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寫在第56個世界地球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4月22日)</b></p> <p class="ql-block"> 地球歷經(jīng)數(shù)億年的運化與積淀,為生命構筑了繁衍生息的搖籃。她以海洋為血脈、陸地為筋骨、大氣為肌膚,孕育出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萬千生靈。然而,當生命的齒輪開始轉動,人類卻以“主人”的姿態(tài)肆意索取——我們是地球的寄生物,卻常常忘記:這顆藍色星球從未真正需要過人類,人類卻一刻也離不開她。</p> <p class="ql-block"> 地球賜予我們陽光、空氣與水源,用億萬年積累的礦產(chǎn)哺育文明。但人類的欲望如同脫韁野馬:深挖煤層讓大地千瘡百孔,抽取石油令巖層泣血,過度開采地下水使地表龜裂,天然氣鉆探在陸地留下密密麻麻的傷口。我們在大地上堆砌鋼筋森林,讓百米高樓遮蔽了星空;開山鑿嶺、挖湖造景,將自然的肌理切割得支離破碎。工業(yè)革命以來,巨量化石燃料的燃燒向大氣傾倒數(shù)億噸二氧化碳,讓地球的“保溫層”日益增厚:兩極冰蓋加速消融,海平面逐年上升,珊瑚礁成片白化,極端氣候頻發(fā)……當亞馬遜雨林的火海染紅天際,當北極圈的永凍土釋放出遠古的甲烷,地球正用無聲的抗議訴說著傷痕。</p> <p class="ql-block"> 人類總以為能憑借智慧征服自然,卻忘記每一次“改造”都伴隨著代價。澳大利亞大火、非洲蝗災、新冠疫情——這些看似偶然的災難,何嘗不是自然系統(tǒng)失衡的預警?地球有滋養(yǎng)生命的溫柔,也有毀滅物種的力量。六千五百萬年前,小行星能讓恐龍王朝覆滅;今天,人類對生態(tài)的破壞,正親手擰動著命運的轉盤。</p> <p class="ql-block"> 但我們終究是地球上唯一具備反思能力的生靈。當我們開始用光伏板收集陽光,用風力發(fā)電機捕捉氣流,在荒漠中播種新的綠洲,在城市里搭建垂直森林,便是智慧回歸理性的開始。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踐,清潔能源的探索——這些不是對自然的施舍,而是對共生關系的重新認知。正如敦煌壁畫中“天人共奏”的圖景所昭示的:唯有順應自然規(guī)律,節(jié)制索取的欲望,讓發(fā)展與敬畏同行,才能讓文明的火種在地球的懷抱中長久燃燒。</p> <p class="ql-block"> 從宇宙視角俯瞰,地球不過是懸浮在星海中的一粒藍砂,人類只是這粒微塵上的匆匆過客。但我們有幸成為她的孩子——既受其恩,必承其責。唯有以謙卑之心讀懂自然的語言,以節(jié)制之行守護她的饋贈,方能在這顆美麗星球上,續(xù)寫生命與自然共生共榮的永恒詩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川市|
台北县|
林周县|
梧州市|
西宁市|
自贡市|
云林县|
如皋市|
维西|
蓬莱市|
霸州市|
惠安县|
潮安县|
遵义市|
山东|
右玉县|
浦城县|
梁山县|
上杭县|
南汇区|
永泰县|
沿河|
磐安县|
井冈山市|
田林县|
年辖:市辖区|
阳西县|
蓬安县|
新化县|
临澧县|
万年县|
潜山县|
抚远县|
鲜城|
山东省|
武隆县|
隆回县|
开平市|
阜宁县|
禄丰县|
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