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胸咬鵑(juān) (英文名:Orange-breasted Trogon,學名:Harpactes oreskios),咬鵑目咬鵑科咬鵑屬。是東南亞、大巽他群島特有種。 橙胸咬鵑以其獨特的橙黃色下體在雄鳥和雌鳥中均易識別。 <div> 雄鳥具有橄欖黃頭,藍眼環,上體及上尾部為赤褐色,翼板上有明顯的白色寬條紋,上胸部為灰色基底的黃色,下胸部橙色漸淡至腹部。腿和腳趾都是鉛灰色,腳部為異趾型,三四趾在前,一二趾在后,趾的基部有部分合并,適合攀援。</div> <div> 雌鳥的后頂和后頸為暗橄欖色,上胸灰色,下體黃色。翅膀上的覆羽具有棕色橫斑,喉部和前頸為灰橄欖色,其他身體部分為鮮黃色。</div> 橙胸咬鵑的性情膽怯,孤僻,喜歡安靜的環境,經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不擅長鳴叫,多隱匿在林木的陰暗處,或停留在樹上的中上層部位,偶爾活動在地面,它在林間飛行,飛行陸續多呈上下起伏狀的波浪式,它的飛行距離較短,但是速度非常快,這種鳥在空中和地面均能捕食,主要以蝗蟲,螳螂,蛾類,蜂類等昆蟲以及其幼蟲為食,有時候也吃蝸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或植物的果實,漿果,種子等。 棲息于低地和丘陵森林,包括半常綠和常綠森林、沼澤森林,偏好森林中層和下層。也可見于受擾動的竹林、稀樹叢林、開放干燥森林和混合落葉森林,活動高度多樣,有時接近地面。以昆蟲、蜘蛛、蜥蜴、水果和植物材料為食,會跟隨混群。 分布于東南亞,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半島、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和尼亞斯島,以及中國的南部地區。在泰國、馬來西亞半島、婆羅洲等地,分布高度可達1100至1500米。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在中國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保護狀態自1989年起生效。 2024年5月2日拍于泰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洮南市|
台东市|
阿图什市|
时尚|
江口县|
平武县|
望江县|
阳新县|
偏关县|
资溪县|
陕西省|
福海县|
历史|
徐州市|
无为县|
东明县|
梧州市|
西峡县|
大关县|
噶尔县|
石屏县|
金阳县|
会东县|
翁源县|
沂源县|
响水县|
手游|
凌海市|
河北省|
岳普湖县|
富顺县|
高青县|
介休市|
麟游县|
郯城县|
鸡西市|
无极县|
恩平市|
陵川县|
亚东县|
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