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5號一大早,我們離開了東莞西溪古村,打滴滴來到仰慕已久的東莞可園。記得20多年前,我曾經去過可園一次,那時的可園名不經傳,好多古建筑都有墻體裝飾剝落的現象,樹木也一派蕭條,歲月的流逝讓可園變得破敗不堪。事隔20多年,今天的可園一定會有不少的變化吧?帶著這個目的,我又一次來到可園尋訪觀光。</p> <p class="ql-block">可園現在又添了一個名稱叫“可園博物館",它是以可園園林建筑為依托,收藏、展示、研究古典園林建筑、嶺南畫派文物作品,傳播嶺南建筑文化和嶺南畫派藝術的專題性博物館。有陳列展覽《嶺南傳統園林與民居》《居巢、居廉與可園》《莫伯治與嶺南建筑藝術》及不定期更新的流動展覽。</p> <p class="ql-block">東莞可園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占地面積2200平方米,是嶺南園林的代表,與清暉園、余蔭山房、梁園合稱清代“嶺南四大園林”。</p> <p class="ql-block">可園以“小巧玲瓏、設計精巧”著稱,將住宅、庭院、書齋等藝術地揉合在一起。在三畝三土地上,亭臺樓閣,山水橋榭,廳堂軒院一應俱全。園林布局高低錯落,曲折回環,空處有景,疏處不虛,是嶺南園林保存比較完整的珍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可園后花園可以欣賞波光粼粼的湖景,天鵝,柳堤,落羽杉。后花園的主要景點包括可湖及其周圍的橋、亭、榭、臺等設施。</p> <p class="ql-block">可湖”東岸、圖右側是南岸的“想思路”</p> <p class="ql-block">湖邊綠地中的奇石</p> <p class="ql-block">湛明橋是一座多孔拱橋,位于可園的后花園中,跨越池塘,連接園內的主要景點。這座橋的設計精巧,橋身用麻石堆疊而成,具有典型的嶺南園林特色?。</p> <p class="ql-block">東莞可園占地約2200平方米,建筑繞庭布局。按功能和景觀需要,大致劃分為三個區。東南區為庭院主入口區,主要功能是接待客人和人員分流。東南區建筑包括建筑門廳、擘紅小榭、草草草堂、葡萄林堂、聽秋居及其騎樓,其中建筑門廳和擘紅小榭與門廳門廊形成東南區建筑的中心軸線。</p> <p class="ql-block">“觀魚簃”外看“可湖”</p> <p class="ql-block">可園以其有限的空間融入了多種造園手法,精巧別致,呈現出嶺南地區獨具魅力的園林藝術。</p> <p class="ql-block">東莞可園內的兩個內庭似連非連,似斷非斷,一大一小,景物相互呼應,相互穿插。南側內庭面積較小,名為“擘紅小榭”的六角半月亭是庭院的入口,院以幽邃、寧靜取勝,主要植以荔枝、龍眼等嶺南果木,樹下散置黃蠟石數塊,石幾、石桌數張。離入口較遠處是一方曲池,池面窄而筑高欄,沉靜悠遠。北側內庭視線較開敞,院內筑有滋樹臺、拜月亭、假山成為組景。兩庭間穿以一道紅沙巖鋪成的小徑“花之徑”,景色透而不露,層次豐富。</p> <p class="ql-block">踱紅橋:悟游魚歡樂因景;觀曲水,思碧荷芬芳理由。</p> <p class="ql-block">可園包括兩個平庭,是錯列式的內庭結構。東莞可園的建筑以集成為幾組群, 在組群之間包圍著兩個較為開闊的內庭空間,是庭園布局中比較罕見的類型,屬“連房廣廈”式的庭園布局手法。其主要建筑可分為三個組群:東南部為門廳組群,北部為廳堂組群,西部為樓閣組群。各組群間連以回廊,兩個平庭則錯列在這些組群的界限空間之內。 可園的占地面積需小,但布局緊湊,虛實得宜,建筑一般建在園邊,園內“連房廣廈”式的庭園布局手法包圍著兩個較為開闊的內庭空間,視線不受阻隔,有空間感和距離感,不產生壓抑感,故有小中見大的空間效果。</p> <p class="ql-block">問花小院出自“云解有情花解語”之句,內種月牙花。院前有臨水船廳,名雛月池館,為夜賞初升雛月之處,內有海底藤木雕,名百烏歸巢,有園主題聯“大可浮家泛宅,豈肯隨波逐流”。問花小院”匾額; 對聯:琴聲醒夢鶴;花氣醉游魚。