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年3月18日~22日<div>地點:上海~寧國~涇縣~桃花潭~石潭~歙縣~千島湖~上海</div><div>天氣:多云</div><div><br></div><div>三人行,開啟了一次踏青賞花之旅。</div> 上海出發,中午時分到達第一站:寧國水東老街。 水東老街坐落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東南29公里處,依偎在水陽江東岸,與廣德、郎溪、寧國交界,素有“宣州東大門”之稱。 水東古鎮始建于隋唐時代,因鎮邊有一條稱之為黃金水道的水陽江而盛極一時,成為皖東南重要的水運碼頭和商貿集散地。 古鎮老街如今保存700多米,寬不足3米,兩旁的民居鱗次櫛比,粉墻黛瓦,古樸典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 據歷史記載,水東老街始建于唐宋,至宋代集鎮已形成規模,且商貿活動興盛。 至今仍保存著宋代的風貌。據傳明朝崇禎皇帝曾來此游玩過,故其下榻的下街頭,又名“崇禎街”。這段歷史讓水東老街在歲月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成為了研究明清時期江南水鄉民居建筑的寶貴資料。 有一座哥特式教堂——水東圣母堂,這是皖南第一座天主教堂,也是華東六省市兩座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水東圣母堂與上海佘山圣母堂齊名,在東南亞也頗有名氣。 <p class="ql-block">點擊視頻,畫面更精彩。</p> 在水東老街吃了午餐,我們步入皖南川藏線——儲家灘。沿途風景如畫,真的是世外桃源,自駕游的朋友們一定要感受這條路的美妙~ 儲家灘位于青龍灣下游,離寧國市區17公里,這里山青水秀、林木幽翠。雖然沒趕上晨霧,但兩岸的青山和櫻花依然美到爆! 皖南川藏線這條綠色“項鏈”,不僅串聯起眾多景點。還為沿途的區域注入綠色活力的生活理念。 春天的儲家灘,就象一幅江南美景的彩繪,讓人流連忘返。 繼續向皖南川藏線核心區邁進,來到皖南川藏線的落羽杉景區,由于缺水,這個川藏線最美地方,就象一片沙漠中的水潭,枯水無味。 我們繼續向桃嶺方向前行,在大石壁景區小息一下。 下午3點40分到達桃嶺農家樂,這是去川藏線六道灣的必經之地,在這里休息住宿,從上海出發,一路上開車,游玩,吃飯,已經花費了八個多小時,勞逸結合,休整下來。 一天的辛苦,抓個老母雞犒勞一下自己,去皖南旅游這已經是常態了。 第二天清晨,在農家樂附近的鄉村走走,呼吸一下大山的空氣,精神倍爽。下圖中的木桶,您知道是派什么用的嗎? 桃嶺屬涇縣管轄,涇縣是宣紙的故鄉。這里的特產就是青檀樹皮,在這里的道路兩邊隨處可見。 今天在農家吃了土雞湯面,繼續出發。抵達皖南川藏線六道灣觀景臺,還好我們住在不遠,20分鐘就到達了,早晨這里人還不多,還有停車位。在這里可以遠眺整個皖南川藏線的精彩景區。 趁早,放飛一下無人機,把六道灣的美景用“大師鏡頭”一舉拿下。然后繼續趕路……途中遇到了“悟空”攔路,過路費就是搞點吃的…… 繞過了六道灣,我們來到“中國宣紙博物館”,詩畫般的美麗引我前行, 探尋迷離夢境中的宣紙秘境。 輕盈飄逸, 墨香四溢, 宣紙文化園里藏著千年的秘密。 踏入宣紙文化園, 仿佛穿越千年時光, 感受匠心的脈動與傳承。 穿越千年時光, 宣紙承載藝術, 每筆皆歷史印記,每一縷風都承載著千年的匠心傳奇, 等待你去細細探尋…… 在純白空間相遇, 技藝閃耀愛的光影。 你漫步在宣紙文化園, 感受著千年的匠心傳承, 每一紙都承載著歷史的厚重。 走進宣紙文化園, 一草一木都透露著文化的呼吸。你踏夢而來, 探尋宣紙奧秘, 感受千年匠心之美。 漫步園中, 一草一木, 一磚一瓦,皆顯文化之魂。我邀你共赴一場, 千年時光的邀約。 