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歷史長河中,園林,伴隨了人類幾千年。各個文明,各種園林風格之間,隨著時間推移,相互影響,不斷演變。可謂異彩紛呈。</p><p class="ql-block"> 園林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固然多種多樣,但其背后的人文精神則是大體一致的﹣-都是為了營造一個富有自然意趣的理想家園,都必然包含著親近自然的追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游憩需要。</p><p class="ql-block"> "樂林泉",取自清代乾隆帝弘歷為李世倬《皋涂精舍圖軸》題寫的詩塘。"林泉",是中國古人對自然山水的詩意表達。而"樂"于"林泉",則是人們賦予園林的寄托和期許。</p><p class="ql-block"> 人在園林中的游憩活動,包含了物質(zhì)和精神兩個層面的內(nèi)容。展覽選取了雅集、鑒藏、游山、靜修、觀花與暢音這六項典型園事,大致涵蓋了人在園林中的主要活動。兼顧呈現(xiàn)中外園林的部分典型面貌,以期使公眾更多地了解古今中外對園林的豐富表達,以及人在園中的精神追求。</p><p class="ql-block"> 園林,映射人們的情感、思想和心緒。</p><p class="ql-block"> 希望大家在繁忙喧囂的現(xiàn)代生活中,都能找到自己平和安恬的心靈花園。</p> <p class="ql-block"> 恩克拉多斯叢林園(約1700-1725年)佚名(法國)</p><p class="ql-block"> 恩克拉多斯是希臘神話中泰坦神族的一員。他在與宙斯及奧林匹斯眾神的戰(zhàn)斗中落敗,身體被壓于巖石之下,掙扎不休。此座噴泉便是以此為主題設計。恩克拉多斯塑像口中噴涌的水柱高達23米,象征著不滅的反抗之心,在凡爾賽宮的音樂噴泉表演期間尤為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布面油畫--凡爾賽宮和特里亞農(nóng)宮國家博物館藏</span></p> <p class="ql-block"> 帝王島叢林園(約1700-1725年)佚名(法國)</p><p class="ql-block"> 帝王島叢林園由皇家池( Bassin de l ' fle royale )和半圓形的水鏡池( Miroir d ' Eau )組成。皇家池于1671年至1674年間開鑿,廣闊的水面可容納小船,供賓客泛舟游覽;水鏡池位于其東側(cè),平靜如鏡,倒映園林景觀。</p><p class="ql-block"> 布面油畫:凡爾賽宮和特里亞農(nóng)宮國家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 凱旋門-18世紀上半葉佚名(法國)</p><p class="ql-block"> 凱旋門叢林園內(nèi)的主景是一座巨大的鍍金凱旋門,象征著國王的軍事勝利與法蘭西的輝煌榮耀。華麗的噴泉與瀑布從凱旋門上傾瀉而下,形成宏偉壯觀的水景。園中布局精巧,設有金色的金字塔和噴涌的水柱噴泉,宛如一場視覺交響樂。</p><p class="ql-block"> 布面油畫:凡爾賽宮和特里亞農(nóng)宮國家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 臨米西園雅集圖記卷 清(1644-1911年)梁詩正</p><p class="ql-block"> 據(jù)傳由米芾為李公麟《西園雅集圖》所寫《西園雅集圖記》,描述了名士在王洗府邸"西園"雅集情形,并記錄有人物姓名、衣冠、坐臥神態(tài)及園林環(huán)境。此卷為梁詩正臨米芾(傳)《西園雅集圖記》,通篇筆法細挺,結(jié)體瘦勁,章法舒朗,參有米意。</p><p class="ql-block"> 紙本行書:故宮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 乾隆花園第一進院燙樣</p><p class="ql-block"> 燙樣是清代工用來表達設計的紙質(zhì)模型,在建筑、家具、器物的營造過程中,供皇帝和官員審閱。據(jù)檔案記載,乾隆花園營建之初,曾制作過完整燙樣呈覽。原始燙樣惜已失傳,目前展出的燙樣系根據(jù)學術研究成果復原設計制作,力圖再現(xiàn)乾隆時期的燙樣原貌。乾隆花園自南向北分為四進院落,這里呈現(xiàn)的是第一進院。院落設計借鑒江南園林手法,布局精巧,具有典型的文人趣味,寄寓了乾隆皇帝歸隱林泉的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 美第奇宮的柱廊和花園--1870年后于貝爾·羅貝爾(法國)風格</p><p class="ql-block"> 羅馬美第奇宮以石碑、石柱、檐飾、馬賽克等古代藝術品裝飾其建筑與花園。