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民國對聯手抄本80個筒子頁長26厘米寬26厘米厚2厘米</font></b></h3> <h1><b> 老祖賀如,家道貧寒,養了四顆兒,前三個均未念過半天書,后家境稍有好轉,他把小猴猴四兒送入本村學校,讀了五年私塾。四爺賀云龍,自幼聰慧,喜好讀書。雖念書時間不長,但收攬的知識卻不少,尤其是鄉村里的一般應用文體,對他來講,基本上都不厾手。我村人家總共不過百戶,諸如誰家買賣土地窯洞寫個契約、娶兒聘婦寫個婚書、兄弟分家寫個另家單、抱養孩子寫個收養或過繼書、共同買賣寫個合同、拜把兄弟寫個金蘭譜、生下娃娃起個名字……基本上都沒離過四爺的手。因此,村人從不呼喚他的名字,而是把他稱作“四先生”。<br></b><b> 每逢過年前,四先生更是吃香的不得了,家家戶戶都?坎(追趕)他寫春聯,鄉下人俗稱寫“對子”,過去,村里人們把對子分的特別詳細,光門就有七八種之多,什么大門、二門、堂屋門、耳窯門、下房門、大牲口圈門、豬羊圈門均要各貼各的對子,甚至有的人家連雞窩門也要貼對子。另有門框要貼 “出門通順”、屋頂要貼“抬頭見喜”、旺火要貼“旺氣通天”、衣柜要貼“金銀滿柜”、甕上要貼“米面如山”、灶龕要寫“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等,雜七亂八一大堆,少一樣都不行。四爺生前我曾問過他:“一個臘月全村人都尋您寫對子,能寫得過來嗎?”他說:“自找你,都有指望,再說你還能做個啥?無非天每日遲睡一陣兒全有啦。”過去,我曾聽村里一些上了歲數的人這樣夸旦他,說四先生的對子,字寫的順眼,話說的煉句,正月里四南五北的貼人來我村探親訪友,看見村人們的對子,簡直眼紅的有些嫉妒。<br></b><b> 舊社會,村里識字的人,可謂<span style="font-size: 17px;">鳳</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b><b style="color: inherit;">毛鱗角,大年對子雖說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它同時又是一個村的文化窗口,對子寫的美丑直接反映出一個村整體的文化素質。過去,正月里,我常聽村人拉沓一些有關對子的笑話,有人說,某村某人把“大羊年年生,小羊日日增”羊圈門上的對子,貼到自家堂屋門上啦;有人把“又是一年好收成,打得糧食夠吃了”中的“夠”字寫成“狗”字;有人請先生寫對子,剩下一小長條紅紙,先生一裁兩半,為他門簪寫了春節兩字,結果他拿回去發現其中一門簪喂蟲喂的豁溝打牙,于是,他的門簪上便沒貼對子,光把個“春”字當斗方貼到大門上,殊不知舊社會只有妓院才會在大門貼“春”字,意思告訴嫖客這里是賣春買春的地方;還有的小山村,可村人全是睜眼瞎,請不到先生寫對子,索性翻轉鍋用刷子蘸上鍋底黑,在甌甌(小碗)周邊刷一圈,然后在空白對子上扣幾個圓圈圈,權當對子用。有人把上述發生的事情當笑話講,但我聽后不知是何因,半點兒都笑不起來,這完全是萬惡的舊社會迫害窮人讀不起書,沒文化所致。</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線裝筒子頁手抄對聯冊目錄(一)</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線裝筒子頁手抄對聯冊目錄(二)</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四爺留下的散頁對聯(一) 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四爺留下的散頁對聯(二) 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四爺留下的散頁對聯(三) 民國</font></b></h3> <h1><b> 四爺說,歷朝歷代人們寫對子都跟時代貼的很緊,均不可能脫離時代精神。比如在民國時期,大門上的對子,主要內容反映的盡是些“三民主義”,人家上面有人督促你寫,不寫不行。像什么“民有民享民治革命成功中華一統 自立自主自強普天同慶民國萬年” “立德立功立言乃立身標神 民有民治民享是民主精神 ”“同樂三民實現日 共賀一統太平春”等。