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昵稱:林(蔣振林)</p><p class="ql-block">美篇號:477783874</p><p class="ql-block">圖片:致謝網絡</p><p class="ql-block">音樂:致謝網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的故鄉——石角頭村,村莊雖不大,卻擁有幾處集體山場,那是大自然賦予鄉親們最寶貴的饋贈。馬屁股山、葫蘆坪、野雞仙、隘口紅堰山、大垅頭,這些山的名字在童年的記憶中如同星辰閃爍,它們不僅記錄了季節的更迭,也印下了我成長的足跡,尤其是那些關于砍柴的記憶,尤為深刻。</p> <p class="ql-block"> 老家石角頭村的集體山場不多,但足以支撐起鄉親們的日常所需。稀稀拉拉的松樹林和再生能力極強的灌木林,構成了這片土地上的獨特山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植被,是全村60多戶人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燃料。它們以靜待的方式,默默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化作</span>裊裊炊煙,帶給人們的溫暖與光明。</p> <p class="ql-block"> 砍灌木,這是一項看似簡單而實則不易的活兒。每年的重復砍伐,使得老家山里的灌木林<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矮大小不一,形</span>態各異。為了獲得賴以生存的燃料,村里的前輩們仿照割草鐮刀設計打造了一種專用砍灌木的工具——既能"砍”又能“削”的鉤刀。</p><p class="ql-block"> 我學砍柴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的。其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首次跟著父親進山學砍柴。</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個周日的上午,我和父親早飯過后各扛一根柴扁擔,腰系著一把磨得鋒利的柴刀,不緊不慢地向山里走去。不到一個小時,父子倆進入野雞仙的山中。父親帶著我在南面山脊轉了一大圈,最終在一片較稠密的再生灌木林止住了腳步,并指定我在東向砍柴。由于是首次學砍柴,父親在我動手之前進行了一番言傳身教。什么砍前先要側好身啦,雙腳怎樣拉開步以防傷到腳啦,用刀時根據灌木粗細長短“砍削并用”啦,下刀時多用軋砍以防傷到壓木之手啦,等等。父親講解得很細很細。并且,他示范完后,還認真地站我身后指揮了一陣,對我的每個動作及要領進行指正。我哩,不時地按父親的指教,小心翼翼地嘗試著每一個砍伐動作。起初,動作笨拙而緩慢,但隨著不斷的體會,漸漸地掌握了其中一些要領,并不斷地試著加快砍柴速度。然而,就在我速度越來越快之際,在砍伐一叢不大不小的灌木時,由于刀落角度的偏差,刀頭不偏不倚地劃向了我的左手,手背上一道兩公分長的傷口頓時鮮血直流。讓我忍不住哭出聲來。</p> <p class="ql-block"> 此時,父親的反應迅速而果斷,他急忙在山中找到了嫩柘木芯(據說這是最好的刀傷藥),并將木芯嚼成漿,輕輕地敷在了我的傷口上。不到十分鐘,傷痛就減輕一大半。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肉體疼痛的減輕,更是父親無言的關懷與鼓勵。這次經歷雖然讓我體驗到了失敗的苦澀,但也讓我更加堅定了繼續前行的決心。</p><p class="ql-block"> 此后,每個周六和周日,我都跟隨父親踏入那片熟悉的林子。每一次揮刀,我都更加謹慎;每一次砍柴,我都更加堅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從一個初學者成長為能夠獨立砍柴的小能手……</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遠離了那片山林,但那段關于砍柴的記憶,卻如同烙印般深刻。它教會了我堅持與努力的意義,也讓我懂得了生活的艱辛與不易。每當回想起那段時光,心中總會涌起一股溫暖的力量——那是來自童年的勇氣與信念,是那些看似平凡卻又不平凡的日子里積累下的寶貴財富。</p><p class="ql-block"> 老家的那些山場、那些矮灌木、那把砍柴的鉤刀,以及父親的身影,所有這些共同編織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我的心中常常閃現。因為,這些是我個人成長的見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虞城县|
彭州市|
宕昌县|
昭苏县|
和龙市|
四平市|
镇平县|
习水县|
城口县|
鄂伦春自治旗|
阳高县|
明星|
大石桥市|
太康县|
革吉县|
富蕴县|
泊头市|
巴林左旗|
绍兴县|
偃师市|
紫金县|
清远市|
肇东市|
龙江县|
孙吴县|
额敏县|
清新县|
岳阳市|
田林县|
衡阳县|
苍山县|
池州市|
衢州市|
商南县|
红河县|
工布江达县|
云南省|
乐山市|
巨野县|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