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本無意入江南,奈何江南入我心"…臘月二十八,多多同學知曉兒子媳婦的放假時間,她可以休帶孫假了,便提議出游,姐妹們一下就想到了南潯古鎮.于是張同學在外甥的協助下,訂票訂酒店,大年初三俺們4人出發.</p> <p class="ql-block">江南古鎮多以小橋、流水、人家為空間布局,粉墻黛瓦、廊街岸柳、深巷老宅為其建筑風格.碧玉周莊、富土同里、風情甪直、夢里西塘、水閣烏鎮、富甲南潯便是中國江南水鄉風貌最具代表的城鎮(周莊、同里、西塘和烏鎮都已去過).</p> <p class="ql-block">南潯古鎮地處江浙兩省交界處,隸屬于湖州市南潯區,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是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鎮.其景區分富集區:有張石銘故居、劉氏梯號等;中心景區:有小蓮莊、嘉業堂、文園等;東北區:有張靜江故居和百間樓等.</p> <p class="ql-block">我們因住在古鎮南門附近,進入景區后,首先游覽了小蓮莊并買了5個收費點聯票(半價42.5元).<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小蓮莊</i></b>,始建于清光緒年間,是南潯四象之首劉鏞的私家園林、家廟及義莊所在,因慕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湖州蓮花莊,而自名"小蓮莊",其三字為著名學者鄭孝胥所書.</p> <p class="ql-block">小蓮莊面積17399平方米,依地形設山理水,形成內園(園中園),楓林松徑,小巧曲折,宛如大盆景;外園以荷池為中心,沿邊點綴亭臺樓閣,步移景異;內外園的湖光山色又以漏窗相通,似隔非隔,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劉氏家廟是劉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始建于1888年,1897年落成,是小蓮莊的主要建筑群,它從南至北依次為照壁、石牌坊、門廳、過廳和馨德堂等,據旁聽解說,其牌坊還是清朝皇帝御賜的哦,上面的題字及石刻因人太多沒細看.</p> <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來到了劉氏義莊,其后廳為忠孝祠,供奉劉氏十世祖宋侍郎忠劉漢弼遺像,現為"<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叔萍獎學金</i></b>"成就展覽館."叔萍獎學金"是香港著名愛國人士顧乾麟先生于1939年在上海創辦的面向清寒、優秀中學生的獎學金,迄今已有60年余年歷史,是我國近代以來歷史最為悠久的民間獎學金.可惜門未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嘉業堂藏書樓</i></b>,隔溪與小蓮莊毗鄰,由劉鏞孫劉承干(清末秀才)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儀所贈"欽若嘉業"九龍金匾而得名.我們參觀時只見柜未見書,看介紹后知曉,原主人在解放后就將藏書捐給了浙江圖書館,目前此地為公共圖書館和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張石銘舊宅</i></b>,同小蓮莊一樣,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江南巨富,南潯四象之一張頌賢之孫張均衡于1899-1905年(光緒25-31年)所建,占地面積6500平方米,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有江南傳統建筑格局-五落四進;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建筑群-樓房150間.上圖2張為二進"小姐樓",漏窗玉雕上有小眼可鑲嵌寶石;磚雕門樓匾額"竹苞松茂"由清代書法家吳淦(1839-1887年)書.</p> <p class="ql-block">張石銘舊宅的西洋樓,內有舞廳,進口地轉及歐洲18世紀風格的壁爐、鐵藝欄桿等,其最昂貴的單品是法國雕花玻璃,遺憾的是我沒有拍…舊宅內目前有老唱機和唱片展,游客可以體驗到傳統的音樂播放方式;舞廳內的唱片博物館是我國首家唱片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南潯古鎮景區占地面積34.27平方公里,東界至宜園遺址,西界至永安街,南界自小蓮莊,北界至百間樓,以南市河、東市河、西市河、寶善河構成十字河骨架,其間又有許多河流縱橫交錯,街與民居沿河分布,人們隨河而走…</p> <p class="ql-block">有河便有橋,南潯古鎮曾有橋107座,被譽為百橋之鄉,后因歷史變遷和改造,古橋數量逐漸減少,目前大約有幾十座,其中通津橋、洪濟橋、廣惠橋是古鎮核心景點,我只拍了南市河上的<b style="color:rgb(237, 35, 8);"><i>興福橋</i></b>,它的始建年代不祥,清乾隆、同治年間進行過重修,目前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圖可能是"顧家"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沿河按照指示牌前行,幾經折返,終于在河對岸找到了"<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劉氏悌號</i></b>".劉氏悌號,俗稱紅房子,主人是劉鏞三子劉安泩(號悌青),因清代文字獄"莊氏史案"中的莊家曾居此處,案發后房屋被毀,劉家就在此舊址上建造"悌號".進去后感覺到參觀人數少了許多,可能是壯觀的洋樓下沉埋過震驚世界的歷史慘案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廣惠宮</i></b>,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間(1065-1068年),殿內祀奉的是道教最高神"三清"神像,始稱廣惠宮.后因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在此修糧倉,占廣惠宮為行宮,俗稱張王廟…廣惠宮歷經滄桑,三毀三建,現建筑為2003年古鎮開發時重建的,因人多,加之同伴意見不一,故未能入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絲業會館</i></b>位于南潯古鎮廣惠橋東側,建于1910-1912年,是清末民初南潯絲業公會的辦公、議事之所.