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 摘 句 詩 》</p><p class="ql-block"> 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p><p class="ql-block"> 李白:我今停杯一問之?</p><p class="ql-block">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p><p class="ql-block"> 蘇軾:最是橙黃橘綠時。</p><p class="ql-block"> 馬未都 </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二十年內(nèi),若無器質(zhì)性大病,堪稱人生又一黃金期。此時,多數(shù)人的精力與體力還不錯,又非謀稻粱死干活,獲得了人生大自在。不足之處是脫離了原工作單位,告別了熟悉的人和環(huán)境。孤獨(釋義附后)便逐漸成個人生活的日常態(tài)。</p><p class="ql-block">這種孤獨感覺與有無婚姻,兒女是否在身邊等似乎并無直接關聯(lián)的,而是和人的內(nèi)在素養(yǎng)有關系。一個人獨處跟孤單和寂寞其實是兩回事。一人獨處可以不孤單、不寂寞,當你愛享受寧靜和獨處的話;多人常聚也可以很孤單、很寂寞,假如相互之間無法欣賞彼此存在的價值,相互不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不提供情緒價值,無法分享愛與關懷時……</p><p class="ql-block">而那些晚年生活幸福的人其實,往往都是從做自己喜愛之事中獲取的樂趣。這種樂趣無需依賴他人,似乎也不取決于物質(zhì)條件和客觀環(huán)境,只要你愿意并積極參與和投入便能獲得。</p> <p class="ql-block">我因心梗裝過支架。12年退休后靜養(yǎng)一年,但也時不時跨上漢特2.0變速運動車,騎行金陵城郊四野。13年參加“大行折疊車仙鶴街騎友會”以車會友,先后騎行過南京高淳老街,安徽荊州盤山公路、家朋鄉(xiāng)油菜花田,環(huán)騎太湖、青海湖等。同時把騎行途中隨手拍的圖片和體驗撰寫成文,陸續(xù)發(fā)布在QQ、新浪,騎行島、光影流刑地和美篇等公眾號上,累計瀏覽量達七百多萬人次,成就感滿滿。</p> <p class="ql-block">美麗鄉(xiāng)村自由騎 一路向東環(huán)太湖</p> <p class="ql-block">環(huán)騎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南京浦鎮(zhèn)區(qū)濱江綠道</p> <p class="ql-block">15年小區(qū)門口開了家健身中心,老妻知我愛游泳,5800元幫我辦了張2年卡——老妻她還在一家公司繼續(xù)打工。讓我除準備一日三餐外便去泳池打卡,忽忽已有十年矣。</p><p class="ql-block">我喜游泳的愛好是打小養(yǎng)成的。記得當年父親在上海工作,從我小學三年級開始,每逢暑假便會在寄給我媽生活費外多寄10塊錢,讓我去五臺山游泳場學游泳——當年8元/人.月就是困難戶的救濟標準哦。我的蛙泳便是這樣自學而成的。后來陸續(xù)在五臺山游泳場和新街口工人游泳場考過深水池資格證。71年7月19歲那年曾參加工廠組織的“慶祝偉人暢游長江五周年”紀念活動,以蛙泳一種泳式從安徽馬鞍山一路游到南京——整整50多公里哦。那天不巧,中途下起了小雨,又恰逢天文大潮,江水回涌的厲害。游泳方陣早晨8:00下水,游到南京夾江已是萬家燈火。下水時有10多個方陣(10人x10列)一天游下來,到南京僅剩1個方陣,我有幸名列其中,也是克服了四肢百骸的僵硬疲累和精神上的不自信,咬牙硬挺著游了下來。</p><p class="ql-block">多年以后回憶起來,仍是我吹牛的傲嬌資本。但不會游自由泳,總是心有戚戚矣。</p> <p class="ql-block">如今退休后身無掛礙,又跟著視頻學起自由泳來。還別說,興趣是最好的動力。花甲重逢之年開始學的,到古稀雙慶之年居然被我學會了自由泳!