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家父當年走出家鄉(xiāng)后寄給我奶奶的唯一一件留念之物。我奶奶臨終前將其交給我奕明堂哥保存。</p><p class="ql-block">塵封已久的它待傳到我們手中,已是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了。非常令人遺憾,那時家父已抱病臥床,無法言語,故而照片的由來以及與照片相關的那段往事也已無從詳考。</p><p class="ql-block">今年初春,我集中精力整理了家父1945年因部隊整風運動需要所寫的《自傳》,其中雖未對贈照片的細節(jié)有明確記載,慶幸也還能從與之關聯的內容中讀出幾分端倪來。</p><p class="ql-block"> 家父出生在地處浙南的平陽一個極為普通的人家。他有四個哥哥,他排行最末。最大的哥哥與他年齡相差近二十歲,故而家人都格外疼愛他,尤其是我奶奶。我奶奶是以童養(yǎng)媳的身份嫁給我爺爺的,爺爺早逝,家中事物的打理便都靠我奶奶和伯伯們維系著。據家父所述,我奶奶是吃齋念佛的虔誠佛教徒,雖不太“知書”,卻很“達理”,同情、憐憫和愿意幫助窮苦人,對家父的抗日舉動也深表支持和認可。她對家父說,你在外面只要不干壞事,不上壞人的當年即可。抗日之事在我奶奶心里,絕非壞事。</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我國的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家父作為閱讀過愛國、進步書籍、懷著對侵略者滿腔仇恨的熱血青年,也積極投身到了呼吁抗日的洪流中去。他和他的小伙伴們組成救亡宣傳隊,身穿布衣、腳蹬草鞋,懷揣著地瓜干等自備干糧,翻越浙南的高山峻嶺,跑了許多多多偏僻的山區(qū)村莊,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向廣大民眾宣讀抗日快訊,表演抗日小劇,以喚起國人的御敵斗志和信心。</p><p class="ql-block">1938年初,由粟裕、劉英等同志在我家鄉(xiāng)平陽山門鎮(zhèn)的疇溪小學創(chuàng)辦了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家父也毅然走進了校門,接受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啟蒙教育。學習結束后,大部分同學都將跟隨以粟裕為首由紅軍挺進師改編的新四軍某部北上抗日,而家父則被發(fā)小林心平烈士的哥哥林怡(后化名為楊進)同志挑選前往上海中共特科從事地下黨工作。</p><p class="ql-block">由于身份特殊,家父的行蹤不能向家人挑明。家父在他的《自傳》里如是寫道:“母親說,由大哥二哥一同替我娶一門親,并讓給我廿畝田。但那天恰巧與楊進同志約好,明天就要出走,所以便向家中表示,什么東西都不要,并且騙他們說明天要下鄉(xiāng)去宣傳,過二、三個月才能回來,請家里人不必掛念。”</p><p class="ql-block">家父第二天便跟隨領路人去了上海,與母親不辭而別,這一別就是好幾十年。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年方十八,初次離家,他心中不免會有許多眷戀與不舍;然而盡管他剛剛踏進革命的行列,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他在寄給母親的這張照片的兩側,寫上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我是中華民族的,處此整個時代將要翻滾的時候,我只好把自己獻給偉大的民族,最敬愛的母親,卻只好留它給她紀念。”</p><p class="ql-block">家父在他的《自傳》中還寫道,在他走上抗日道路后,即使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他甚至想到過去死,也沒有想到過回頭。那種“不滅強虜誓不還家”的意志不言而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州市|
哈巴河县|
衡东县|
麦盖提县|
三河市|
永修县|
年辖:市辖区|
焦作市|
汨罗市|
鹿邑县|
微山县|
昆山市|
苗栗市|
永寿县|
理塘县|
大渡口区|
中方县|
蓬莱市|
广德县|
绥棱县|
宣城市|
共和县|
泸溪县|
磴口县|
堆龙德庆县|
绵阳市|
新干县|
勃利县|
甘孜|
永胜县|
上饶县|
合作市|
柳江县|
长丰县|
东光县|
福海县|
桂林市|
金秀|
宾阳县|
中卫市|
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