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貽汾(1778年-1853年),字若儀,又字雨生,又號琴隱道人、粒民太守,別署老雨等, 晚號粥翁。 江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清代詩人、畫家、學者。湯貽汾出生在忠孝世家,8歲喪父。乾隆六十年(1795年),任浙江樂清協副將。嘉慶二年(1797年),襲云騎尉職,歷官京口守備、興寧都司、樂清協副將、總兵等。道光十二年(1832年),解職歸家。湯貽汾喜好游歷,其生平足跡遍大江南北,曾去泰山、西湖、羅浮、桂林、衡山等名勝。湯貽汾世襲云騎尉,擢溫州副總兵,因病不赴,退返金陵。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其投水而死。 湯貽汾喜好游歷,其生平足跡遍大江南北,曾去泰山、西湖、羅浮、桂林、衡山等名勝。湯貽汾世襲云騎尉,擢溫州副總兵,因病不赴,退返金陵。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其投水而死。 湯貽汾學問淵博,凡天文、地輿、百家之學,咸能深造。書、畫、詩、文并臻絕品,彈琴、圍弈、擊劍、吹簫等無不精好。其繪畫美學,認為畫家作畫,應“幻于無形”,“形于有聲”,強調創作過程,為自然造化賦予畫家的靈感,反對“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創作方法。所畫山水得明代吳門派遺意,韻致疏秀。與戴熙并稱“湯戴”。 傳世作品有《姑射下亭云圖》卷、《琴隱圖》、《秋坪閑話圖》軸、《紫陽講舍圖》等。另著有《畫眉樓集》《琴隱園詩詞集》和《畫筌析覽》。 貽汾的作品以山水畫為主,他能夠通過畫筆描繪出自然山水的壯麗景色和氣勢。在作品《姑射停云圖卷》中,他運用淡墨皴擦的手法描繪出山巒起伏、云霧繚繞的景象,給人以寬廣深遠之感。畫面中的山石、樹木都顯得韻味盎然,仿佛能夠聽到山川間的風聲和流水潺潺。這種真實而又富有詩意的表現方式,使觀者仿佛身臨其境,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文字編輯:木 棉<br>圖片整理:木 棉<br>背景音樂:水墨蘭亭<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赣榆县|
武穴市|
寿光市|
防城港市|
昌都县|
沁阳市|
肥城市|
临夏县|
阿坝|
高密市|
石林|
精河县|
靖边县|
昭苏县|
重庆市|
昭觉县|
临湘市|
梁山县|
咸阳市|
若尔盖县|
瓮安县|
都江堰市|
棋牌|
大同市|
兴文县|
昭平县|
汉源县|
同江市|
兴和县|
东至县|
阜新|
清丰县|
马尔康县|
喀什市|
池州市|
夏河县|
延津县|
普兰县|
邻水|
麟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