好開心哦!而且在健身中心同齡人里,我的自由泳水平能排進前三,不無得意。</p> <p class="ql-block">健康若失物質(zhì)皆虛;體魄猶存快樂可棲。我想說,照顧好自己,活在當下。年輕時不贅上人,年老時不累下人。此生圓滿矣。</p> <p class="ql-block">偶與同事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年春節(jié),兒子和媳婦孝敬,送了兩部蘋果手機給我和老伴。閑暇時刷手機看短視頻——有線電視早就停了。看到有一元錢學口琴的廣告,兒時的遺憾頓時又被勾起。</p><p class="ql-block">記得小學四年級時,我買過一把國光24孔C調(diào)復音口琴,按照說明書自學,唔哩唔啦吹了一暑假,勉強會打舌伴奏,但只能吹奏幾首歌。當年,同學口琴的3人中,一個當時就能吹“梅花三弄”曲,讓我艷羨不已;另一個更厲害,從口琴到鋼琴再到小提琴一路開了掛般學。“改開”后曾代表省總工會參加新加坡世界職工室內(nèi)樂大賽,還拿了金獎。和他倆相比我心窘窘然。</p><p class="ql-block">似為補兒時遺憾,我點擊界面報名按鈕,參加了“1元學口琴”的視頻直播課,聽了幾次又被拉進線上培訓班——1500元/半年,還被動員買口琴節(jié)拍器清洗機等。我原有1把C調(diào)復音、1把C調(diào)回音口琴,培訓班上又被動員買了1把升C#口琴,為后續(xù)學持雙口琴而備。另買一把C調(diào)復音口琴打算送給孫女以后學口琴用。今年春節(jié)后開始上課,每周三次/1H至今。不管咋樣小時候學吹過,一點也不怵。</p><p class="ql-block">上了專業(yè)課才知道,小時候學琴慢,慢在不懂樂理上。現(xiàn)在有專業(yè)老師的全面教學,加之成年人的領悟力,現(xiàn)在已能吹奏十多首老歌了,自信之心爆棚。</p> <p class="ql-block">而今的我每天接送孫女上下學;游泳——基本上每天游1公里的自由泳;手機隨拍、吹口琴和閱讀。充實又自在。</p> <p class="ql-block">曾聞作家半山說:世界上沒有需要你去戰(zhàn)勝的人,更沒有需要你去戰(zhàn)勝的事,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戰(zhàn)勝自己,找回自我……</p> <p class="ql-block">關于閱讀的對話——</p> <p class="ql-block">小烏拉拉:</p><p class="ql-block">這是我近四年來在手機上看的大部分書單,有些沒看完、大約占總閱讀量的60%左右;剩下的閱讀就是看一些自媒體文章約占到30%左右還有一部分實體書等……</p> <p class="ql-block">菲特:</p><p class="ql-block">你這幾年閱讀的50余本書,其中的50%我都看過。你的閱讀內(nèi)容“偏好于宏觀經(jīng)濟,地緣政治博弈,硬科幻,武俠小說,冒險小說,微觀視角的歷史雜文,傳記,近代史,科普讀物”等,它們亦是我的閱讀偏好,當然也有區(qū)別。 </p><p class="ql-block">譬如,對歷史讀物我早已不滿足“明朝那些事兒,魚羊野史,隋唐演義,袁講先秦”等等簡說、戲說歷史類型,而喜歡看大家名篇的書,譬如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大綱》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通史》;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萬歷十五年”等系列;早年看過清.吳乘權的《綱鑒易知錄》范文瀾的《中國通史》;柏楊的白話《資治通鑒》。最近讀過的有英.羅杰·克勞利的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zhàn)”“海洋帝國:地中海大決戰(zhàn)”,“財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權”系列;日本歷史學家上田信編撰的十冊《中國的歷史》;易中天的《帝國的惆悵》《帝國的終結》以及《我看見的世界—李飛飛自傳》等。