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為對文化旅游園區(qū)潛心研究的一個安徽人,長期對安徽本土文化給予更多的關(guān)注和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發(fā)現(xiàn),特別是從幾個地名,就可以看出安徽本土文化中的一個奇特現(xiàn)象。如"亳州"的"亳","巢湖"的"巢","黟縣"的"黟","歙縣"的"歙",這些地名,從古至今,唯安徽本土所有,并已成為當(dāng)?shù)匚幕闹匾獦?biāo)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地名的背后隱含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密碼,“亳”、“巢”、“黟”、“歙”四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均有原始形態(tài)。從地理空間上,這些地方又恰恰代表了安徽三大地域文化(淮北,江淮,皖南)。從時間維度上,又形成三個重要的歷史階段(遠(yuǎn)古,商周,明清),即亳州的古亳文化,是淮河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商湯時期;巢湖的有巢氏文化,是中華第一始祖有巢氏生活繁衍的見證,代表著遠(yuǎn)古時期;皖南古黟文化和古歙文化,則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成為明清以后徽商崛起的重要文化因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對于這些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掘,保護(hù)與發(fā)展,開發(fā)與利用,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調(diào)查顯示,外地游客對“黟”“歙”正確讀音率不足18%,不少人把“亳”字,念成“毫”,對“有巢氏”文化知曉率不到7.3%,形成“字不識、史不知、游不往”的惡性循環(huán),這不能不說是安徽對外宣傳上的重大失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尤其是以古亳文化,古巢文化,古黟古歙文化為主題命名的文化旅游園區(qū),在這些地方至今幾乎很難見到,更沒有形成從北到南、跨越時空的深度文旅體驗廊道,這與那些要發(fā)展文旅產(chǎn)業(yè),發(fā)掘本土文化卻不知如何落地,形成極大反差。再與國內(nèi)其它本土文化旅游園區(qū)相比,其知名度不高,影響力不大,關(guān)注度不夠,沒有真正形成安徽本土文化對外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覺得,從文化旅游發(fā)展戰(zhàn)略來說,單就這幾個地名,就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可做出大手筆,大文章。安徽需要將散落的文化基因片段編譯成可體驗的文化程序,用科技手段實現(xiàn)文化基因的現(xiàn)代性轉(zhuǎn)換,發(fā)掘其歷史文脈,構(gòu)建其本土文化體系,形成系列本土文化景區(qū),打造本土文化品牌,是尤為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有影響力,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才能使“亳巢黟歙”成為安徽文旅的超級IP。</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元谋县|
沂水县|
涞水县|
徐汇区|
清新县|
梁河县|
车险|
远安县|
格尔木市|
汝南县|
乐至县|
安西县|
阿克苏市|
定州市|
沙田区|
徐水县|
阿克|
永平县|
化德县|
阿克陶县|
绿春县|
萨迦县|
明溪县|
宝丰县|
项城市|
绍兴县|
赞皇县|
阜平县|
蒲城县|
祁连县|
于田县|
延安市|
红安县|
天台县|
晋江市|
镇赉县|
木兰县|
调兵山市|
桦甸市|
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