在宣紙文化園中, 探尋博物館奧秘, 體驗技藝之美,建筑之美,文化之美……輕撫宣紙, 仿佛穿越千年, 匠心工藝, 躍然紙上。 (在此,插播一段小插曲)在航拍宣紙博物館時,出了一點“小事故”,無人機在自動駕駛的狀態下“撞樹失聯”,雇傭當地人上山尋找,沒有找到……我們的午餐時間被延時到下午二點多,還好,章渡東海飯店老板娘一直等待我們的到來,非常感謝! 離開了宣紙博物館,我們來到青弋江畔,涇溪水鎮。“沉睡”的古鎮帶著關于“美”的愿景,迎來了“新生”。 這是一座千年古鎮脫胎換骨的新生蝶變,更是一個小村落,在鄉村振興下的時代縮影。 涇縣章渡老街,這里早在唐代就設有埠置州,曾管轄三縣。李白游歷涇縣時,贊譽章渡為皖南山區之“西來一鎮”。 目前,老街部分建筑正在修繕,但仍保留了其獨特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底蘊。 走近老街,可以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淀,體驗到深深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記憶。 章渡古街蒞臨青弋江畔,更有數百年歷史且保存完整的皖南獨特建筑“吊棟閣”;吊棟閣,民間又叫“江南千條腿”。 目前,老街部分建筑正在修繕,但仍保留了其獨特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底蘊。 走在老街上,可以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淀,體驗到深深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記憶。 老街上的建筑獨具特色,與吊棟閣相對的市房大都建于晚清。以前,老街與橫街上的商貿業和加工業非常興旺,這些老市房都是前店后坊,共有2—3進。店鋪門面裝飾講究,有磚砌門墻和較闊的石門坊。上層有閣樓,樓上檐下有雕花斜撐和雕花欄桿、欄板。 <p class="ql-block">點擊視頻,畫面更精彩。</p> 到達查濟古村落的時間已經是夕陽時分,暖暖的晚霞,仿佛點亮了整個查濟古村落,特美!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濟河兩岸,綿延10里,現存有明代建筑80處,清代建筑109處。 幾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畫棟,翹角飛檐,其中德公廳屋、誦清堂、愛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偉、結構精致。 古雕、磚雕、木雕在查濟隨處可見。門窗扇格的木雕、廳堂柱礎的石雕、門樓門匯的磚雕,均繁刻精鏤,玲瓏剔透、畫面各異,或花鳥、或禽獸、或人物,無一不栩栩如生。 走進查濟,就像是走進了一幅活生生的山水畫。這里四季皆景,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云霧的繚繞,每一次抬眼都能看到古樸的馬頭墻。美術學校的學生,正在專心寫生。 查濟在黃昏日落到萬家燈火這段時間美輪美奐,日暮時分,巷子里飄滿了炒菜的香味,不僅可以感受人間煙火氣,還可以拍攝古橋、流水人家的皖南風情大片。 查濟村是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筑群,雖歷經百年風雨滄桑,仍存有紅樓、天申、麟趾等30余座石橋和十余座祠堂、廟宇,寶公祠、洪公祠、二甲祠等歷史建筑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來查濟,“香蒲客棧”是必打卡的地方,就在停車場下面。這次拜訪,老板又在擴張客棧了,住房全滿。沒有辦法,在老板家吃好免費的晚餐(老板娘的廚藝值得推薦!)跑路,去桃花潭住宿。 