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打鐵花,又稱“打花”“鐵驪花”或“打鐵柳”,是流傳于豫晉地區民間傳統活動,也是中國民間習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古代匠師們在鑄造器皿過程中發現的民俗文化表演技藝,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已有千余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其表演形式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異,除傳統人工操作的打鐵花、火壺表演,亦引入機械旋轉電花等形式。國內打鐵花主要有以下幾個標志性地域表演形式:</p> <p class="ql-block">河南確山打鐵花:分為搭棚、設彩、打花三個步驟。需搭設約6米高的雙層四方八角花棚,在花棚頂端布滿柳樹枝和煙花鞭炮,頂上正中豎約6米高桿子并綁上煙花鞭炮。打花藝人赤裸上身,頭戴安全帽,一手執盛有鐵汁的上花棒,一手執未盛鐵汁的下花棒,在花棚下用下棒猛擊上棒,使鐵汁沖向花棚,鐵汁遇到棚頂的柳枝迸散開來,同時點燃花棚上的煙花鞭炮。</p> <p class="ql-block">山西左權縣打鐵花: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時進行。人們在空地上設立爐子,用坩鍋燒制鐵水,待鐵水燒成后一人用坩勺取出放在另一人所執的窄木板上,先輕拋鐵水離板,后猛力向高空擊打,使鐵火四濺。周邊會伴有敲擊龍鼓,樹下舞龍來助威。</p> <p class="ql-block">甘肅敦煌地區打鐵花: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舉辦。現場準備化鐵爐、風箱、長條板凳和勺形木板。先將生鐵塊熔化,把谷糖或鋸末裝入木板勺形內壓實,再倒入生鐵水,由藝人雙手持木棍,用力猛擊木板另一端,鐵水和谷糖同時升空,來回撞擊,碰到上方樹枝上銀花四濺。</p> <p class="ql-block">山西長治縣打鐵花:每逢農歷二月十五或七月十五,或在添倉節時舉辦。選擇開闊場地,設置簡陋風箱爐火熔鐵,用報廢的犁、鏵或生鐵融化成鐵汁,打鐵花時,赤裸上身,頭戴草帽,雙手執木板,持坩鍋從爐火中取出紅鐵水放到木版上,輕輕一簸,再用木板猛擊,鐵水被擊散,遇到樹干枝葉彈跳,色彩斑斕。</p> <p class="ql-block">作為千年非遺的打鐵花民俗表演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的。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冶鐵文化、道教文化和民間祭祀節慶文化等,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追求。表演場面宏大,鐵花飛濺、鞭炮轟鳴、煙花吐艷,與龍燈隊等配合,形成獨特的藝術景觀,具有極高的觀賞性。極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促進了地區間的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p> <p class="ql-block">打鐵花傳承至今,雖尚未絕跡,但傳承發展現狀堪憂,面臨缺乏資金支持、傳承后繼乏人等困境。不過,河南確山打鐵花于2008年被錄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河北蔚縣打樹花于2021年被錄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甘肅景泰打鐵花于2017年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都為打鐵花的傳承與保護提供了一定的保障。</p> <p class="ql-block">希望傳統性非遺民俗能夠傳承下去,并且發揚廣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山县|
曲阳县|
建始县|
林周县|
峡江县|
张家界市|
大城县|
芜湖市|
靖江市|
莱州市|
平顶山市|
开远市|
南江县|
佛山市|
武冈市|
莱阳市|
安徽省|
临江市|
唐河县|
阜南县|
梅河口市|
南漳县|
舟山市|
襄垣县|
疏附县|
冷水江市|
修水县|
长春市|
伊通|
鲁甸县|
武陟县|
财经|
从江县|
金乡县|
商河县|
临西县|
南郑县|
兴山县|
海晏县|
洪湖市|
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