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院門前有一大簇荷包牡丹。谷雨時節,葉綠花紅。粗看之下,其葉近似牡丹,初開的花卻是粉紅色的心形花鈴,一嘟嚕一串兒,綴滿了柔蔓的枝條,清風襲來,花枝微顫,仿佛聽得到風鈴兒聲脆。</p><p class="ql-block"> 在愛花人眼里,這花兒姿態萬千,百看不厭,有人覺得像荷包,有人說像魚兒、像兔兒、像鈴兒,如此,荷包牡丹就多了好多昵稱,諸如魚兒牡丹、兔兒牡丹、鈴兒草等。在詩人筆下,這花兒雖花容品相比不得姚黃、魏紫等上品牡丹,但也自有其獨特的韻味和品格。南宋文學家周必大稱其為“花嬪”,曾寫詩贊曰“天教姚魏主芳菲,合有宮嬪次列妃”。</p><p class="ql-block"> 我的這一簇荷包牡丹,卻是前些年在本溪桓仁老禿頂子山腳下挖來的。彼時,它在朋友老屋的田間地頭上這一叢、那一簇地肆意綻放。</p><p class="ql-block">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荷包牡丹,葉子的綠,簡直濃得化不開,花鈴的粉嫩,看著尤為惹人憐。朋友說,這是荷包牡丹。它就是荷包牡丹?我腦海深處一閃,記起一本書,一個外國人寫的書,叫《茶葉大盜》,書中提到過在十九世紀頗有名氣的“植物獵人、園藝學家、竊賊和間諜”羅伯特? 福鈞,他從中國盜走了許多稀有、美麗的植物物種,其中就包括荷包牡丹。我之所以對荷包牡丹印象深刻,是因為福鈞形容這花兒為“一種形狀像失戀者破碎的心、頗有幾分維多利亞時代浪漫主義色彩的花”。記得當時,我還專門上網搜過,荷包牡丹為罌粟科荷包牡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在中國北部。見我喜歡,朋友的老父親淳樸熱情,執意給我挖了兩叢荷包牡丹帶走。</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我把一叢荷包牡丹種在院門前,一叢種在后花園。</p><p class="ql-block"> 院門前原有一棵芙蓉樹,東北也叫合歡。夏季開花,絨花朵朵,粉里透紅,身姿搖曳。移栽的第一年,過冬時小心伺候,給樹干穿上“外套”,平安地迎來第二年開春。于是,想當然地認為芙蓉樹已適應了北國寒冬,第二年措施不力,芙蓉凋零。為彌補過錯,原地移栽一株蘋果樹。種樹時節,那一簇荷包牡丹剛從休眠期醒來,被忽略了存在,七鏟八挖過后,工人還貼心地平整了蘋果樹周圍地面,鋪上青磚,及至想起時,了無痕跡,一時頗多遺憾和心疼。</p><p class="ql-block"> 春風乍起,春雨悄然而至。一天,早起出門,我偶然發現,原來平整的地面上有一塊青磚被什么力量硬生生地頂起。我頗為驚愕,移開那塊青磚,磚下面一小叢鵝黃的植物繃緊了身子,正倔強地向上抬肩拱起,那股子勁頭爆發出昂揚的生命力。再細看葉形,這不正是那一簇荷包牡丹嘛,它還活著,還在啊,太好了。緊忙移除周邊幾塊青磚,給荷包牡丹留出一爿生長空間。</p><p class="ql-block"> 很難想象,在這一個寒冬里,荷包牡丹被鏟斷的殘根一直在恢復著生機,一直在積蓄著力量,積啊積,攢呀攢,待到攢足了力氣,有了那么一股子強大的精氣神,夯實的地面便再難按住它,強硬的青磚也壓不服它,這一簇荷包牡丹就這樣不屈不撓地迎難而上,乘勢而起,破土而出,擁抱春風,笑對陽光。這一刻,我知道了什么叫忍辱負重,什么叫厚積薄發。</p><p class="ql-block"> 而今,這一大簇荷包牡丹,拂春風,沾雨露,沐浴陽光,綠的葉迎風而立,瀟瀟灑灑,粉的花嬌艷欲滴,裊裊娜娜,你又怎會想到它曾經的際遇呢。每天上班出門,下班回家,都會看見院門前這一簇熱烈綻放的荷包牡丹。我打心底里喜歡這一簇荷包牡丹,我看它的每一眼,不僅欣賞,更有敬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江县|
福安市|
拉萨市|
依安县|
梁平县|
西城区|
大兴区|
湾仔区|
鄱阳县|
老河口市|
蓬溪县|
册亨县|
昆明市|
万宁市|
醴陵市|
武鸣县|
简阳市|
花莲县|
岚皋县|
荣昌县|
乌鲁木齐市|
东光县|
松原市|
任丘市|
通江县|
宁安市|
赣榆县|
满洲里市|
收藏|
泾源县|
成都市|
通海县|
白城市|
墨脱县|
雷州市|
宁波市|
芒康县|
樟树市|
天津市|
嘉祥县|
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