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沐風聽雨 805177</p> <p class="ql-block">潮州行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一座橋知一座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圖/文 沐風聽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潮洲,沒人會不走走廣濟橋,至少要看一看?!暗匠辈坏綐?,枉向潮州走一遭”,這俗語誕生于沒有城市營銷的清代,直到今天依然是大部分游客自然而然的選擇理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趙州橋、洛陽橋、廣濟橋、盧溝橋)之一的廣濟橋,不僅僅是一座名橋,還是潮州的標志和圖騰。年過八旬的潮籍知名作家李英群在談起湘子橋(廣濟橋的別名)的意義時曾說:“湘子橋對于潮州而言就好比天安門之于北京,或是長城之于中國?!?lt;/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百年來,廣濟橋見證了潮州的歷史變遷,成為海內外潮人的精神坐標,更是四方游客領略古城魅力的重要窗口。一定意義上說,廣濟橋的歷史,就是潮州的歷史,就是潮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橋是水上的路,廣濟橋的故事,要從韓江講起。從我老家閩西發源的汀江一路向南,在三河壩與梅江匯合,合稱韓江,然后從汕頭入海。韓江是粵東聯接閩西南、贛東南、海外各地的要道,又是粵東平原的主要創造者。潮州的文明史,韓江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潮州城外的韓江水面開闊、水流湍急,修橋并不容易。潮州本地人都傳說是八仙之一的韓湘子發“神力”幫忙鑄造了這座鬼斧神工的長橋。而且韓湘子還在橋邊提筆寫下了“洪水到此”的鎮橋石碑,以鎮住洪水泛濫。因此,廣濟橋又得名“湘子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然傳說只是傳說,增加一些談資和趣味而已。事實是南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知州曾汪以86艘船相互連接而成浮橋,結束了韓江兩岸東西相隔的歷史。也是從這時開始了歷任知府知州接力修橋的歷史。從1171年始建至嘉靖九年(1530)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歷時359年。人戰勝水,又與水共生的歷史令人敬畏又令人驚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廣濟橋從開始修建起就和一般的橋梁不一樣,為浮梁結合結構,由東西二段石梁橋和中間一段浮橋組合而成,梁橋由橋墩、石梁和橋亭三部分組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廣濟橋全長518米,東邊梁橋長283.35米,有橋墩12個和橋臺一座,橋孔12個;西邊梁橋長137.3米,有橋墩8個,橋孔7個,石梁寬5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間浮橋長97.3米,由十八只木船連接而成。有航船經過時,船橋散開到兩側,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開合式橋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了橋梁的美觀,在歷次橋梁的加固過程中,工程師們還給橋梁加上很多美麗的橋亭。宣德年間,潮州的知府王源在五百多米長的橋身上鑄造了126間風格迥異的橋亭,也就是筑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筑亭依橋墩而建,以各種典故故事為主題。這種華麗異常的嶺南特色筑亭造型,與江南小橋流水形態的橋型完全不同,華美而具有濃烈的潮州特色的筑亭,成為歷代的文人騷客所贊頌的奇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市往往都沿江沿海而建,開闊的水面是展示地標的最有利的空間場所。當某一建筑物或構筑物具有景觀異質性時,它就自然地從背景中凸顯出來,從而形成視覺上的城市地標。廣濟橋上這些精美的亭臺樓閣,不但讓廣濟橋顯得異常精美別致,也是它有別于國內眾多橋梁的特別之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70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遜來到潮州,驚嘆于廣濟橋的橋市,并為廣濟橋拍下第一張照片。他還說:“潮州韓江橋也許是中國最值得一提的橋梁之一。它和倫敦老橋一樣,都為城市提供了一個可供居民做生意的地方?!?lt;/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現存最早的廣濟橋畫卷,則是嘉慶年間云游四海的畫家張寶留下的。他初到潮州,便選擇了廣濟橋作為體現潮州的標志性景觀,畫下了《湘橋仙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朝韓愈主政潮州,讓這片嶺南的化外之地融入了主流文明圈。到嘉靖后期,潮州因其連接閩廣的有利位置,成為韓江流域經濟中心。航行于韓江和海上的鹽商往來如梭,廣濟橋下成為“四方鹽商輻輳之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代天順年間,兩廣總督在廣濟橋設置稅廠,對來往鹽船抽稅,廣濟橋稅廠的稅收數額居全省之冠?;跇蛏夏切┰煨兔烂畹闹?,廣濟橋很快形成了著名的潮州橋市。這也就是潮州“一里長橋一里市”的由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代中后期,潮州的海外貿易開始發達。具備冒險精神的潮商冒涉風濤,往來海上,帶回白銀,又刺激陶瓷、紡織、制糖等手工業興起,貨物通過湘子橋往來南北。