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蒼山一飛鷹<div>圖片:蒼山一飛鷹</div><div>視頻:蒼山一飛鷹</div><div>美篇號:1751699</div><div><br></div> <h5>滎經出口</h5> 四川·天全 從安順場到石棉縣城,上G5京昆高速,一小時后在滎經下高速。<div><br> 滎經,是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征都到達的地方。中央紅軍過瀘定橋后,分左、中、右三路縱隊向天全挺進,紅一軍團五團、紅三軍團和軍委縱隊為中路,從滎經入天全。途中遇敵機轟炸,毛澤東的警衛員胡長保為保護毛澤東而犧牲,如今胡長保烈士墓就設在滎經縣烈士陵園內,還建有胡長保紀念館。電視劇《彝海結盟》中,紅軍從冕寧去安順場渡口途中有胡長保犧牲的鏡頭,顯然是為了藝術表現而設置。</div><div><br> 滎河和經河在此交匯,匯合后為滎經河,我們沒有在滎經縣城停留,而是順著滎經河沿308省道向北,快到天全時轉G318國道,經龍尾大橋過天全河,便進入天全縣城的向陽大道。滎經到天全40公里。<br></div><div><br></div> <h5>天全縣(2023年4月經過)</h5> 2023年我和妻走G318國道時來回兩次經過天全,并未入城,只是遠遠地看了兩眼,那時正值春天,座落在山青水秀中的天全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想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沒想到機會來得這么快。<div><br> 提起天全就讓我想到二郎山,小時候唱的那首《歌唱二郎山》,反映了1950年進藏部隊邊進軍邊修路的情況,11萬軍民戰天斗地用了4年時間建成川藏公路,在青藏高原上穿越整個橫斷山脈的14座大山,跨過大渡河、金沙江、怒江等眾多江河和8條大斷裂帶,其難度是世界公路修筑史上前所未有的,在整個修筑過程中,有3000多人犧牲,長眠于這條路上。二郎山就是其中最為險峻的路段之一。</div><div><br></div> <h5>二郎山觀景臺</h5> 當年紅軍渡過大渡河,再翻越二郎山進入天全。今天過二郎山已感覺不到它的險惡了,1999年底二郎山隧道通車,川藏公路二郎山段縮短了25公里,天險變通途。可惜這次未從瀘定走,繞過了二郎山。<div><br> 龍尾大橋或許就是當年的龍尾峽。紅軍先遣隊于1935年6月6日來到天全城外的沙壩村,根據中革軍委的指示,必須盡快拿下天全,可是沙壩村與天全中間隔著天全河。敵軍的火力太猛,紅軍渡河不成,6月7日中午組織交通隊繞到下游龍尾峽強渡過河,與突襲城西的紅九軍團配合才攻下天全。</div><div><br></div> <h5>二郎山隧道</h5> 走上紅軍進城的道路,思緒正飛揚間,看見四川省天全中學,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幾個字醒目地刻在學校大門邊。學校正對著的大道另一側,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天全紅軍廣場。<br><br> 廣場前臨文筆塔,右鄰龍灣湖,修建于2004年,占地48畝,2013年蘆山地震損毀后又重建。廣場中央巨大的長征火炬雕塑巍然聳立,雕塑后方左右兩側各有一面浮雕墻,一幅是戰斗場景,一幅是救護傷員的場景,指揮員和傷員都舉手指向前方,表情堅定。<div><br></div> <h5>廣場雕塑</h5> 廣場邊還有兩組雕像,一組是紅軍推拉戰馬奮力爬坡的情景,一組是手握望遠鏡的紅軍指揮員,身后坐著一名男紅軍和一位懷抱嬰兒的女紅軍,表現了長征途中少有的溫馨時刻,不過這是一種意象,長征中是不允許帶孩子的,尤其是嬰幼兒。<div><br> 游覽了廣場,我們便來到火炬雕塑后面的天全縣紅軍紀念館,紀念館前還有一組表現紅軍在天全的浮雕,除此之外,紀念館的特別之處是將紅軍在天全的展出和城市規劃合在一起,產生了歷史與現實交融的效果,頗有創意。</div><div><br></div> <h5>天全縣紅軍紀念館</h5> <h5>天全城市規劃</h5> 1935年6月8日就在中央紅軍右路縱隊進入蘆山的時候,中路先遣隊也攻下天全,9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率軍委縱隊進駐縣城,并部署了下一步行動。當時只有一個大的方向,就是不顧一切困難盡最大努力與紅四方面軍會合,但并不知道紅四方面軍的確切位置,如果要會合有三條路可走,東邊和西邊都要經過敵人防守密集區,中間這條路需要翻越人跡罕至的雪山,中央紅軍選擇了中間這條最難走的路,沒想到正是與紅四方面軍會合最近的路。