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城西村嘉峪溝,位于娘子關城堡西南側約5公里處,由偏梁溝、會道溝、石槽溝組成,從桃河南岸開始計算,縱深長度約6公里,可直達舊關村北山,是娘子關鎮境內由桃河古道通往故關古驛道的主要線路之一,明代嘉靖年間設立關隘,至今約有480年的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這里的山民基本上都是河北省的移民。清末民初,因為戰亂和自然災害的原因,他們攜兒帶女來到此處開荒種地,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規模較大的自然村。一起經歷生死大逃亡的心酸,一起飽受風餐露宿、開山劈石、墾田造屋的艱辛,一起分享重建家園、梯田累累、豬羊滿圈的快樂,造就了他們團結向善的世紀鄉情。他們的生活雖然并不富裕,但充實而美滿,與世無爭,與人和善,解放后有兩個生產小隊,人口約二百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歷史上的古關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據明嘉靖年間巡關御史王士翹編寫的《西關志》記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隘口】嘉峪溝口南至關十五里,山西平定州地方。外口緊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城池】嘉峪溝口正城一道,邊墻二道,南西門二座,南門一座,梨園坪城墻一道,西城門一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軍馬】嘉峪溝常守民壯五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墩臺】嘉峪溝墩沖要,離關十五里,防秋窯夫五名,軍一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另據萬歷年間《邊城御虜圖說》:娘子關口,西至嘉峪溝口,本口帶管附近嘉峪溝口,據險墻捌丈(高貳丈),沖界同前,向無虜犯,前墻堪以御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舊關之戰”主戰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此處關隘是否有過戰事發生?書上沒看到,網上也看不到,也沒聽人們說起過,似乎從未生過什么大的歷史事件。正當疑惑之際,近來卻聽姓陳的一位當地人說,嘉峪溝是重要的抗戰遺址,是抗戰初期娘子關保衛戰之舊關之戰的主戰場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7年10月,當驕橫狂妄的日本侵略者,憑借飛機大炮的優勢,從忻口、娘子關兩個方向大舉進犯山西時,娘子關戰場因準備不足,后來有許多部隊緊急馳援,戰斗之殘烈程度今人聞之色變。許多老人目睹了當時的慘狀,他們經常給年輕人說:在石槽溝和會道溝往里靠近舊關的山梁上有很多戰壕,那時有很多川軍和陜西軍,尤其是川軍們穿的破破爛爛,沒有槍炮,用最原始的武器和日本人拼命。從九月九開始,機槍聲就連續不斷,五百人的學生兵上了戰場,不到半天就打沒了。戰爭過后,溝里到處是尸體,沒人埋,很多尸體被野狗啃成了殘肢斷臂,嘉峪溝有幾十戶、二百來口人,人們還得在山里種地,到處是尸體也不行,于是就近找石窟(當地俗稱“岸廡窯”),把這些遺骸一層一層地放進去,再用石頭壘住洞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聽老人們講,這些尸體何止幾百,有好幾千,應該讓人們知道這里也曾是重要的抗戰遺址”,陳先生這樣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舊關之戰期間,嘉峪溝設有兩處戰場紀律執法點,一是在會道溝與石槽溝的交匯處,二是在嘉峪溝口城門處,戰斗期間一旦發現倉惶跑回來的兵士就會全部槍斃,一點也不含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抗日根據地的秘密交通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嘉峪溝北接正太鐵路,南通故關古驛道,長達十幾里的山溝內,群峰聳立,植被茂盛,有若干處山泉水,以前人跡罕至,常有虎豹出沒,清代的山神廟傳說和三官廟現存的石碑證實了這一情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7年日軍入侵山西后,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在正太鐵路南北兩側分別成立了平東、路北兩個敵后抗日根據地。嘉峪溝成為娘子關地區的三大秘密交通線之一,經常有游擊區的人員物資和信息情報穿越敵人封鎖線,這里曾有多位山民參與其中,還有不少人因此獻出生命。解放后土改時,在這里戰斗過的部隊首長專門給平定縣寫信,說嘉峪溝的老百姓對抗戰有過很大貢獻,希望在土地房產分配方面給予一定照顧。可這里的群眾說,俺們在山里生活的很好,不分村里的一田一屋。每當嘉峪溝的山民從古戲臺下進入城西村時,村人常說“八路軍的探子又來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據柏井梁家垴的一位地下工作者說,他曾在娘子關火車站做工,經常通過娘子關到葦澤關村,探聽偽軍和便衣隊的軍事動向,送情報時的接頭地點就在嘉峪溝的山神廟里,后來接頭人給他開了個證明,證實他在敵后隱蔽戰線上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正太鐵路旁的溝口,日軍為了阻斷此交通線的運作,設置了封鎖線,派一個排的偽軍駐守,后來過往的交通員、偵查員等只能繞路,經長嶺再入嘉峪溝。當然,如遇部隊急行軍,也會出現硬闖過關的情況,有一支騎兵連就是在“闖關”時造成了兩名本地向導和多名戰士傷亡。</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兰县|
江陵县|
勐海县|
宁河县|
甘肃省|
石河子市|
金溪县|
印江|
宜宾县|
宁河县|
土默特左旗|
肥东县|
甘谷县|
板桥市|
芮城县|
龙游县|
修文县|
汉中市|
麻阳|
额济纳旗|
盘山县|
明溪县|
衡阳县|
揭东县|
资源县|
壤塘县|
班玛县|
蒙自县|
澄江县|
中卫市|
青川县|
化州市|
韶山市|
扎兰屯市|
平潭县|
淮阳县|
永顺县|
大方县|
武功县|
陇南市|
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