</p> <p class="ql-block">假山涵月亭?位于可堂之前,是一個由石山與花崗巖平頂榭組成的小景。由于石山外形如雄獅,涼亭平頂似臺,兩者相接,故又名“獅子上樓臺”。石山以嶺南的珊瑚石疊砌而成,上植金絲草,石、草相配,形成栩栩如生的獅鬃效果。每逢中秋佳節,月圓之夜,登臺賞月,可以盡情領略迷人的秋色?。</p> <p class="ql-block">“假山涵月”亭石柱對聯:荊樹有花兄弟樂;硯田無稅子孫耕。假山涵月亭的設計巧妙地利用了自然與人工的結合,石山以珊瑚礁、景石疊成獅子造型,覆以炮仗花,設有臺階可以攀爬至亭頂賞月。亭后的獅子假山不僅美觀,還具有實際的功能性,成為園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園中建筑上的木雕、磚雕、陶瓷等民間工藝精巧絕倫,充分展示了嶺南園林建筑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八邊形門洞”中拍攝后花園,木刻藏尾對聯:堂雅徑幽皆曰可;花明樹翠堪稱園。</p> <p class="ql-block">“十萬買鄰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這幅對聯生動地描繪了可園的特點:“占水栽花”。雖然可園面積不大,但園內水景與花卉相映成趣,清風徐來,花香撲鼻,令人感到非常寧靜與舒適。</p> <p class="ql-block">擘紅小榭是介于亭、屋、臺之間的奇特建筑。這里是主人邀客人小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擘紅”是剝荔枝的意思,據記載,當年榭旁植有荔枝樹,每當荔枝成熟季節,伸手便可摘下新鮮荔枝品嘗。</p> <p class="ql-block">可園滋樹臺是一個有磚欄而沒頂的小臺,位于庭園中心,平面呈方形,青磚砌筑,上面有欄桿,東面有步級可登。滋樹臺是種植蘭花的臺子,其名稱取自屈原的詩句“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意為栽植蘭花和蕙草?。滋樹臺的建造者張敬修常說自己喜愛蘭花,畫的是蘭花,種的也是蘭花。據載,張敬修建此臺既有紀念他父親九畹的含義,也有自喻“雖下野回鄉但品格高尚”之意?。</p> <p class="ql-block">可堂是東莞可園的主體建筑,樓高15米,底層大廳稱可軒。可軒的地面磚鋪呈桂花狀,又名桂花廳。桂花廳的地板中間有一個小孔,現代人多認為是用來排水的,其實是過去主人為客人送風送香的。當年在隔壁小房里放一個鼓風機,仆人轉動風機的時候加些桂花的香料,風就由地下的銅管慢慢冒出,涼風陣陣,以消解暑氣。旁邊有石梯級,上面連接著綠綺樓,又與可樓的第二、三層相通。第四層邀山閣,是全園的最高點,在此可遠觀山川之態,近聽市井之聲,故聯云“大江前橫,明月直入”。可堂雖是木石、青磚結構,但建筑講究,窗雕、欄桿、美人靠,各具風格。</p> <p class="ql-block">“可堂”內右側的陳設和《春夏秋冬》四條屏。</p> <p class="ql-block">“可堂”內左側的陳設和《張敬修可樓記》四條幅。</p> <p class="ql-block">可堂西面是壺中天,壺中天與可湖中間是船廳——雛月池館,其二層是主人書房。雛月池館西北角有觀魚箱及其平臺。月亮門上的“壺中天”匾額;對聯:園小無窮景;壺中別有天。</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壺中天”中的奇石和琉璃桌凳。</p> <p class="ql-block">西區建筑是主人設宴接待客人、遠眺觀景的地方。包括了雙清室、可軒以及建筑后巷的廚房、備餐室等。雙清室主要用于設宴活動,雙清室北側小天井可通風納涼,在雙清室可觀賞蓮花池中的睡蓮,享受后巷冷風。可軒位于雙清收西側,可軒上方便是庭院最高樓邀山閣。</p> <p class="ql-block">雙清室的結構奇妙,建筑中的地面、天花、窗扇皆以“亞”字為圖案。亞字是吉祥之字,繁體左弓右斤,迎合園主人尚武之意。雙清室也是主人用來吟風弄月的地方,根據堂前湛明橋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雙清”。