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臨近中午的廚房,在經過一番的忙碌過后,大米已經放入電飯煲,開始蒸煮,菜蔬也洗凈切好,準備開炒。這個時候,妻子發現,廚柜里的生抽已經用完,便交待我去超市買一瓶急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即將兩歲的孫子,聽說出去買東西,便吵鬧著跟了上去,也要和外公一起上街去。于是,推著小車,載上孫兒,出了家門,走向大街上的超市。這條長長的巷子,從幼童走到老者,風風雨雨中,我已走了五十多載。正午明媚的有些刺眼的陽光下,一條拉長的,身體微胖,脊背有點微微前傾的影子,推著被微風吹起,頭發凌亂的,稍稍有些立起來,一個小小的稚嫩的影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陽光下的長影子中,恍惚間,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孩童時代。那個矮矮的,整日里活潑天真的,懵懂的少年模樣。從依偎在父母懷中到咿呀著蹣跚學步,到緊隨父母去小賣店購物,再到聽從父母安排,拿上一兩毛錢,獨自去小賣店購買諸如醬油、醋、食鹽、煙酒等日常用品,這樣的過程,也見證一個孩子的慢慢長大,漸漸地走向成熟的人生階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前的農村,每一個稍大一些,交通比較便利的村莊,就會有一個供銷社的門市部,村里人稱之為“小賣部”。小賣部里經營的商品可謂是品種豐富,五花八門。除了日常用的煙酒、調料、糖果、糕點、針線、洗漱品以外,布匹、五金工具、煤油、農具也是擺放在可以放置的地方,等待村人們以及鄰村人的光臨購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管什么時候,村里的小賣部,都是孩子們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心中無限向往的地方。因為,那里不僅有甜甜的糖果,可望而不可及的糕點、罐頭,還有一進門便可以聞到的屬于小賣部所特有的氣味。那是置于長長的柜臺一側,兩三個大陶缸里的醬油和醋,散發出來的味道。這味道,又與柜臺里面的糕點,八角、花椒等調料以及擺放在柜臺上面的布匹,貨架上的肥皂、洗衣粉還有黑黑的鐵油桶里的煤油,形成了一種怪怪的特殊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那個計劃經濟的時代,物資是相當緊張,很多日常用品都需要購買票證,如糧票、布票、白糖票、豆腐票、煤油票等等,有了票才能和現金一起去購買。而且這些票證都是按家里的人口,定量發放的,誰家的都不會多。那個時候,國家的經濟政策,就是在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短缺的情況下,定量控制購買,限制人口流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得剛剛懂事的時候,先是和父母或是哥姐們去小賣部買東西,到后來父母忙得抽不出身的時候,往往會給我一兩毛錢,讓我自己一個人去買醬油、醋、鹽。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的醬油和醋都是散裝在一兩個大缸里,購買的時候,拿一個盛醬油或是醋的瓶子,售貨員把漏斗放進瓶子口,再用醬油提子或醋提子從大缸中提出,倒入瓶子中。提子分半斤的和一斤的兩種,大部分都是鐵皮制成的。而食鹽則是大顆粒的海鹽,利用屋角的墻,再用磚圍砌兩面墻,再抹上水泥,做成一側留有出口的一個大池子,把鹽盛入池子里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時的醬油好像是賣一毛錢一斤,醋是八分錢一斤,鹽是一毛多錢一斤。只要一聽到要買醬油或是醋的時候,小孩子們都是爭先恐后的去搶這個好差使,因為賣東西剩下的兩三分錢,可以買一兩個水果糖或是江米球。當剝去水果糖的包裝紙,把那塊有些透明,琥珀色的糖塊,輕輕咬掉三分之一(整塊吃下去舍不得)含入嘴里的那刻,那種甜絲絲的感覺,讓人有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幸福和快樂。而把那一兩個江米球送入口中咀嚼時,交織在舌尖與牙齒之間的酥脆與香甜,讓人回味無窮。此刻,兒時那種唇齒留香,滿口生津的感覺,似乎立時又充盈了味蕾已經有些遲鈍的口腔。</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吕梁市|
湾仔区|
西乌珠穆沁旗|
淄博市|
嘉义县|
墨脱县|
乌鲁木齐县|
汕尾市|
金寨县|
象州县|
乌兰察布市|
桂阳县|
左贡县|
苏尼特左旗|
崇明县|
望城县|
咸阳市|
岳西县|
邵东县|
翁源县|
开阳县|
罗平县|
曲水县|
东乡族自治县|
辽宁省|
循化|
和田市|
呼和浩特市|
蚌埠市|
罗定市|
深圳市|
清水河县|
平湖市|
丽水市|
温州市|
颍上县|
广河县|
彝良县|
溧水县|
元谋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