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寫在前面:</span></p><p class="ql-block"> 彭雪楓將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指揮員、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p><p class="ql-block"> 1907年9月9日誕生于河南省鎮平縣城南七里莊,1925年投身革命,1926年入黨,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縣八里莊戰斗中不幸以身殉國,為祖國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他投身革命20年間,南征北戰,馳騁疆場;出生入死,艱苦備嘗;革故鼎新,功績輝煌。是我黨我軍一位德才兼備、智勇雙全的革命家和軍事家。</p><p class="ql-block"> 黨中央和毛澤東等領導人稱贊彭雪楓同志:“功垂祖國”、“澤被長淮”、“中華民族英雄”、“共產黨人好榜樣”。</p><p class="ql-block"> “雄風嘯隴海,威震豫皖蘇”。他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勛,豎起了光榮的豐碑。</p><p class="ql-block"> “治軍三件寶,火線育英才”。他為祖國的創立和建設、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造就了一大批棟梁之才,做出了巨大獻。</p><p class="ql-block"> “正氣行天地,品行啟后人”。他以豪氣沖天、感人至深的英雄壯歌,為后人提供了一份源于歷史的偉大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不朽的雪楓將軍!不朽的雪楓精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 崢嶸歲月稠 風華正茂時</span></p> <p class="ql-block"> 彭雪楓乳名隆興,學名修道,幼年聰穎機敏,4歲跟祖父彭如瀾讀書,7歲隨教私塾的伯父彭延慶伴讀,學業突飛猛進,9歲入鎮平縣倉房街初級小學讀書,后轉入高等小學攻讀,品學兼優。1921年畢業后因家貧輟學。他幼時即富正義感,憂國憂民,目睹土匪侵擾,民不聊生,便習武練棒,參加村中防衛,以圖保衛鄉里,報效國家。在縣城讀書時,適逢“五四運動”爆發,曾率同學上街演講,宣傳愛國進步思想。</p> <p class="ql-block"> 彭雪楓少有大志,不甘寂寞鄉里,15歲到天津投奔伯父彭延慶入南開中學讀書,后又轉北平,在族叔彭禹廷的幫助下,入西北軍第11師官佐子弟學校(后易名育德中學)。在當時進步思潮影響下,開始接觸馬列主義,不畏白色恐怖,從事地下革命工作。1925年5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9月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共產黨北平匯文中學第一任支部書記,負責東城區學運工作。他積極從事學運、農運、兵運,組織參加北京南苑暴動,成為北京東城區著名的學生運動領袖和地下黨負責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二、萬里赴戎機 一路奏凱歌</span></p> <p class="ql-block"> 1930年2月,彭雪楓被調到上海中央軍委,在周恩來同志領導下工作。是年5月,奉命到紅軍中,歷任紅軍大隊政委、師政委、師長、江西軍區政委、中央軍委第一局(作戰局)局長、縱隊司令員等職。彭雪楓歷經五次反“圍剿”和震驚中外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在戰斗中,他身先士卒,披堅執銳,首登長沙城,喋血八角亭,殲敵婁山關,直下遵義城,四渡赤水河,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攀登打鼓山,通過大草原,鏖戰直羅鎮。他所指揮的部隊,屢為前鋒,戰績卓著,成為紅軍時代聞名全軍的青年將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三 、鐵肩擔大義 瀝血鑄長城</span></p> <p class="ql-block"> 1936年9月,彭當楓隨葉劍英、徐向前等同志到西安做張學良、楊虎城的統戰工作,又到綏遠做傅作義的統戰工作。是年10月,彭雪楓做為中共中央代表到太原做閻錫山的統戰工作,組建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任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主任兼任北方聯絡局書記。按照黨的方針,他善于周旋,巧于應對,大力宣傳抗日救國思想,爭取各界愛國人士,并到北平、天津、濟南等地巡視,擴大統戰工作影響。根據毛澤東指示,主動積極做閻錫山統戰工作,使閻錫山在“西安事變”中保持中立。</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閻錫山同意八路軍進入山西,深入日軍敵后,開赴抗日前線,還共同確定八路軍行軍路線和東渡黃河韓城渡口,閻錫山又捐贈大量軍用物資支援八路軍。彭雪楓在山西輸送大批抗日進步青年去延安。他廉潔奉公,不辱使命,手過千金,一塵不染。在這一具有偉大意義的事業中為軍前驅,不辱使命,起到黨和八路軍的“好參謀”“先行官”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四、播火大中原 抗日風雷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彭雪楓將軍生前使用過的馬燈和新四軍四師使用過的軍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中華民族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共產黨人好榜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二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雄風哮隴海 威震豫皖蘇</span></p> <p class="ql-block"> 1938年9月,彭雪楓受命組建新四軍游擊支隊,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p><p class="ql-block">373人的游擊健兒向豫東敵后挺進,點燃</p><p class="ql-block">了中原的抗日烽火。