雙清室前的曲池源于唐盧照鄰的詩《曲池荷》“浮香繞曲岸,圓影復華池。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在這里可見池中卵石鋪底,紅魚暢游,湖石亭亭玉立,拱橋橫跨東西。</p> <p class="ql-block">可園最高點“邀月閣”,高近十八米,是嶺南園林中難得一見的高樓。登樓四望,庭園秀色盡收眼底。邀月閣的樓梯故意修得又陡又窄,古人爬樓得提著長袍、側身而上。張敬修的解釋是:“這樣登樓時才配得上‘攬月’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1998年1月18日,中國郵政發行《嶺南庭院》特種郵票:“可園邀月閣”</p> <p class="ql-block">北區建筑是沿可湖而筑的建筑,獨具游湖觀景的功能,園主人臥室以及書房等皆位于這組建筑中。可堂是這組建筑的主體,臨湖設有游廊——博溪漁隱水面設有可亭與廊相對,人可以從曲橋上到可亭:月在水中,樓在水中,亭在水中,朦朧月夜誰先醉。</p> <p class="ql-block">可湖區又名花隱園,湖中有釣魚臺、可亭、拱橋、可舟、水榭等。可亭平面六角,清秀挺撥,亭中涼風習習,環顧四周楊柳依依,是讀書做詩的好地方,可園第二代主人張桂生最喜歡在此呤詩。可亭與雛月池館曲橋相接,橋欄飾以“壽”字。可舟又名伏波樓船,仿張敬修心儀漢代伏波將軍的水陸兩棲作戰船而作。可湖區被長堤分為三個區,堤上有紅磚拱橋,堤邊有竹制水榭,為主人好友居廉、居巢寫生之處。沿湖水廊名“博溪漁隱”,參與園林設計的大畫家居巢有詩贊道“紅窗均車響,直似釣人居”。</p> <p class="ql-block">“綠綺樓”上層外貌</p> <p class="ql-block">“綠綺樓”上層室內的陳設。</p> <p class="ql-block">“居巢詩四首”、黃品功書。</p> <p class="ql-block">“綠綺樓”下層室內的陳設。</p> <p class="ql-block">藏頭對聯:巢臨福地營新派;廉取名園啟眾生。聯內藏居巢、居廉二人名字。</p><p class="ql-block">清咸豐五年(1855年)至清同治三年(1864年),嶺南畫派鼻祖居巢、居廉隨張敬修做幕僚,客居東莞可園十年,寫生作畫授徒,完善和傳播沒骨、撞水、撞粉花鳥畫技法,為嶺南畫派開創先河。</p> <p class="ql-block">東莞可園始建于道光三十年(1850),前后14年建成。道光二十九年,官至廣西巡按使的張敬修奏請剿滅廣西叛亂,未被采納,稱病請假回到東莞,開始可園的修建。</p> <p class="ql-block">東莞可園園主張敬修雖是一名武將,但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歸鄉之后張敬修悉心造園,正如其在門旁寫的對聯“十萬買鄰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他原想起名“滿意”之“意園”,但嫌其直白,偶從客人隨口應喏“可以”得名“可園”,內含可以、可人和無可無不可之意。</p> <p class="ql-block">可園的每一個角落都隱藏著故事,無論是古樸的建筑,還是歲月留下的痕跡。今天我再次來到可園,感覺變化很大,可園經過地區政府的重視和園林工作人員的努力,變得更加風光旖旎,樸實厚重,不愧是我們嶺南庭園特色的優秀代表,是一本宣傳廣府文化的歷史教科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乐县|
德安县|
册亨县|
鄱阳县|
云霄县|
弥渡县|
天气|
图片|
三江|
桂阳县|
基隆市|
常熟市|
新泰市|
合水县|
格尔木市|
上犹县|
田东县|
潜江市|
霍城县|
库尔勒市|
彩票|
介休市|
赣榆县|
资溪县|
明水县|
滨海县|
涿州市|
大兴区|
紫阳县|
浦北县|
尖扎县|
伊吾县|
建宁县|
安徽省|
望奎县|
三江|
南充市|
泸西县|
青海省|
三台县|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