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1. 歷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 始建與重建 </p><p class="ql-block"> 拱宸橋始建于明崇禎四年(1631年),由舉人祝華封募資修建,旨在解決運河兩岸交通問題。此后歷經多次損毀與重建: </p><p class="ql-block"> - 清康熙年間(1711年、1717年)因坍塌由浙江布政使段志熙主持修復,但不久因質量問題再次損壞; </p><p class="ql-block"> - 雍正四年(1726年)浙江巡撫李衛加厚加寬橋體; </p><p class="ql-block"> - 光緒十一年(1885年)富商丁丙主持重建,形成今日所見的三孔石拱橋結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現代維護 </p><p class="ql-block"> 2005年起,杭州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對橋體修繕,2015年修復防撞墩并增設避水神獸“趴蝮”,2016年通過三維掃描技術進行水下基礎檢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 建筑特色</b></p><p class="ql-block">- 結構與設計 </p><p class="ql-block"> - 拱宸橋為三孔薄墩聯拱橋,采用縱聯分節并列式砌筑法,總長98米(一說92.1米),高16米,中孔跨徑15.8米,邊孔11.9米,橋面中部寬5.9米,兩端橋堍寬12.2米。 </p><p class="ql-block"> - 橋身以條石錯縫砌筑,橋欄設48根望柱,柱頭雕刻仰蓮,中拱券有“雙龍戲珠”和荷花浮雕。 </p><p class="ql-block"> - 技術地位:其薄墩設計早于歐洲同類橋梁,具有世界橋梁史上的重要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功能與保護 </p><p class="ql-block"> - 主孔上下游設防撞墩,雕刻避水神獸“趴蝮”以護橋。 </p><p class="ql-block"> - 橋東端建有八角重檐橋亭,內立《拱宸橋修建記》石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 文化意義</b></p><p class="ql-block">- 名稱由來 </p><p class="ql-block"> “拱宸”二字寓意“拱手迎接帝王”,“宸”指帝王居所,象征對皇權的尊崇,橋名與開封“拱宸門”等同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歷史地位 </p><p class="ql-block"> - 作為京杭大運河南端終點標志,曾是漕運樞紐和杭州工商業發源地,杭州第一條鐵路、郵局、報社均誕生于此。 </p><p class="ql-block"> - 民間諺語“城隍山上看火燒,拱宸橋頭乘風涼”反映了其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 保護與申遺</b></p><p class="ql-block">- 文物保護 </p><p class="ql-block"> - 1986年列為杭州市文保單位,2006年升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2014年隨大運河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p><p class="ql-block"> - 2021年入選杭州“十大代表性歷史文化建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峡江县|
裕民县|
隆安县|
宜昌市|
陈巴尔虎旗|
昔阳县|
察隅县|
资兴市|
克拉玛依市|
资中县|
阿巴嘎旗|
志丹县|
苍溪县|
通化县|
滨州市|
富蕴县|
论坛|
诏安县|
白朗县|
清原|
南通市|
敦煌市|
杭锦后旗|
闸北区|
莱西市|
兴仁县|
盐津县|
达日县|
米泉市|
河西区|
祁连县|
广平县|
海原县|
英超|
泽库县|
马关县|
孝昌县|
抚州市|
仪征市|
黑龙江省|
太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