于是中革軍委命令二師主力攜電臺迅速取道寶興,限6月11日趕到和攻占懋功(今小金縣),并查報沿途道路、糧食情形。<div><br> 過了大渡河到達天全,疲憊的紅軍終于可以喘口氣了。聶榮臻回憶,紅軍一到天全、蘆山,就像到了天堂一樣,沒有大山了,能見到各種蔬菜和物資,大家吃得飽飽的,搞衛生、治病,部隊補充了給養。</div><div><br></div> <h5>廣場雕塑</h5> 我們繼續向寶興進發,途中經過天全烈士陵園和紅軍村。<div><br></div><div> 紅軍長征兩次到天全,另一次是1935年10月紅四方面軍南下,擊敗劉湘的王牌軍郭勛祺部,占領天全,在天全縣境駐扎了108天,總部設在天全縣仁義鄉程家窩村,就是我們看到的紅軍村。因為時間問題,我們沒有過多停留,一路向北進入寶興。</div><div><br></div> <h5>天全縣烈士陵園</h5> 四川·寶興 路過靈關鎮,這里原屬天全,現屬寶興,是當年陳云出川之地。瀘定會議決定派陳云前往上海恢復白區黨的組織并尋機向共產國際匯報中國革命情況,部隊到達靈關時,組織安排時任靈關小學校長的地下黨員席懋昭負責護送陳云出川,歷時10余天,行程700余公里,經天全繞滎經、雅安、成都抵達重慶,登上去上海的輪船。<div><br> 席懋昭(1912-1949),四川儀隴觀音鄉人,1933年入黨,從事地下工作。他在送走陳云返回雅安途中,得知正在通緝他便折回成都。1935年8月在閬中小黃溝被捕,西安事變后被營救出獄。1937年到延安,入中央黨校學習,同年11月底他在延安再次見到陳云。1948年3月18日,席懋昭在雅安做地下工作時被特務逮捕送往重慶“中美合作所”,1949年11月27日被害。解放后,因對其情況不了解未定為烈士,后陳云為其證明,1984年追認為革命烈士。</div><div><br></div> 從靈關鎮向北16公里,進入寶興縣城。<div><br> 寶興,隸屬四川省雅安市, 因當地礦產豐富,取《禮記·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云,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之意而名。這座位于成都平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帶上的小城,因最早發現大熊貓和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而聞名于世。</div><div><br></div> <h5>進入寶興</h5> 山谷之中,寶興河穿城而過,我們住在河邊的旅館。這樣的場景一下讓我想起了波密,在波密我們也是住在河邊,同樣翡翠般的河水,只是河的名字不同。美景總是令人亢奮,我們放下行李便逛起了寶興城。<div><br> 過寶興河步行10分鐘就到了紅軍廣場,廣場緊靠寶興河東岸,面積不大,對一個山間谷地的小城來說,能有這么大一塊空地已經很奢侈了。天色尚明,很多人已經聚集在廣場,手拉手跳起了歡快的鍋莊舞,音樂伴著流水的節奏漂蕩在每個人的心頭,既使不會跳舞的人也想一展身手。</div><div><br></div> <h5>寶興河</h5> <h5>紅軍廣場</h5> 寶興有“熊貓老家”之稱,世界上第一個大熊貓在寶興發現,發現者竟然是個法國人。廣場邊的宣傳欄,介紹了這個叫戴維的法國人,全名叫吉恩·皮埃爾·阿爾芒·戴維。<div><br>1869年,戴維在寶興縣鄧池溝首次捉到野生大熊貓,并將其制成標本帶回法國,引起轟動,大熊貓由此命名。其實被戴維制成標本帶回法國的還有扭角羚、金絲猴、綠尾虹雉、珙桐(鴿子花)等很多珍貴的動植物,顯然有人對這個法國的社會科學院院士、動植物學家不感冒,宣傳欄上戴維的中文名字被生硬地刮擦掉,已辨認不清。</div><div><br></div> <h5>紅軍廊橋</h5> 廣場邊的紅軍廊橋橫跨寶興河兩岸,廊橋很寬,有雙向走廊,十分氣派。<div><br></div><div> 在廊橋的旁邊還建了一座鐵板橋,懸空于河面之上,我們饒有興致地在橋上行走,感覺很像瀘定橋,只是橋面鋪的是鋼板,穩定許多。河水從高處流下,因為坡度大,水流很急,顯示出一般河流所沒有的氣勢。</div><div><br></div> <h5>鐵板橋</h5> 第二天一早,我們再次來到紅軍廣場,參觀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div><br> 廣場中央立有“雪山豐碑”雕塑,中國工農紅軍翻越夾金山七十周年時建。