</p><p class="ql-block">還喜歡隨手翻看諸如儒佛道;思政哲等古典以及近現(xiàn)代詩詞歌賦類書籍,以及幼兒教育方面的雜書。武俠類早年迷金庸,今年聽玄幻。時政經(jīng)濟類以看自媒體文章為主。電視節(jié)目也追番,譬如“中國好聲音”,“最強大腦”,“以色列教育和創(chuàng)新”以及戰(zhàn)爭、諜戰(zhàn),傳記,科幻和文藝片等類型。運動方面以游泳,騎單車,散步為主。</p><p class="ql-block">古先賢曾說讀書有三重境界:</p><p class="ql-block">1、初能望文生義,死記硬背,生搬硬套</p><p class="ql-block">2、進會變通運用,巧舌如簧,似有一得</p><p class="ql-block">3、終方深入淺出,知行合一,方為大成。</p><p class="ql-block">用大白話講:讀書應從薄讀到厚,再消化成薄。即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并依據(jù)自我體系以及人生定位,繼續(xù)構建新的閱讀書目。做事是謀生、讀書如修行,都是一輩子的事。</p><p class="ql-block">大道至簡,若能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其人思考不只會有一定深度也能有足夠廣度。簡單說就是對問題會看得比較通透,遇事處理時雖有原則但也能夠循時務而有變通。你若能達此境界則人生雖難,難中亦會有真樂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過七十仗野矣,自我評價好像剛剛踏在“巧舌如簧,似有一得”的門檻之上。天地之間人如沙粒、白駒穿隙,有生之年能在閱讀,運動和旅游以及陪著、看著猴娃可樂健康成長,便是爺爺奶奶的最大快樂,又夫復何求矣……</p> <p class="ql-block">小烏拉拉:</p><p class="ql-block">按這個標準我可能處于二層漸漸成熟,三層未到的狀態(tài),已經(jīng)初步形成思考問題的體系框架,手邊的事,已前的經(jīng)歷,包括隨手翻看小初中的教材,很多上學時候覺得疑難的問題,現(xiàn)在自然而然一眼看透本質(zhì),我輔導可樂包括可言的作業(yè),也經(jīng)常高屋建瓴,洞若觀火,可樂前兩天的漢樂府背書,我自己也嘗試背了一下,突然覺得記憶力遠勝十幾歲青年時期,一分鐘就背得了,處理單位和副業(yè)的事,看起來千頭萬緒,但是三年下來也井井有條,人際關系也里外兼顧維持的不錯,對人對事很多細節(jié)和策略好像自然而然就運用出來 這些都是在掌握了體系以后的感悟。當然,層次還有待提高,的確是學的越多,見的越多,越覺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做事就愈加謹慎小心。</p> <p class="ql-block">菲特:</p><p class="ql-block">始終保持清醒和敏悟狀態(tài),不能自滿和驕傲。人生猶如馬拉松,終點未到何談成?到達終點不計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講個佛典:大梵天王為了請佛祖在靈鷲山上講經(jīng),獻上了一朵珍貴的金色婆羅花。佛祖手拈花朵,寶相莊嚴,面露微笑向著眾人,卻一句話沒說,似乎在暗示著什么。弟子們猜測佛祖此舉恐含深意,然真正能理解的只有佛祖的大弟子摩柯迦葉,天大的奧秘盡在師徒二人的相視一笑中得到傳遞和印證。后來佛祖還把自己的金縷袈裟紫金缽盂授與迦葉。這便是衣缽真?zhèn)鞫U宗起源的公案。其實,佛祖拈花一笑時,不是過程而是靜態(tài)。手拈一朵婆羅花,微笑著、靜靜的看著,靜靜的享受著。也可以說,佛主拈花一笑是一種詳和寧靜的心態(tài),它不著形跡超脫一切,它是一種無相涅盤的終極境界。惟大弟子摩柯迦葉讀懂了佛祖拈花微笑蘊含的“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的真諦,創(chuàng)立了禪宗一脈,流布東亞、深入歐美。