桃花潭畔詩畫山水酒店,依山而建,傍水而生,集住宿、餐飲、會務、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酒店,被評委安徽八家獨具特色主題酒店之一,政務指定接待酒店。 酒店與景區相連,在這里分不清什么是景,哪里是店。 桃花潭水深碧綠,清澈晶瑩,翠巒倒映,山光水色,尤顯旖旎。 桃花潭位于涇縣城西南40公里的桃花潭鎮境內,系青弋江流經翟村至萬村間的一段水面。 桃花潭文化藝術中心一角,諸多名家藝術館所,閑云館社也在這里落址,建有四君子館、萬村書院、馮驥才民間藝術館、韓美林藝術工作室、何家英人物畫藝術館、歷代名畫館等等。 一邊是我們下榻的酒店。 一邊就是桃花潭的山水景色。 詩人李白應本地豪士汪倫之邀暢游桃花潭,臨別作《贈汪倫》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桃花潭景勝遐邇著聞,歷代文人名仕游踵不絕。 踏入桃花潭鎮,仿若穿越時光隧道,走進了一幅古韻悠長的山水畫卷。 腳下的青石板路,歷經歲月打磨,坑洼間沉淀著千年的故事。兩旁的徽派建筑,白墻黛瓦,飛檐翹角,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素雅。 斑駁的墻壁上,爬滿了歲月的痕跡,那深深淺淺的紋理,似是時光老人留下的指紋,默默訴說著古鎮的往昔。 離開桃花潭景區,我們繼續往南,中午抵達容溪豐樂湖。由于地處偏僻,這里很少有游客到訪,是一個世外桃源。 來到豐樂湖,水面清澈,綠水青山,當無人機飛升到一定高度,一幅山水畫卷展現眼前,高空俯瞰,太美了! 豐樂湖中,蜿蜒行游于黃山東部峽谷之中,有三峽之俊秀、千島湖之清麗、西湖之嫵媚、洞庭之煙波,被譽為"黃山天池"。 在背靠大山,三面環湖的半山腰,有一家孤獨的農家樂,要靠小船擺渡才能上去,這個孤獨的農家樂太喜歡了,每次去豐樂湖,我都會去這家農家樂吃飯休閑。 老板娘燒的一手農家好菜,土雞,土豬肉,小河魚,是這里的標配,蔬菜都是小院里活殺的,新鮮美味。 在豐樂湖吃好午餐,我們繼續向南,下午三點到達歙縣石潭景區,這次出行是沖著油菜花來的,石潭絕對不能錯過。 春日時節,在安徽省歙縣霞坑鎮石潭村,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與桃花等肆意綻放,和山川、民居相映成趣,濃濃春意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踏青賞花。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湯顯祖筆下的遺憾,在3月的石潭村被徹底治愈。 我們到達半山腰的農家樂,小息一會,此刻夕陽西下,整個山村已經美的一塌糊涂了。 今年的油菜花,又增添了新品種,不僅僅是黃色的,也有粉紅,桔紅,白色,等各種色彩,在夕陽的照耀下,更顯嫵媚。 此時歙縣的石潭村,正被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染成金黃色的海洋,云霧在山谷間翻涌,黛瓦白墻的古村落若隱若現。 這里,我愿稱它為“攝影人的天堂”,更是都市人逃離喧囂的世外桃源。 <p class="ql-block">點擊視頻,畫面更精彩。</p> 這么接地氣的視角,此刻只有石潭有! 恍惚間,仿佛跌入一幅會呼吸的水墨長卷。 這位老奶奶的拍攝姿態,一看就是一位資深攝影愛好者,看她認真的身體語言,拍攝的作品就不會差。我也抓住了瞬間,用梨樹的姿態與老人的身軀協調在一個畫面中,按下了快門,這也是我這次石潭之行最滿意的作品之一。 <p class="ql-block">點擊視頻,畫面更精彩。</p> 清晨,拍攝完石潭的油菜花,我們轉場到隔壁的陽產土樓。 陽產土樓位于皖南山區歙縣的深渡鎮。陽產,位于皖南山區的群山之中,是一個依山而筑的小山寨。 這里由于地勢高,交通不便,數百年來,山民就地取材,采周邊青石鋪路架橋,取紅壤木材筑巢而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渴飲山泉,餓食五谷,多種農作物生長,子孫延續。 