到清代,潮州城已成為僅次于廣州的廣東省第二大商業中心。國民革命時期,紅軍長征前,從潮汕到福建汀州、江西瑞金的商道,不但是紅色的交通線,也是紅色的經濟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取材清代廣濟橋風格的潮州木雕《湘子橋圖》猶如潮州的《清明上河圖》:有人提籃叫賣,有人擺起攤位,有人憑欄遠眺,“茶居酒簾鬧其上,水榭笙歌喧其下”,浩瀚江景與趣意市井盡在廣濟橋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廣濟橋下,六篷船揚著蝴蝶帆,兼具載客與游樂。其時六篷船上風月之盛,引來“名士題詠,騷客品花,踵相接也”,亦推動了潮州工夫茶品飲文化的發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廣濟橋上,“方丈一樓,十丈一閣,華棁彤橑,雕榜金桷”。文人墨客以“玉壺冰底臥青龍,海外三山墮眼中”“渚霽驚看虹臥久,天空疑見鵲飛遙”等眾多的楹聯、匾額重現廣濟樓的風光和傳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間百姓則選擇以“仙佛造橋”“兩只鉎牛一只溜”“橋腳鯉”的傳說、以“到潮不到橋,枉向潮州走一遭”的俗語、以廣濟橋圖案的木雕、瓷板畫等等來紀念、贊美廣濟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廣濟橋東岸橋墩上,重修的沖天牌坊式石結構上書著“民不能忘”四個大字。為的是紀念清代太守劉洵、吳均當時修橋的功績。廣濟橋的修建,離不開歷任知府知州,但也從來離不開潮州的百姓,從第一人修橋者曾汪開始,官民合修廣濟樓就是傳統。“民不能忘”,不能忘的亦是家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廣濟橋早已不將交通作為主要功能。下午5時許梭船開啟,到早上,東西兩橋隔斷,無人在橋上走動,廣濟橋靜默自處。從2018年起,潮州一江兩岸夜景正式亮燈,廣濟橋成為燈光秀最亮眼的主角??上砩显俅蔚侥堑攘肆季茫疟煌ㄖf設備故障,今夜的燈光秀臨時取消。甚是遺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廣濟橋是潮州的標志,橋頭的廣濟樓則是潮州古城的標志。也稱“韓江樓”,民間俗稱“ 東門樓”的廣濟樓是原潮州古城七門中最巍峨壯觀的一座。也是韓江北堤城堤的重要關閘,兼具防洪功能。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歷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維修,民國廿年(1931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廣濟樓一頭連接著古城的牌坊街,一頭連接著樓外的的廣濟橋,不但是廣濟橋橋體的一部分,更是眺望廣濟橋的最佳地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廣濟樓的牌匾也是其中的著名景觀。其中一塊“東為萬春”的牌匾,不但來歷更有故事性,還真正體現了潮州人識才、敬才,不拘一格服才的氣度和胸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朝末年,廣濟樓的牌匾被臺風吹掉了。潮州府向民間廣泛征召牌匾,無論是秀才舉人還是百姓白丁,都可以參與牌匾書法競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民間收集的幾百幅匾額書法作品中,“東為萬春”在幾番評比后被大家公認推舉為第一。大家都認為這幅匾額的字體“布白自元,富貴豐華,堪為萬春”,光榮成為牌匾的候選書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誰都沒想到的是,這幅出色的書法作品竟然出自一個賣油炸果的小伙子。英雄不問出處,民間多有高人,大家愉快地接納了這幅牌匾書法作品。廣濟樓上就高高懸起了這幅油炸郎的墨刻精品--“東為萬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寫出東樓萬村的油炸郎,就來自于廣濟橋橋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廣濟橋是一個講不完、聽不厭的千年故事,更是歷代潮人接力澆筑的精神地標?!钡匠敝荩阋欢ㄒV濟橋上走一遭。</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從下水門到廣濟樓的城堤上眺望潮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堤上的英歌劇人物,來源于《水滸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廣濟樓南邊的下水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水門夜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謝謝您的賞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歡迎再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END</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田区|
龙泉市|
嘉黎县|
常山县|
噶尔县|
门头沟区|
泰兴市|
西乡县|
从化市|
敖汉旗|
金堂县|
磐安县|
高雄市|
江川县|
扎鲁特旗|
大竹县|
宁陕县|
阿城市|
保山市|
临西县|
锡林浩特市|
南皮县|
山西省|
利辛县|
三明市|
灵璧县|
铜鼓县|
德阳市|
九龙城区|
阿拉尔市|
登封市|
临武县|
安顺市|
镇巴县|
桃园市|
尼玛县|
丰台区|
丰原市|
永川市|
开平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