<br></b><b> 我記得,他還曾為我講過一些有關貼對子的民俗,他說,咱窮人在舊社會,少不了有個馬高櫈短,免不了問人家地主老財抓借個三五塊白洋,挪兌個斗兒八升糧食,可但凡借的錢糧,都屬于高利貸,一般年底都要還清,所以窮人最怕過大年,一進臘月,催債要賬的人踢斷門檻,不給睡在你炕頭不走,或三不著二拉你牲口頂賬。但民間有條不成文的規定,那便是每當大年三十,人們早起貼上對子的時候,要賬的統統二話不說走人啦,再提要賬也是過罷元宵節的事情啦!<br></b><b> 四爺憑借一支毛筆頭,喝頓燒酒吃頓肉那沒問題,村人對四先生都很尊敬,辦事宴、過生日滿月都少不了請他,也就是說,他替別人寫寫算算,多日人家請他吃頓好飯解個饞可以,但終不能解決家庭生活問題。隨著年齡增長,后來他娶了老婆,生有兩兒一女三個孩子,開始挑起了家庭生活重擔,迫于生活,他斅的做了買賣,從關南進些布匹和日用雜貨,出口外換些白面皮張。據四爺本人講,1942年春期,他到四子王旗販皮張,運氣不好,碰上天下大雪,在口外鬼誤了好些日子,返回的路上,又遭土匪攔路搶劫,那次出門兒,除沒賺到一分錢,還貼了不少生本。大概在車馬大店住宿,他染上了馬疥瘡, 回家后皮膚瘙癢難挨,徹夜難眠,夾氣帶病,渾身發燒,臥炕不起,定猛一天早生(早晨)趴起,發現自己眼前一片漆黑,眼睛什么也看不清了,四處求醫,人家說他是氣暈了眼,吃了無數副草藥,毫無療效,最終一輩子成了盲人。<br></b><b> 上世紀60年代末,一天四爺打發人把我叫到他家,他說:“鎖日,四爺聽村醫說,皮條(蛇)這種脫皮動物,像我這種青光眼,蒸著吃一根,眼里的灰皮就會完全脫落,四爺便可重見光明。”我聽懂了他的意思,問題是我上哪兒給他抓蛇呢?他說:“碰上幾天連陰雨,天氣突然放晴,皮條就會竄出來曬太陽,你到山黑拉老挱,準能逮住一條。”一天,這樣的機會真的來啦,我帶著叔伯兄弟潤鎖,去二狼溝為他抓到一根鞭桿粗的青蛇,他將蛇切成三截裝盤上屜蒸熟,連吃三次,無濟于事。<br></b><b> 四爺因眼疾,不能下地做營生,常有閑功夫。在我十多歲時,每逢禮拜天或冬季夜長的季節,我常組織叔伯兄弟們湊錢買上一包一毛多錢的綠葉賴紙煙,聽他給我們叨《水滸》《三國演義》《西游記》等古記。后來,我也愛好文學,我想與受四爺的熏陶不無關系。十四歲那年,我不念書啦,我大(父親)托人叫我當了民辦教員,從此后,每逢過年,下園賀門家的對子全由我寫,四爺聽后十分高興,一年臘月,他拄著拐棍,提著一個小藍布包,跌跌絆絆去了我家。一進門,他把布包放到炕上說:“鎖日,你們這一輩小弟兄們,就數你愛見個書,四爺有本手抄對聯送給你,里面共有各行各業72種類形的對聯,或許日后對你有用。”<br></b><b> 自從得到四爺這本線裝筒子頁手抄對聯本后,我愛不釋手,不斷翻閱,時間長了,其中不少對聯我可倒背如流。該線裝手抄對聯冊,共有八十個筒子頁,對聯一千五百余副,它種類繁多,對仗工整,字美意新,內涵豐富,歷史典故、詩詞歌賦、民間傳說,一應俱全,它不僅是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載體,從中我不但學到不少楹聯知識,同時也悟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此冊在我手上已存放半個多世紀,歷經歲月打磨,不時翻看,使得書皮脫落,折痕累累。近日,我對它進行了整戳,讓妻外甥閆曉峰將內頁一張張用熨燙機全部壓展,另做了新書皮,采用仿古形式重新進行了裝訂。<br></b><b> 四爺賀云龍,清光緒二十七年生(1901年)人,1971年去逝,享年70歲,轉眼老人離世近半個世紀,為了紀念可敬的四爺,我寫此短文,以表懷念之情。同時,我用微距鏡頭拍攝其中的二十副對聯,于大家一起分享。過大年貼對子,早在唐代開元年間,中國老百姓就已經有了這種習俗,這一習俗于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寫春聯古稱“書春”,其“迎春以書”,凸顯時令特征,像四爺手抄對聯中書春的有“爆竹聲中辭舊歲,梅花香里報新春。”“歲酒梅花釀,春衣燕子裁。”“春為一歲首,梅占百花魁”等,這些春聯,瞬間就將新春的訊息帶到人寰。春聯題在紅箋,烘托喜慶氛圍;春聯成雙成對,體現對稱之美。春聯書寫吉祥,古往今來,“桃符盡書吉利”,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未改變。