香古色,栩栩如生。</div> <div> 太陽緩緩地落在大山的后面了,在夜色籠罩下的千戶苗寨,家家戶戶的燈光就像螢火蟲一樣將這古老的苗寨點綴更加神秘、更加靚麗……。</div> 千戶苗寨對一個陌生人來講是一個充滿夢幻的地方,但是當我切身的深入到它環境之中,我所居住的吊腳樓、讓老伴愛不釋手的苗族服裝,還有那做工精美的銀質頭飾,和跨越西江兩岸的風雨橋……,都使我深深的體會到: 這座隱藏在大山深處古老的苗寨,它的每一景、每一物的背后都孕育著深深的文化底蘊,……。<br> <h1> <b> 2015年11月7日.星期六.農歷九月二十六</b></h1><p class="ql-block"> 昨天住在苗寨里位于西江邊的吊腳樓里,到了晚間,各家各戶點亮的燈光布滿了苗家山寨,伴隨著西江的潺潺流水聲,我們慢慢的進路了夢鄉。</p><p class="ql-block"> 今天清晨的陽光照進了吊腳樓,在催促著還在夢鄉中的我快快起床。</p><p class="ql-block"> 起床后我和老伴坐在吊腳樓的大廳里,暖暖的陽光照在我們身上,今天又是一個艷陽天,這在貴州真是難得的。</p><p class="ql-block"> 這也可能是大自然對我們這些來自寒冷地域的東北人的惠顧吧。</p><p class="ql-block"> 因為現在是旅游的淡季,這座吊腳樓里只住了我們兩個人,我倆在吃早點的時候,這里的主人養的一條小狗始終在圍著老伴身旁轉,這可能是它對這位新來的客人表現出了格外的熱情吧。</p><p class="ql-block"> 在還不到早晨八點鐘的時候,已有大批的旅游團來到了寨子里,狹窄而古老的街道上又擠滿了游客。</p><p class="ql-block"> 因為寨子里每天中午11·30分有一場苗族歌舞表演,所以就吸引來了更多的游人。我和老伴也是在等著觀看這場演出。</p><p class="ql-block"> 來苗寨之前我在網上了解到、這里的演出是一天兩場,中午和晚間各一場都不收費。可是當我來到這里卻不是這樣了,只有中午這場不收費,所以人特別多。我們在10·30分就來排隊了,這樣可以得到一個好位置。</p><p class="ql-block"> 這是我第一次觀看苗族的文藝演出,感到非常新穎,無論是舞蹈、還是演唱都非常富有民族特色、并且非常原生態。每個節目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用我的DV將一個小時的演出全部錄制了下來,就算留個紀念吧。</p><p class="ql-block"> 觀看完演出我倆就離開了苗寨,又返回了凱里市,還是住在了【凱鐵商務酒店】。然后我去火車站買了K109次明天去安順的車票。票價是43.50元一張。</p><p class="ql-block"> 晚間在電視里見到了習近平和馬永久在新加坡會面握手的轉播,從內心里感到很高興。</p><p class="ql-block"> 這是大陸和臺灣最高領導人66年來的首次握手,受到了舉世矚目的關注。它象征著偉大的、古老的歷史悠久的,正在走向全面復興的中華民族統一的大業一定能實現。</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劃時代的握手!</p><p class="ql-block"> 今日支出;長途車31元、公交車4元、午餐30元、晚餐70元、住宿100元, 共計;235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盟|
景谷|
三穗县|
九台市|
邓州市|
清水县|
汉沽区|
嵊泗县|
淮阳县|
波密县|
盐池县|
安康市|
库车县|
乌鲁木齐市|
上虞市|
武城县|
霞浦县|
土默特左旗|
伊川县|
永泰县|
洞头县|
新绛县|
阿克陶县|
大方县|
年辖:市辖区|
叶城县|
建始县|
兰西县|
隆林|
稻城县|
樟树市|
镇宁|
东明县|
乾安县|
措美县|
顺昌县|
肥乡县|
平乐县|
长子县|
玛曲县|
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