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鷂(英文名:Eastern Marsh Harrier),是鷹形目鷹科鷂屬的鳥類。中大型猛禽,雄鳥成鳥主要呈現白至淺灰色,翼尖黑色,翼上有淺V字型姿態,雌鳥成鳥則為褐色,分布于西伯利亞中部至中國東北部等地。完全遷徙。<div>外形特征:白腹鷂體長47-55厘米,體重370-780克,翼展119-145厘米。雄鳥成鳥頭部、胸部有黑色或深棕色條紋,腹部白色,背部暗色,邊緣羽毛白色,尾羽灰色無橫斑。雌鳥成鳥整體褐色,胸部有褐色條紋,臀部常呈白色,尾部有4-5條暗色橫斑。亞成鳥深褐色,頭部和胸部顏色較淡。</div><div>鳴叫特征:發出領地‘myuaa myuu kyuii’和‘ke ke’叫聲,雄鳥還發出‘pishee pishee’尖叫。冬季通常沉默,偶爾發出柔和的‘kyu-kyu’或‘keeau’聲。</div><div>區別辨識:與白頭鷂相似,但雌鳥成鳥腰部無大片白色,亞成鳥整體深褐色,頭胸沾米白色,與白頭鷂區別明顯。與白頭鷂相比,差異在于頭頂和頸背的深色條紋。</div><div>生活習性:棲息于開闊地帶,尤其偏好大面積的沼澤或蘆葦叢,飛行時保持低空,優雅滑翔,有時懸停。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繁殖于西伯利亞中部至中國東北部,越冬于亞洲東南部至菲律賓、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div><div>生長繁殖:繁殖季節始于4月,巢由枯枝構成,建于地面,通常位于蘆葦叢中,產卵數3-7枚,孵化期33-48天,幼鳥35-40天后離巢。</div><div>地理分布:繁殖區:歐亞大陸,西伯利亞中部至中國東北部。非繁殖區:遠東東部,覆蓋亞洲東南部,中國南部,延伸至菲律賓、婆羅洲和印尼蘇門答臘島。</div><div>保護現狀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div><div> 拍攝于北京延慶野鴨湖</div> 雄鳥成鳥主要呈現白至淺灰色 雌鳥成鳥則為褐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辰区|
博兴县|
新泰市|
闻喜县|
自贡市|
万州区|
买车|
讷河市|
邵东县|
武穴市|
富源县|
运城市|
彭阳县|
萍乡市|
蓬溪县|
吉木乃县|
轮台县|
边坝县|
邹城市|
东至县|
杭州市|
英吉沙县|
弥渡县|
阳朔县|
蚌埠市|
克拉玛依市|
扶余县|
榆林市|
彭州市|
黔西县|
湖州市|
青神县|
中阳县|
咸丰县|
沧州市|
赣榆县|
汕头市|
南华县|
马公市|
长岛县|
镇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