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昵 稱:華 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美篇號:176133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圖 文:華 書</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0年6月,南京湯山陽光明媚,微風輕拂,校園里彌漫著畢業的喜悅與不舍。經過近兩年的軍校學習,我們終于迎來了畢業時刻。在這段充實的時光里,我們經歷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學習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從青澀的學員成長為合格的炮兵初級指揮軍官。</p><p class="ql-block"> 在即將各自返回部隊,踏上新的征程之際,我接到了學校讓我留校任教的通知。這個消息讓我既感到意外又充滿驚喜。意外的是,我從未想過留校,只記得來軍校報到前部隊各級首長的囑咐和期待,他們希望我畢業后回老部隊繼續工作。而留校任教意味著我可以繼續留在熟悉的校園,將自己的所學傳授給更多的學員。何去何從我曾有所猶豫,經領導與我談話后,我意識到軍校正規教育恢復不久,特別是經過對越反擊戰的檢驗,全軍各部隊急需大量有知識、會管理、懂指揮的專業人才,學校教員緊缺,教書育人為部隊培養人才是一份責任重大且意義非凡的工作,于是我愉快地接受了這一挑戰,內心充滿了期待和激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的畢業證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中隊畢業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經學校考察,我們七中隊120名學員有8人留校工作(其中2人任戰術教員、2人任射擊教員、3人任兵操教員、1人任學員區隊長)。畢業的鐘聲已然敲響,軍校校園里彌漫著淡淡的離愁別緒。曾經朝夕相處的同學,如今即將各奔東西,奔赴各自部隊。這熟悉的校園、操場、教室、炮場,都將成為我們心中最珍貴的回憶。那些一起奮斗的日子,為了難題絞盡腦汁,為了考核全力以赴,為了夢想攜手共進,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們青春的旅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四區隊十班畢業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中隊四區隊畢業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們站在畢業路口,彼此望著對方,眼中滿是不舍。我們留校的同學在那幾日幫助重返部隊的同學搬運行李、裝車送站,我們緊緊握住對方的手,那些同窗學習、嬉笑打鬧、同甘共苦的場景在腦海中一一浮現。我們是同學,更是戰友,一起經歷了成長的風風雨雨,一起分享了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沮喪。畢業了,我們即將踏上新的征程,但這份同學情、戰友情,卻會永遠鐫刻在我們的心中。無論未來如何,我們都會記得,曾經有這樣一群人在我們生命中留下過如此深刻的印記。</p><p class="ql-block"> 送走同窗兩年的同學,打理好行裝,我來到學校訓練部戰術教研室報到。校園里,微風輕拂,綠蔭大道上,兩旁高大的梧桐樹翠葉沙沙作響,仿佛在歡迎我開啟新的征程。與我同時到戰術教研室報到的,還有本校同期畢業留校的劉利民、侯家新、叢嚴昌、任明學、劉克平、顧祝松、徐春龍同學,以及同年從南京步校畢業的胡瑞。大家彼此熟悉又帶著幾分陌生,畢竟即將一起踏上新的學習與工作之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南京炮校主辦公樓(小禮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戰術教研室承擔著為學員傳授前沿戰術理念、培養實戰指揮能力的重任,其在炮校教研體系中排序第一,是確保炮兵部隊戰斗力生成的關鍵所在。報到時,時任教研室領導周立權主任、鄔展遂副主任、葉相彬副主任對我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向我們介紹教研室概況,安排新教員分別編入各教學組,對今后工作和生活提出了期望和要求。當時教研室有七個教學組(包括4個戰術組和軍事理論組、工程組、防化組)和一個保障組,每組教員人數不等,少則三五人,多則十余人。戰術教研室所教授的課程內容,我們雖在學員階段系統學習過,但如今身份轉變,從學員到教員,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學員時期,我們只需理解和掌握知識;而作為我們這些初出茅廬的軍校戰術教員,不僅要熟知知識技能,更要得心應手地傳授給學員。這需要我們重新梳理知識體系,深入鉆研教學方法,從理論到實踐,從課堂到訓練場,不斷打磨自己的能力。這個過程或許充滿挑戰,但也將是我們成長的關鍵一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cd8b9qd" target="_blank">我的軍旅記憶(25)難忘一九七九</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平区|
宜州市|
崇义县|
安吉县|
天等县|
无为县|
武隆县|
临西县|
集贤县|
襄城县|
东莞市|
清原|
海盐县|
郎溪县|
商水县|
抚松县|
石楼县|
军事|
佳木斯市|
秀山|
永济市|
乌兰察布市|
清远市|
中山市|
建始县|
武鸣县|
德兴市|
崇明县|
托克逊县|
富平县|
璧山县|
沾化县|
缙云县|
肇州县|
临潭县|
合山市|
虎林市|
屏东市|
米易县|
大关县|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