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陜西省渭南市白水縣,谷雨時節(jié)的倉頡谷雨廟會是當?shù)孛癖姙榧o念倉頡造字偉績而傳承已久的盛大活動。白水知名畫家趙國康老師懷著對倉頡的崇敬之心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潛心創(chuàng)作,精心繪制出一幅長達4米的國畫長卷——《谷雨廟會圖》,生動且全面地再現(xiàn)了這一民俗活動的盛大場景與深厚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 整幅畫卷共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都獨具特色,相互映襯,共同勾勒出廟會的全貌。廟前部分洋溢著濃郁的歡樂氛圍,舞龍、耍獅、扭秧歌及雜耍等豐富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被生動描繪,形態(tài)各異的人物、靈動的道具,無不展現(xiàn)出廟會熱鬧非凡的景象,仿佛能讓人感受到現(xiàn)場的歡騰與喧囂。</p> <p class="ql-block"> 前殿部分作為畫卷的核心,盡顯廟會的莊重與熱鬧。山門樓上大紅燈籠高懸,前殿兩旁八面龍旗迎風飄揚,黃綢大花懸掛在前殿中央于右任先生題寫的“文化之祖”牌匾兩側,營造出典雅而隆重的氛圍。沿臺上,八位樂人吹奏著頌揚倉圣的曲調(diào),十大社會長手捧神香,緩緩步入殿內(nèi)祭祀,身后一隊身著禮儀服的人,端著各類祭品緊隨其后。畫家以細膩的筆觸,將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以及場景的布置都刻畫得細致入微,生動地展現(xiàn)出廟會莊嚴而壯觀的場面。</p> <p class="ql-block"> 中院部分則以兩位身著彩服的大漢擊鼓鳴鐘為畫面主體,激昂的鼓點仿佛穿越歷史,回蕩在人們心間,為莊重的祭禮活動拉開序幕,也增添了一份儀式感與節(jié)奏感。</p> <p class="ql-block"> 圣廟墓前部分描繪了民眾自發(fā)來到墓前,敬獻祭品、焚香叩首的情景。質(zhì)樸的畫面中,民眾虔誠的神態(tài)、簡單卻飽含敬意的祭品,再次彰顯出人們對倉圣的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 《谷雨廟會圖》不僅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了谷雨廟會的熱鬧盛況,在內(nèi)容呈現(xiàn)上還具有豐富的層次和深刻的寓意。作品囊括了倉圣廟的所有古建筑,從整體布局到局部細節(jié),都進行了精準的描繪;著重描繪了廟內(nèi)的一些主要名柏,這些歷經(jīng)歲月滄桑的古樹,為畫面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畫家更巧妙地將倉頡所造的二十八個鳥跡書暗藏于名柏之中,構思精巧,寓意深刻,既體現(xiàn)了對倉頡造字功績的致敬,也讓整幅作品充滿了文化底蘊和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在創(chuàng)作歷程上,79歲的趙國康老師傾注了大量心血。自2013年起,他多次深入倉頡谷雨廟會現(xiàn)場,通過速寫與拍照的方式,仔細觀察每一處細節(jié),記錄下精彩瞬間。回到畫室后,又查閱海量資料,走訪群眾,深入探究白水谷雨廟會的歷史淵源與民俗特點,只為在作品中精準還原每一個元素。歷經(jīng)一年多的精心構思與創(chuàng)作,草圖反復修改百余次,趙國康老師常常為構思而輾轉難眠,最終克服重重困難,將這幅凝聚著心血與智慧的作品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 。