</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春聯(一)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春聯(二)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春聯(三)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春聯(四)民國</font></b></h3> <h1><b> 再如生意對聯“信義相交和氣迎門增百福,公平貿易春風入戶納千祥。”“讓利不讓本其爭也君子,重義不重財尚德哉若人。”“正道經營貿易中春風和氣,公平稱兌權衡上白日青天。”“溫良恭儉讓讓中取利,仁義禮智信信內求財”等。這些百載生意經,恐怕如今的買賣人看后,仍有裨益,這便是對聯傳統文化中的魅力。還有像酒鋪的對聯“李白問道誰家好,劉伶回答此處高。”“能添壯士英雄膽,善助詩人錦繡腸”兩副小對,引出酒仙名酒,道出玉漿魔力,簡直絕倫無比。</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生意對聯(一) 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生意對聯(二) 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生意對聯(三) 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當鋪對聯 民國</b></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酒鋪對聯(一)民國</b></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酒鋪對聯(二)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通用對聯(一)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通用對聯(二)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通用對聯(三)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通用對聯(四)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通用對聯(五)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通用對聯六)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喜房對聯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書房對聯 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祝壽對聯 民國</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疊格字斗方</font></b></h3> <h1><b> 如今的對聯,完全融入了市場化,內容千篇一律,商家為了攫取利潤,形式花樣百出,有多色套印的;有添銀加金的;有加花鳥魚蟲的;有添吉祥生肖的。但就是沒有人工手寫的。正月在城里,碰達看見一副手寫的,那一定是單位領導開展慰問活動戶主白撿的,在鄉村偶然遇見莊戶人門上貼著手寫的,那一定是某單位開展扶貧慰問活動,某領導現場表演的。總之,這些年來,讓人們感到過大年,物質生活是越來越好了,可傳統文化是愈來愈少啦!<br></b><b> 2017年3月13日于朔州</b></h1><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申扎县|
二手房|
施甸县|
原平市|
高唐县|
凌海市|
明星|
永安市|
娄底市|
丽江市|
武强县|
普兰店市|
阳信县|
利辛县|
闽侯县|
星子县|
齐河县|
茶陵县|
合山市|
湖南省|
许昌市|
台前县|
调兵山市|
峨山|
昭平县|
云阳县|
从江县|
恩施市|
连云港市|
徐州市|
宁晋县|
陇南市|
建水县|
邵东县|
公主岭市|
阳泉市|
昂仁县|
绥宁县|
抚宁县|
营山县|
浮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