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國人吃饅頭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稱之為“蒸餅”。但自宋代中葉以后,就改叫“炊餅”了。這是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宋人所著《青箱雜記》稱:“仁宗廟諱禎,語訛近蒸,今內庭上下皆呼蒸餅為炊餅。”意思是說,宋仁宗名叫趙禎,“禎”與“蒸”的發音近似,為了避諱,便把“蒸餅”改稱“炊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滸傳》里有個武大郎,他沿街叫賣的炊餅原來就是饅頭。很多人望文生義,誤把炊餅當成了燒餅。更有甚者,居然堂而皇之地亮出了“武大郎燒餅”的招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水滸傳》第二十四回里,武松叮囑武大郎:“每日只做五扇籠炊餅出去賣,不要賣太多,以免招惹是非。”很顯然,用扇籠盛放的應該是蒸制面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史籍稱,“凡以面為食具者,皆為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晉有個開國元勛名叫何曾,此公“性奢豪,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意思是說,這姓何的吃東西非常挑剔,如果蒸餅不裂成十字開花狀就拒絕食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相傳諸葛亮南征孟獲,到達瀘水時,因瘴氣彌漫,大軍難以得渡。按照當地習俗,只有用蠻子的人頭祭祀河神,風波方可平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諸葛亮不忍殺害無辜,于是下令用面團包裹牛羊肉,捏成人頭形狀,蒸熟后投入瀘水祭祀。這種替代品被稱為“蠻頭”,后來逐漸演變為“饅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包子”一名最早出現在北宋初年,因其有餡,包而食之,故名。據史料記載:“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另,東京汴梁有一家名為“張手美”的酒肆,專售“綠荷包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了清代,北方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而南方無論有餡與否,統稱饅頭,如“菜饅頭”、“肉饅頭”、“生煎饅頭”、“蟹粉饅頭”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的酒屋、食堂、料理店門前,經常飄著寫有“肉饅頭” 字樣的酒旗、幌子。上世紀八十年代筆者曾在日本進修,這種物美價廉的親民食品還真沒少吃。</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廊坊市|
嘉荫县|
轮台县|
北安市|
三台县|
辽中县|
兴安盟|
奎屯市|
辽阳市|
新化县|
新田县|
花莲市|
南陵县|
黔西县|
广昌县|
中阳县|
青州市|
韶关市|
吐鲁番市|
靖西县|
乌审旗|
新蔡县|
科技|
青浦区|
上犹县|
民勤县|
昌黎县|
崇明县|
平阴县|
荆门市|
安多县|
甘肃省|
互助|
泌阳县|
大余县|
泗洪县|
罗山县|
昌邑市|
垣曲县|
兰西县|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