這幅《谷雨廟會圖》不僅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結晶,更是對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讓更多人能夠通過畫作領略到白水谷雨廟會的獨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倉頡研究會員孫天才評論</b></p> <p class="ql-block"> 趙國康先生之《谷雨廟會圖》,丹青妙筆,神韻天成之絕品也。觀此長卷,如夢回清末民國之白水,于谷雨時節(jié),赴倉頡廟之盛大祭祀,身臨其境,心馳神往。</p><p class="ql-block"> 白水蒼茫,倉頡故里,谷雨祭祀,淵源有自。先生以四米長卷,繪此盛景,分四部,各具妙趣。廟前之景,舞龍騰云,耍獅弄珠,秧歌扭動,熱鬧非凡。紅綢翻飛,彩帶飄揚,似歡有聲笑語,從畫中溢出,直入觀者耳畔,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前殿為廟會之靈心,大紅燈籠高懸,龍旗獵獵,樂人吹奏,絲竹之聲,裊裊不絕。社會長手捧神香,眾人端著祭品,神情莊重,步履虔誠。莊重之中,自有熱鬧,熱鬧之中,更顯莊重,二者相得益彰,將祭祀之盛況,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令人肅然起敬,心生敬畏。</p><p class="ql-block"> 中院之中,大漢擊鼓鳴鐘,鼓點激昂,似有千軍萬馬,奔騰于歷史長河。那鼓聲穿越時空,直擊人心,振聾發(fā)聵,讓人感受到古老文化之磅礴力量,仿若天地間,唯有此聲,回蕩不息。</p><p class="ql-block"> 圣廟墓前,民眾自發(fā)敬獻祭品,焚香叩首,神情莊重,盡顯對倉頡先賢之崇敬之情。香煙裊裊,祭品琳瑯,民眾虔誠之態(tài),令人動容。此情此景,仿佛天地為之動容,萬物皆為之靜默,唯有對先賢之敬意,長存于心間。</p><p class="ql-block"> 趙國康先生以筆為舟,墨為帆,載著觀者,穿越時空,感受那古老而醇厚的文化韻味。此畫不僅繪出了廟會之盛景,更繪出了先生對倉頡之崇敬,對家鄉(xiāng)之熱愛,對傳統(tǒng)文化之傳承。每一筆每一墨,皆是先生心血,皆是文化之魂。此畫必將在文化長河中,熠熠生輝,成為后人傳頌之佳作,讓后世得以窺見先賢之偉績,感受文化之魅力,傳承千年之文脈,永續(xù)不絕。</p> <p class="ql-block"><b> 【個人簡歷】</b></p><p class="ql-block"><b> 趙國康,男,1947年2月出生,白水縣城內(nèi)西巷人。原白中美術教師,中華倉頡文化駐站書畫家,倉頡書畫研究院副秘書長,老年書畫協(xié)會會員,書法美術協(xié)會會員,倉頡文化研究院會員。</b></p><p class="ql-block"><b> 本人自幼非常喜歡書畫,自70年代以來,多次參加過縣美術創(chuàng)作學習班,曾得到著名畫家劉文西、修軍、蕭煥等老師的輔導和同行的幫助,故在幾十年的美術創(chuàng)作道路上有了較大的提高。曾先后創(chuàng)作了《這是社里的》、《一分錢》、《山城春色》、《女兒的嫁裝》、《中國文字之源》、《杜康廟》、《同文永世配橋陵》、《在那遙遠的小山村》、《江山千古秀》、《四圣圖像》、《飛泉寺》、《山坷新貌》、《于右任與倉頡廟》《白水新老四圣八景》、《倉頡廟前殿》、《高山人家‘自食其力圖’》《知足常樂圖》、《倉圣廟名柏圖》、《童年趣事》等美術作品。先后多次參加了省、市、縣書畫展覽,獲得獎勵,并被收藏。近年來還設計了《果農(nóng)歷書》、《白水文史資料》、《白水風云》、《澳門回歸》、《香港知識150題》、《教育日歷》等書籍的封面且被全部采用。從而為繁榮倉頡故里白水文化美術事業(yè)作出了自己的貢獻,</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松潘县|
石棉县|
白山市|
涡阳县|
长顺县|
济源市|
衡阳县|
昌宁县|
克什克腾旗|
图们市|
慈利县|
卢龙县|
陆丰市|
长乐市|
乐业县|
长岛县|
伽师县|
新龙县|
江城|
宁夏|
伊春市|
湘乡市|
长沙市|
武冈市|
左贡县|
保山市|
天等县|
湖南省|
上饶县|
孝感市|
微山县|
聊城市|
余江县|
本溪市|
区。|
定日县|
普宁市|
韶山市|
苍山县|
屏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