</p><p class="ql-block">俺寶便也是爺爺奶奶拈中的一支金色婆羅花。有生之年能陪著、看著俺寶可樂,健康快樂地長大。吾和老妻余愿足矣。</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個人生活其實不必墨守成規(guī),而是要突破思維成見,打破固執(zhí)不自信,為人生找尋新的精彩。金錢最大的用處就是購買人生體驗,創(chuàng)造回憶。新體驗、新回憶不但能讓人聊度庸常,還能給我們帶來存在感和愉悅感。</p> <p class="ql-block"><b>關于孤獨~孤單 的釋義:</b></p><p class="ql-block">孤獨的詞典解釋:孤是王者,獨是獨一無二。也就是獨一無二的王者。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認同或肯定,更不需要什么憐憫。因為,王者嘛可以在任何環(huán)境下躑躅獨行。</p><p class="ql-block">孤單,是個人獨處的一種狀態(tài)。它是物質(zhì)的表象,一如離群孤雁,便是典型的孤單。孤單的人是群體的“異類”,是缺少與人溝通交流,缺少友情親情溫暖的不自信者。孤單也是一種茫然感、落寞感、漂浮感。猶如在黑夜中舉目無光。這是人性最寒冷的心境,冷得叫人心痛。</p><p class="ql-block">孤獨有時雖然也和孤單聯(lián)系在一起,但更多的時候,孤獨卻是在熟悉的人群中,在習慣了的故土上精神的存在之態(tài),它遠離現(xiàn)實超越現(xiàn)實,它是精神永遠向上不斷遠行的必然。這樣的狀態(tài)和過程也許痛苦,但苦得猶如醇厚的美酒如夢似幻。孤獨是一種境界一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采,魯迅的孤獨。</span>于是這時的當事者的靈魂特別深刻;回憶起的往事特別親切;尊嚴和信念特別堅定;情感和美麗特別純粹。</p><p class="ql-block">這時,你或許會發(fā)現(xiàn),其人似乎與永恒的真理靠得如此之近,又是如此容易溝通。孤獨者的心中似乎充滿著對美麗的執(zhí)著,對自由的渴求,一如白云在天邊遠處漫游。孤獨和純粹在一起、和徹底在一起;它所得到的體驗、信念、人格、強力、美好、深刻,都不是現(xiàn)實所能給予的。</p><p class="ql-block">當然,孤獨者在世俗意義的評判標準中并不一定是個出色的人物,但他是完全意義上的大寫的人。而孤單卻離孤獨相距很遠很遠。孤單使人同情但了無趣味;孤獨卻能給人底蘊激人向上。在這個世界上不乏孤單的人們,卻少有人能夠坦然地走到孤獨的深處。</p><p class="ql-block">孤獨者其實并不孤單。高貴的靈魂自會有高貴的交往圈層。如果現(xiàn)實讀不懂他們,歷史可以;如果社會拒絕他們,文化可以。</p><p class="ql-block"> 摘自度娘</p> <p class="ql-block"><b> 《定風波》宋.蘇軾</b></p><p class="ql-block">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p><p class="ql-block">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文 菲特 錄此備忘 乙巳年春日 </p><p class="ql-block">于金陵石城 江南名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峰县|
荣昌县|
永城市|
墨竹工卡县|
海安县|
衡水市|
沧源|
石首市|
唐海县|
英德市|
竹山县|
宕昌县|
讷河市|
凤山县|
连南|
武鸣县|
丰原市|
崇仁县|
天水市|
阿城市|
招远市|
晋州市|
都昌县|
郯城县|
重庆市|
都江堰市|
玛纳斯县|
深州市|
屯留县|
全椒县|
石城县|
兴化市|
盐城市|
黄山市|
肇源县|
濮阳县|
华容县|
遂溪县|
岳普湖县|
岢岚县|
华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