畫家用花瓶取代了原本的墨丘利雕像,將這件藏品一同收入畫中。美第奇宮被譽為露天博物館,魯本斯、普桑、安格爾等后世藝術家都曾駐留于此,畫中亦刻畫了摹寫花園中藝術品的繪者形象。</p><p class="ql-block"> 木板油畫--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 水劇場-18世紀上半葉佚名(法國)</p><p class="ql-block"> 水劇場叢林園內(nèi),廣場由臺階分為供觀眾就座的圓形劇場,和供演員表演的舞臺。規(guī)整巧妙的自然景觀仿佛舞臺布景。壁龕裝飾的林蔭道中間,三條階梯形的跌水成三岔式分布,其上飾有噴泉。富有韻律感的流水聲與舞臺表演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 布面油畫--凡爾賽宮和特里亞農(nóng)宮國家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 埃斯特莊園選自《羅馬美景集》-1773年喬凡尼·巴蒂斯塔·皮拉內(nèi)西(意大利)</p><p class="ql-block"> 皮拉內(nèi)西在這幅版畫中將埃斯特莊園描繪成了烏托邦式的天堂。遠景可見真實的府邸建筑與花園,而近景中的巨大雕塑是藝術家的想象。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躍然紙上。</p><p class="ql-block"> 紙本蝕刻版畫--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 丘比特崇拜--18世紀傳為法國歐布松織造廠織造.根據(jù)讓.巴蒂斯特.于埃的作品繪制</p><p class="ql-block"> 花園中一位年輕女子正以粉色和紅色玫瑰編成的花環(huán)裝點愛神丘比特雕像,她膝旁的草地上也散落著玫瑰。18世紀歐洲造園趣味發(fā)生轉(zhuǎn)變,即從對幾何理性風格的遵從轉(zhuǎn)向?qū)ψ匀焕寺L格的推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掛毯:羊毛,絲綢;框:鍍金木刻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span></p> <p class="ql-block"> 風鈴草與蜻蜓--選自《花鳥系列》約1833或1834年葛飾北齋(日本)</p><p class="ql-block"> 蜻蜓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描繪自然的版畫中。畫中,黃色的背景下一只蜻蜓飛向一叢風鈴草,微風則從畫面右側(cè)徐徐吹來。</p><p class="ql-block"> 彩色木版畫--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 睡蓮--1906年克勞德·莫奈(法國)</p><p class="ql-block"> "自然的瞬息之間,蘊藏著無限。"-﹣克勞德·莫奈在談到他晚年在吉維尼家中創(chuàng)作的水景杰作時這樣說道。在這些模糊空間界限的畫作中,畫家以俯視的視角聚焦于水面倒影與光線變化,將池水、天空與植物的界限消融,充盈著濃郁的東方意境。</p><p class="ql-block"> 布面油畫: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 符望閣紫檀嵌瓷片--夾雙面繡花窗 清(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 花窗嵌于乾隆花園符望閣西面。主體由紫檀制成,使用多種顏色的瓷片和白玉做為嵌件,拼成花朵,堆簇于花窗邊角,于威武嚴肅的禁中創(chuàng)造出了一組富麗堂皇、花團錦簇的空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故宮博物院藏</span></p> <p class="ql-block"> 穹頂叢林園的景色:約1700-1725年據(jù)讓.科泰爾(法國)作品創(chuàng)作</p><p class="ql-block"> 在凡爾賽宮花園內(nèi)的樹林中,叢林園( grove 或 bosquet )由綠籬圍墻或花架封閉面成,裝飾有噴泉,花瓶與雕塑。畫中穹頂從林園的布局仿若圓形劇場,中央設有六角形水池。生動再現(xiàn)了仙女沐浴及她們用花環(huán)裝飾阿波羅戰(zhàn)車的場景。