流年之中,形成了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質樸壯觀的土樓群。 陽產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落,為鄭姓居地,鄭姓于宋時由歙北遷移定潭而居,后遷陽產,為鄭半洲再能公之后。 據傳鄭公守獵到陽產,跟隨獵犬臥于陽產山凹不愿返回,鄭公見其四面環山,山泉清澈,古木參天,經幾番審視,認為是塊風水寶地,決心遷移定居陽產。 徽州陽產土樓建筑群,是徽派建筑又一奇葩,是徽州山越人智慧的結晶,是落后生產力和高度文明兩者奇特的混合,是東方生土建筑文化藝術的殿堂。 離開陽產土樓,前往徽州古城,在徽商大宅院對門吃了午餐,午餐后去徽商大宅院百步走。整座古建筑群集牌坊、戲臺、亭閣、花園、水榭等于一體, 為組合式的宅第群體。 徽商大宅院是一座具有濃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是中國古代徽派建筑的代表之一。 徽商大宅院氣勢宏偉,馬頭墻層層昂起,飛檐翹首,亭閣橋榭、牌坊宅第渾然一體,“三雕”精品比比皆是。 徽商大宅院的建筑布局獨具特色,整個建筑群以“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為指導,以自然環境為基礎,充分融合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游玩了徽商大宅院,我們下午休息一下,傍晚時分去徽州古城吃飯,看古城夜景。這座古城依傍著新安江,古樸自然,充滿了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息。 在古城邊找了一家“網紅餐廳”,要排隊等候,我們拿了號牌先去逛歙縣古城。這座石坊建于明萬歷年間,是我國僅有的八腳牌樓,被譽為“東方的凱旋門”,氣勢恢宏。 走進徽州古城,你仿佛能穿越時空,看到那些古老的街巷,那些斑駁的城墻,那些錯落有致的古宅,它們都在訴說著徽州的故事。 在古城轉了近一個小時,去了飯店,還是沒有等到座位,一氣之下,再換了一家,還是要等一個多小時,唉!不等了,隨便找一家吧,人不多,菜肴不錯,性價比也很好的。 又是一個晴朗的早晨,目標——漁梁壩紫陽橋。今天的天氣太好了,萬里無云,沒有拍到想象中的云海奇觀,給我們的航拍留下了一點遺憾。 回酒店吃早餐,然后沿新安江畫廊一路到達深度。江面兩岸桃紅柳綠,曾經醉美的油菜花基本消失,據說是油菜花的花粉影響水質,現在的江邊已經禁止種植油菜花了。 從深度出發,我們一路沿新安江行駛,崎嶇的山水,繞江前行,仿佛是在行走水上川藏線,到達一個小漁村后,方知我們走的是皖浙一號天路。 我們是從深度沿江而行,去千島湖方向,中午時分到達淳安千島湖,午餐后直接從千島湖回到上海。五天四晚的徽州小環線完美結束。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暖冬攝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5年3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安县|
龙井市|
灵璧县|
尚义县|
宝应县|
乐亭县|
南华县|
启东市|
临沧市|
涟源市|
伊吾县|
古蔺县|
汽车|
武穴市|
信阳市|
勐海县|
曲阳县|
万山特区|
怀安县|
台前县|
古丈县|
修水县|
萍乡市|
岳阳市|
宣武区|
蒙山县|
获嘉县|
南漳县|
望城县|
隆尧县|
上林县|
北京市|
徐汇区|
银川市|
交城县|
儋州市|
衡阳市|
广元市|
潮安县|
灌阳县|
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