雕塑不算宏大,卻十分精致特別,采用了圓雕、浮雕和仿青銅浮雕等多種手法制作。雕塑正面右側以圓雕手法刻畫了三個人物,紅軍在藏族向導的引領下登上夾金山頂的情形;雕塑正面左側和背面均以仿青銅浮雕手法,塑造了紅軍不畏艱險攀登雪山的動人場景;碑側刻有《雪山豐碑》銘文,以賦體格式凝煉而精美的語言,滿懷激情地謳歌了紅軍跨越雪山的英勇壯舉。</div><div><br></div> <h5>雪山豐碑雕塑</h5> 廣場邊上臨河一側的連環畫護欄長達160多米,一塊塊浮雕石板,刻畫了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以及老一輩革命家的回憶錄和手書等內容,再現了那一段艱難而偉大的征途。<div><br> 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二層結構,一樓展廳為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分為挺進寶興、翻越夾金山、紅軍南下、北上抗日三過夾金山等幾個部分,全面反映了紅軍數次翻越雪山的過程。中央紅軍第一次翻越大雪山,在寶興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后來紅四方面軍南下,寶興是紅軍攻占的第一座縣城,紅四方面軍在此駐留了125天。因此,寶興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個重要節點,也留下了眾多紅色足跡。</div><div><br></div> <h5>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h5> 紀念館二樓展廳展出了陳云光輝的一生及其當年出川的情況,我們非常高興,因為靈關鎮也有陳云出川紀念館,可我們昨天路過時太晚無緣參觀,沒想到在這里能看到。<div><br> 1935年6月中旬,陳云奉命出川,到達上海后于9月上旬秘密登上一艘蘇聯貨輪,至海參崴后改乘火車經西伯利亞到達莫斯科,10月向共產國際報告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向西北戰略轉移及遵義會議的情況。同時陳云還做了一件事,他以“廉臣”為筆名撰寫了《隨軍西行見聞錄》,在巴黎《全民月刊》上發表,首次向全世界介紹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div><div><br></div> <h5>陳云出川</h5> 陳云出川意義非常,不僅讓世界知道了長征,更重要的是讓共產國際及時了解了中國革命的情況并承認了遵義會議的結果,認可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對后來同張國燾的斗爭以及獲得共產國際的支持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div><br> 從紀念館出來,我們踏上了去往夾金山的路。</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全到寶興</span></p> <h1><i><font color="#ff8a00">(未完待續......)</font></i><div><br></div></h1>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4月</h3> 附圖: <h5>天全中學</h5> <h5>廣場火炬雕塑</h5> <h5>紅軍長征過天全路線圖</h5> <h5>天全城市規劃</h5> <h5>寶興</h5> <h5>寶興河</h5> <h5>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前合影</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市|
垦利县|
漳州市|
铁岭市|
哈巴河县|
塘沽区|
富蕴县|
郑州市|
交城县|
沅陵县|
乌苏市|
朔州市|
巴彦县|
分宜县|
潮州市|
陆良县|
新巴尔虎左旗|
翁源县|
西乡县|
尉犁县|
琼中|
乌兰浩特市|
阿荣旗|
磐石市|
牡丹江市|
泰安市|
竹山县|
安仁县|
南江县|
洛扎县|
聂拉木县|
出国|
冀州市|
静乐县|
科技|
叶城县|
葵青区|
丹凤县|
九寨沟县|
西青区|
象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