進去后可見一大廳,稱"端義堂",為抬梁式木結構,寬敞高爽,可設宴54桌,供每年4月鎮上絲業從業人員聚首共祭蠶神.因人流如織,廳內商鋪柜臺布滿,我們都沒看清楚就被簇擁著前行了.</p> <p class="ql-block">絲業會館端義堂側面是一座小型園林(鄉園?), 里面有小池塘、亭臺樓閣、曲徑回廊、白墻黛瓦,一副典型的江南式園林…徜徉此處,無比愜意,可以感受到勤勞、智慧的南潯人,將蠶絲業一步步發展壯大,直至走出國門的輝煌成就.時過境遷,巔峰不再,但歷史不會忘記.</p> <p class="ql-block">我們朝著張靜江故居方向行走,路過了始建于1927年的基督教堂、遠拍了清末南潯最大的生絲交易場所-絲行埭和"中國魅力名鎮"新牌坊(西門),在便民橋畔補給休憩了一會,后繼續前行.<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便民橋</i></b>↓重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始建年份無考),是南潯古鎮南北兩區的分界點,其位置緊鄰??塘故道,歷史上曾是商旅與居民往來的交通樞紐,現建筑為1991年古鎮開發再次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適逢大年初五,來南潯的游客絡繹不絕,你看!通津橋上的人流,是不是重現了輯里村人溫豐在《南得絲市行》中描述的"蠶絲乍罷絲市起,鄉人賣絲爭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言萬語襲人耳".<b style="color:rgb(237, 35, 8);"><i>通津橋</i></b>,南潯三大古橋之一(我是做美篇時才發現拍了的),原名潯溪橋,建于宋代,具體年份已失考,清嘉慶三年重建,咸豐五年和七年進行過修整,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石頭碑告訴我們:此一帶曾是??塘故道.</p> <p class="ql-block">走著走著就來到了<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潯溪碼頭</i></b>,它在南潯建鎮時就已存在,是??塘運河與潯溪的交匯處,明清時期蠶絲貿易的重要轉運點,它見證了南潯水運和絲商的興衰,如今仍是體驗南潯古鎮風貌的核心區域.我們在此處有點迷失方向了,問了路人后,繼續走向張靜江故居(面對潯溪碼頭右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張靜江</i></b>(1877-1950),又名人杰,字靜江,中國近代政治家,與蔡元培、吳雉暉、李石曾并稱為"國民黨四大元老".其<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故居</i></b>又名<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尊德堂</i></b>,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由其祖父張頌賢所建.他與張石銘是堂兄弟的關系.</p> <p class="ql-block">尊德堂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保持了清代傳統三進五間式古建筑風格,其特點是:每進之間各有天開,每進一堂便遞高一級,有步步高升之意."尊德堂"堂匾由清末實業家、書法家張謇題寫,"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是孫中山題寫的.目前此地主要研究展示張靜江的生平和歷史遺存.</p> <p class="ql-block">從張靜江故居出來,步行約10分鐘左右,就來到了<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宜園(龐氏舊宅)</i></b>.宜園,南潯人稱龐家花園,是南潯四象之一龐云鏳之子龐元濟(龐萊臣)于1918年在鎮東柵祿龐公祠西首原"鹿門舊德"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因抗戰時期被毀,現建筑是在遺址上復原的.鏡框里的《宜園記》由晚清官員、詞人況周頤(1859-1926)撰文,近代詩人、書法家鄭孝胥(1860-1938)書.</p> <p class="ql-block">我持門票入內,迎面而來是個圓洞門,內有假山,給人感覺好小好小,進去后才發現別有洞天,它也分外園和內園,外園面積小,設計緊湊曲折,通過廊、假山和云墻,形成曲徑通幽的布局;內園則位于田野之中,面積較大,設計上充分利用自然風光,泉入池,池設島,樓臺亭閣,情景交融.是個值得慢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路北行,下午15點左右,我們來到百間樓,饑腸轆轆,口干舌燥,順道在百間樓河東25號兄弟姐妹私房菜館吃了飯菜和面,其菜的味道還不錯,服務人員大部分年齡都在30-60歲之間,很是熱情、友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百間樓</i></b>,位于南潯古鎮東百間樓河兩岸,東起百間樓河吊橋,北至柵樁橋,長約400米,為明代萬歷中(1573-1620)禮尚書,南潯人董份所建,關于它有好幾個版本的故事傳說,本人只關注它的建筑特點:雨季可避雨,夏季可遮陽;封火山墻有三疊式的馬頭墻,也有琵琶式山墻…百間樓是國內最大的連體古建筑之一,可惜未能拍到其夜景.</p> <p class="ql-block">人人都說江南好,一路南潯到南潯.至此,我們的南潯之旅告一段落,我的體會是:南潯古鎮適合慢游,最好住在景區,去感受晨霧中的南潯、雨中的南潯,錯開節假日,方知南潯美!↓南潯古鎮的北門.</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日(正月初五)攝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南潯古鎮,景點介紹參考于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謝謝來訪??????</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银川市|
满城县|
朝阳区|
扎赉特旗|
武宁县|
甘谷县|
南陵县|
黔西县|
剑河县|
潢川县|
榆社县|
沙坪坝区|
八宿县|
安岳县|
崇义县|
马山县|
新丰县|
云安县|
仪陇县|
新河县|
大厂|
罗平县|
织金县|
茂名市|
乌拉特前旗|
河间市|
荔浦县|
涿鹿县|
双峰县|
郎溪县|
寿光市|
全椒县|
库车县|
沙雅县|
乐清市|
霍林郭勒市|
常宁市|
乡宁县|
霸州市|
上蔡县|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