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名:野渡無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號:1128482</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3月24日游覽里約熱內(nèi)盧。3月23日游覽完伊瓜蘇瀑布傍晚開始此行第四飛由伊瓜蘇飛到里約,晚上品嘗了巴西烤肉。第二天開始游覽里約市容,用大半天的時間游覽了耶穌山、科帕卡巴納海灘、天梯教堂、塞勒隆臺階,下午開始本行程的第五飛巴西里約飛智利圣地亞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里約熱內(nèi)盧位于巴西東南部的海濱城市,它不僅是巴西的第二大城市,更是南美最具標(biāo)志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們首先游覽里約熱內(nèi)盧的標(biāo)志性建筑,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基督像。基督像坐落在約熱內(nèi)盧耶穌山上的雕塑。耶穌山(科爾科瓦多山)是里約熱內(nèi)盧的標(biāo)志性景點之一,海拔709米。?汽車給我們送到耶穌山半山腰,在此我們乘坐纜車上山,我就看見了基督像的背影,迫不及待的拍下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纜車終于來到基督像前,游人如梭,想拍一張畫面干凈的照片很難。基督?像(救世基督像)矗立在耶穌山之巔,高達38米,張開雙臂歡迎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它不僅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也是里約熱內(nèi)盧最重要的象征。登上山頂,可以俯瞰整個里約熱內(nèi)盧市區(qū)的壯麗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待登頂直面圣像,方知何為“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極目遠眺處,瓜納巴拉灣的碧波中浮著糖面包山及一些小島,恰如白居易“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妙喻。14公里長的尼泰羅伊大橋橫臥碧波,正應(yīng)了杜牧“長橋臥波,未云何龍”的工筆寫意。而遠處馬拉卡納體育場的環(huán)形穹頂,恰似蘇軾“萬人鼓噪懾吳儂”的磅礴氣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尼泰羅伊大橋是一座連接里約熱內(nèi)盧市與尼泰羅伊市的跨海大橋,全長14公里。從耶穌山上遠眺,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座大橋橫跨海灣,將兩座城市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尼泰羅伊大橋不僅是重要的交通設(shè)施,也是里約熱內(nèi)盧市的一道亮麗風(fēng)景線。</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山時山嵐?jié)u起,云霧纏繞林間,倒教人想起王維“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的空靈意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由耶穌山去科帕卡巴納海灘路上車拍風(fēng)景,不知道是什么教堂,但是建筑優(yōu)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站游覽科帕卡巴納海灘。科帕卡巴納海灘是里約熱內(nèi)盧最著名的海灘,長達4.5公里,以其美麗的海濱風(fēng)景和豐富的夜生活而聞名。導(dǎo)游介紹說:周末里約市民喜歡來這里度過,市民會穿著“牙簽比基尼”享受陽光、沙灘和海浪,然后會在旁邊的酒店里面吃烤肉、唱歌,甚至跳起歡樂的舞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趣的是,海灘與耶穌山互為觀景點,恰似卞之琳《斷章》中“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看風(fēng)景人在樓上看你”的哲思。</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告別科帕卡巴納海灘,我們的車向天梯教堂駛?cè)ィ局锌吹揭d山、面包山以及城市紀(jì)念碑,城市紀(jì)念碑建筑獨特,令人難忘。</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三站參觀里約大教堂。里約大教堂又稱天梯教堂,是一座造型獨特的現(xiàn)代建筑,是里約熱內(nèi)盧的又一地標(biāo)性建筑。教堂內(nèi)部裝飾華麗,彩繪玻璃窗和雕塑藝術(shù)營造出一種神秘而莊嚴(yán)的氛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里約大教堂外面正在裝修,工人在高空作業(yè)。教堂門前是耶穌睡在長椅上面的雕像,表示他的苦行生活,暗合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四站塞勒隆臺階,這里是我今天最喜歡的地方,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簡直是摩肩接踵,好難拍攝。塞勒隆臺階位于里約熱內(nèi)盧的拉帕和圣特雷街區(qū)之間,是一條由智利藝術(shù)家喬治·塞勒隆用來自60多個國家的瓷磚、陶片和鏡子鋪設(shè)而成的色彩斑斕,圖案各異的臺階,是里約熱內(nèi)盧的著名街頭藝術(shù)景點。</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喬治·塞勒隆是一位來自智利的旅行藝術(shù)家,以賣畫為生,曾游歷過50多個國家。1990年,塞勒隆定居里約熱內(nèi)盧后,開始用廢棄的瓷磚改造家門口的階梯。這一舉動逐漸演變成一項大型公共藝術(shù)作品,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捐贈者。經(jīng)過多年的創(chuàng)作和完善,塞勒隆臺階最終成為一條長達125米、擁有250級臺階的巨型藝術(shù)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塞勒隆臺階懷孕女子的畫像反復(fù)出現(xiàn),謎團如達芬奇《蒙娜麗莎》的微笑般引人遐思。我們在臺階留影時,忽然領(lǐng)悟到智利藝術(shù)家二十年的堅持,恰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現(xiàn)代詮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許多情侶、夫妻在這里拍下紀(jì)念照,留下了他們幸福的瞬間。我也在塞勒隆臺階紅綠方格之間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與這條充滿藝術(shù)氣息的臺階共同見證了時光的流轉(zhuǎn)。在這里我們也見到了中國元素的瓷磚。</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特雷街上的壁畫或涂鴉栩栩如生,仿佛將整條街道都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藝術(shù)畫廊。我漫步在這條街道上,欣賞著每一幅作品,感受著里約的藝術(shù)氛圍與獨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塞勒隆臺階下方的貧民窟,里約貧民窟最大特點是集中在山上,而且房屋都是紅磚原色,似乎永遠在建設(shè)中,與山頂基督像形成刺眼對照。這讓我想起雨果的嘆息:“建筑是石頭的史書”,里約將神性與世俗、絢爛與困頓都寫進了山海長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我們來到馬拉卡納球場在外圍看看,球場前有球王貝利的雕像。揮手告別貝利,我們的車駛向機場,準(zhǔn)備飛往智利的圣地亞哥。此次里約熱內(nèi)盧之行,讓我收獲頗豐。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熱情與活力,也領(lǐng)略了它的藝術(shù)與魅力。這段旅程將會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回憶之一。</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科尔|
南涧|
洪湖市|
湘潭县|
西平县|
濮阳县|
台北县|
石城县|
惠来县|
陇川县|
谷城县|
恩平市|
晋州市|
宜宾市|
罗甸县|
库车县|
凉城县|
武宁县|
黄冈市|
曲阜市|
运城市|
石嘴山市|
敦化市|
平远县|
舟曲县|
霍林郭勒市|
克拉玛依市|
石首市|
安泽县|
桃园县|
化隆|
翼城县|
霍城县|
犍为县|
安阳县|
金山区|
乾安县|
岢岚县|
鄯善县|
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