</p><p class="ql-block"> 布面油畫:凡爾春宮和特里亞農(nóng)宮國家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 從軍械廣場鳥瞰凡爾賽宮:約1700-1725年佚名(法國)</p><p class="ql-block"> 17世紀,路易十四的權勢在歐洲如日中天。其"太陽王"形象在建筑、園林、藝術與儀式的交相輝映中無限放大,而凡爾賽宮更成為他的恢弘舞臺。其建筑軸線就像畫中描繪的那樣,向花園邊緣乃至王國最遙遠的角落輻射,象征著他的影響力。</p><p class="ql-block"> 布面油畫鑲板:凡爾賽宮和特里亞農(nóng)宮國家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 尼普頓與海豚:17世紀末或18世紀初據(jù)喬凡尼.洛倫佐.貝爾尼尼(意大利)雕塑模型制作</p><p class="ql-block"> 此青銅像為17世紀雕塑家貝爾尼尼( Gian Lorenzo Bernini )所作大理石雕塑《尼普頓及其子》( Neptune and Triton )的縮小版。原作曾置于羅馬蒙塔爾托別墅( Villa Montalto )中噴泉的頂部。</p><p class="ql-block"> 青銅: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 男性坐像--16世紀中期意大利中部</p><p class="ql-block"> 此坐像為意大利加爾佐尼莊園( Villa Garzoni )舊藏,曾放置于壁爐臺上方正中。莊園府邸入口設有雕像大道,另有環(huán)繞著雕塑裝飾的天井庭院。幾個世紀以來,這座莊園幾經(jīng)易手,以其室內(nèi)外的珍貴藏品享有盛譽。</p><p class="ql-block"> 青銅: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 沐浴的維納斯:17世紀初據(jù)詹博洛尼(尼德蘭)雕塑模型制作</p><p class="ql-block"> 維納斯,愛與美的女神,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中廣受青睞,亦是園林雕塑的經(jīng)典主題。本作采用了文藝復興后期的風格派雕塑家詹博洛尼( Giambologna )創(chuàng)立的"蛇形雕像"構(gòu)圖。文藝復興時期對人體美學的深入探索在此作品中可見一二。</p><p class="ql-block"> 青銅: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 古羅馬:1757-1760年據(jù)喬瓦尼.保羅.帕尼尼(意大利)的作品創(chuàng)作紙本石墨底稿,鋼筆和墨水,水彩,淡彩,白色高光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 帕尼尼的《古代羅馬》與《現(xiàn)代羅馬》系列啟發(fā)了眾多羅馬風景畫家。他將羅馬各地最著名的古跡,與多個莊園庭院收藏的古代雕塑,組合在一個想象的畫廊場景中。</p> <p class="ql-block"> 大忽雷:唐(618-907年)故宮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此"大忽雷",與另一件傳世的"小忽雷",為唐代著名畫家、晉國公韓混一同創(chuàng)制并進獻于宮廷的。龍頷下刻篆書"大忽雷"三字,背面髹朱漆地彩繪描金勾蓮紋樣,富有大唐開放雄闊的時代氣象。忽雷因其發(fā)音忽忽若雷而得名,在唐代曾相當流行,后世漸趨少見,鮮有記載。</p> <p class="ql-block"> 遂初堂前對置石峰(其一)清(1644-1911年) 故宮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石峰為靈璧石,位于遂初堂西南角,與另外三塊對置擺放。單擺浮擱于漢白玉基座之上,兩側(cè)又對稱放有蓮花狀石座,上設銅瓶。石峰本體遠觀宛如仙山,下有云氣,中有洞府;近看則溝壑縱橫,線紋明顯,頗有林泉之趣。</p> <p class="ql-block">佛仿員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邻水|
韶关市|
右玉县|
临沂市|
承德市|
安宁市|
吐鲁番市|
遂昌县|
富锦市|
漾濞|
马龙县|
星子县|
黑水县|
晋江市|
天津市|
武冈市|
湟源县|
东阳市|
巫溪县|
乡宁县|
吉安市|
宜良县|
天柱县|
隆林|
东至县|
沈丘县|
蒙自县|
金乡县|
秦安县|
鄂尔多斯市|
陈巴尔虎旗|
鹤岗市|
宜春市|
杭州市|
潢川县|
贡觉县|
广南县|
平果县|
宜章县|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