后又揮戈東進,轉戰于豫、皖、蘇三省邊界,縱橫馳騁,沉重打擊了日、偽、頑、匪。一年之間,抗日武裝擴大到近兩萬人,建立了以永、夏、肖、亳、宿、渦、蒙、懷等縣為中心,周邊30多個縣的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威震敵膽,力挽狂瀾,使抗日旗幟高高飄揚。“皖南事變”爆發后,彭雪楓率領邊區軍民,與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3個月反頑斗爭。1941年5月,為顧全抗戰大局,四師奉命轉移到津浦路東的淮北地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二、建軍三件寶,火線育英才</span></p> <p class="ql-block"> 彭雪楓建軍“三件寶”:拂曉報、拂</p><p class="ql-block">曉劇團和騎兵團。</p><p class="ql-block"> 彭雪楓曾說:“如果讓我憑興趣挑選</p><p class="ql-block">工作的話,我愿意做拂曉劇團團長、騎兵團團長、拂曉報社的編輯和記者。”</p><p class="ql-block">彭雪楓為“三寶”建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在他的直接領導下,雪楓“三寶”譽滿大江南北,為取得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烽火育精英 人才淬戰火</p><p class="ql-block"> 彭雪楓同志十分垂視軍政干部的培養工作,為適應敵后抗日游擊戰爭勝利發展和抗日民主根據地建設的需要,他先后在臨汾創辦學兵隊,在河南竹溝創辦教導大隊,在杞縣成立隨營學校。1940年3月,在隨營學校的基礎上,又成立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四分校。彭雪楓兼任校長,并親自給學員們講課,為我黨培養了大批軍政干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三、長淮揮金戈 洪澤飲戰馬</span></p> <p class="ql-block"> 1941年5月,彭雪楓奉命率部隊轉移津浦路東,兼任淮北軍區司令員,開辟和鞏固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和鄧子恢、吳芝圃等同志一起,堅持淮北抗日斗爭。他指揮軍民反“掃蕩”、阻止頑軍東進,取得了“陳道口戰役”、“33天反掃蕩””、“山子頭戰役”等大小數百次戰斗的勝利,鞏固和擴大了淮北抗日根據地。四師也很快成長為新四軍的勁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四師司令部使用過的電話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四、風雨結連理 烽火礪真情</span></p> <p class="ql-block"> 1941年9月24日,34歲的彭雪楓與林穎在半城鎮結為革命伴侶。林穎,原名周裕群,1920年3月生于湖北襄樊。1938年10月參加中國共產黨,時任淮寶縣委婦女部長。從結婚到彭雪楓犧牲的近三年中,他們為了民族解放事業,朝夕相處的時間還不到半年。</p><p class="ql-block"> 婚后林穎的第一個生日,彭雪楓贈她一本《斯大林傳》,并在扉頁上題詞“我們忠誠坦白之對于愛,一如我們忠誠坦白之對于黨”。在戎馬生涯聚少離多的日子里,彭雪楓曾借宋朝秦觀的詞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與林穎共勉。</p><p class="ql-block"> 不到三年的共同生活中,造就了一對獻身革命的英雄伴侶,也給我們留下了八十多封記錄抗戰英雄史詩和浪漫的愛情書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4年,彭雪楓與妻子林穎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彭雪楓將軍寫給妻子的家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三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晴空響霹靂 浩氣貫長虹</span></p> <p class="ql-block"> 為了執行中央關于“向河南敵后發展控制中原”的指示,彭雪楓于1944年8月,率領新四軍四師主力跨過津浦路,揮師西進,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如秋風掃落葉,日偽頑望風披靡,西進部隊連克小朱莊、黃莊、車集、馬莊等據點,殲敵數干,迅速恢復了蕭、永、宿地區。正當節節勝利之時,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縣八里莊戰斗中彭雪楓親臨前線指揮,不幸光榮殉國,時年37歲。為完成彭雪楓同志遺愿,西進部隊乘勝前進,至當年12月,殲敵1. 3萬余人,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得以全面恢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彭雪楓同志殉難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二、壯哉身殉國 遺愛萬民懷</span></p> <p class="ql-block"> 彭雪楓犧牲后,為了鞏固津浦路西根據地,擴大抗日戰果,黨中央、華中局決定對彭雪楓犧牲的消息保密,暫不公開。</p><p class="ql-block"> 彭雪楓將軍的殉國使全黨悲痛,全國舉哀。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同志和中央領導參加,朱德主祭,劉少奇、彭德懷分別致悼詞,陳毅軍長詳細追述了將軍的革命一生。《解放日報》報道了這一噩耗。同日,在淮北抗日根據地,黨政軍近兩萬人頂著凜冽的寒風,在洪澤湖畔為將軍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僅路祭就設128處。長淮嗚咽,天地同悲。</p><p class="ql-block"> 一代風范,英名長存;千秋功業,彪炳青史;萬民欽仰,高山仰止;光輝形象,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珍貴的一幕:彭雪楓逝世一周年紀念日,不滿周歲的兒子與父親的隔空對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三、忠誠彪千秋 英靈鑄豐碑</span></p> <p class="ql-block"> 1950年,全國第一次軍烈屬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了將軍的親屬。為了緬懷彭雪楓將軍,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彭雪楓將軍生活、學習、工作、戰斗過的河南省鎮平縣、夏邑縣八里莊、江蘇省泗洪縣半城鎮、安徽省宿州市分別修建了彭雪楓將軍紀念館、陵園、雪楓公園;北京匯文中學、鄭州烈士陵園也為將軍塑像,修建紀念亭;鎮平、夏邑泗洪分別有以將軍命名的中小學校和路橋,表達了黨和人民對將軍深深的懷念之情。1989年,中央軍委確定彭雪楓將軍為我黨我軍33位軍事家之一。1997年,中央軍委主席同志為《彭雪楓軍事文選》的出版發行親筆題詞:“文武兼備,一代英才,功垂祖國,澤被長淮。”對將軍短暫而偉大的一生做出了極高的評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歲月流轉,彭雪楓之子彭小楓轉眼18歲。圖為周恩來總理與彭小楓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四、正氣行天地 品行啟后代</span></p> <p class="ql-block"> 鎮平縣彭雪楓紀念館是為了我當我軍優秀的革命家、軍事家彭雪楓將軍于1984年報經中共中央批準,在將軍的故鄉河南省鎮平縣奠基興建。1988年建成開館。原國家主席李先念、楊尚昆、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原國防部部長張愛萍為我館題詞。建館以來,共接待來自中央、省、市各級領導千余人,全國各地各界觀眾500萬人次,社會效益顯著。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地”、“國家三級博物館”、“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小學德育基地”、“省級文明紀念館是為了紀念我黨我博物館”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五、繼承英烈志 接力繪宏圖</span></p> <p class="ql-block"> 將軍故里鎮平縣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毗鄰南陽市區,轄19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02萬,總面積1500平方公里,是國家命名的“玉雕之鄉”、“地毯之鄉”、“金魚之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玉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產業集聚區、糧食核心主產區。改革開放以來,全縣干部群眾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高奏發展主旋律,曾經創造了“無中生有”的鎮平經驗,躋身全省“十八羅漢”之一。</p><p class="ql-block">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建設“實力鎮平、美麗鎮平、幸福鎮平”的奮斗目標,搶抓“玉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秦巴山區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兩大機遇,大力弘揚“誠信、實干、創新、擔當”的新時期鎮平精神,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新型農業現代化、新型信息化“四化協調”,奮力推動產業集聚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玉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糧食核心主產區、旅游觀光區“五區聯動”,縣域經濟社會整體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結束語:</span></p><p class="ql-block"> 一張照片,蘊藏一個故事;一張照片,記錄一個場景;一張照片,還原一段歷史。</p><p class="ql-block"> 在光與影中,再現彭雪楓將軍的浴血奮戰史,折射彭雪楓將軍的文韜武略智,彰顯彭雪楓將軍的愛民情懷心。</p><p class="ql-block"> 當我們徜徉于或大或小的照片之間,當我們沉漫在金戈鐵馬的故事情節之中,當我們在那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中重走一回,懷念、感慨、崇敬、秉志······諸種心情或許都會在你我心頭激蕩。 </p><p class="ql-block"> 雪白千里映大地,楓紅萬年照長空。我們將在雪楓精神的激勵感召下,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弘揚“團結擔當、創新破難、迎難而上、敢于勝利”的新時代精神,拉高標桿,大干快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后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清明假期,我與家人一起驅車前往南陽市鎮平縣,懷著敬仰之心參觀彭雪楓紀念館,沉痛悼念彭雪楓將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回望歷史,不忘來路,致敬英雄,向英雄致敬!</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上县|
鹤壁市|
开平市|
池州市|
崇阳县|
武隆县|
东乌珠穆沁旗|
志丹县|
迁安市|
柘荣县|
宜章县|
五家渠市|
娄底市|
巴塘县|
科技|
张家川|
南通市|
鄱阳县|
淮阳县|
永平县|
佛坪县|
象州县|
绵阳市|
腾冲县|
洪雅县|
永宁县|
瑞丽市|
民权县|
修水县|
普陀区|
四平市|
民勤县|
师宗县|
石棉县|
会同县|
盐山县|
连南|
陕西省|
沁水县|
永昌县|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