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東巖禪寺,坐落于金溪縣、臨川區與東鄉區三縣交界的東巖嶺之巔,距離金溪縣城45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遠可眺望汝水,近能欣賞靈谷風光。向東望去,云林繚繞,向西則可俯瞰正覺古寺。這里山間融合了云巖、洞溪、寺碑、宮塔等自然美景與人文古跡,四周村舍點綴,宛如棋局上的棋子,田園風光恬靜而美好。</p> <p class="ql-block"> 東巖禪寺,歷史可追溯至唐玄宗天寶年間,由禪宗高僧馬祖道一大師開創,是金溪縣歷史最悠久、文化價值最高的寺廟之一,比同縣疏山寺早130余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歷經千年的風雨滄桑,東巖禪寺依然屹立不倒,是</span>佛教禪宗的重要遺產之一。</p> <p class="ql-block"> 昔日的七進殿堂,如今雖已掩映在茂密的蒼山翠竹之中,但依然無法掩蓋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歷史價值。</p> <p class="ql-block"> 寺院布局為典型的四合院風格,幽深小徑蜿蜒其中,別有一番靜謐與深邃之感。</p> <p class="ql-block"> 元代著名學者虞集曾游宿一晚,留下《東巖禪寺》一詩。詩云: 云林流水到巖前,山色溪聲意宛然。昨夜一竿修竹外,東西無影月孤圓。描寫東巖寺清幽出塵的景色,山色、溪聲、修竹、孤月,組成了一幅虛靜空靈的禪家意境,令文人學士為之神往。</p> <p class="ql-block"> 蜿蜒的林蔭小道,兩旁是茂密的樹林,宛如自然的遮陽傘,是周末步行健身的極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 游完東巖禪寺沿公路下行,在山腳下有一天然巖洞-神仙巖。巖洞長30米,寬13米,中心高6米,洞口建有山門,上書“別一洞天”四個大字,門兩側有墻,如窯洞狀。昔日巖內住有齋婆,筑有黎山老母法座。巖洞壁上有幾個碗口大小的洞穴,稱之為種子巖,相傳投石其中,便可求子如愿。</p> <p class="ql-block"> 神仙洞旁的“古代采石場”自宋朝開鑿,明清鼎盛時期以出產優質“印山石”聞名,石材廣泛用于江南宮殿建筑與園林雕刻。采石場現存高40米、寬30米的斜向開采面,地下方坑泉水深不可測,臨潭觀水,望而生畏。</p> <p class="ql-block"> 從琉璃鄉出發,沿著蜿蜒曲折的鄉村小路前行14公里,來到黃源村。這里怪石嶙峋、形態各異的丹霞地貌,堪稱一絕。東華古寺對面還有老虎嶺、孽龍淵、神雞洞、仙人巖等特色景點。難怪不少游客將黃源村譽為金溪的“小龍虎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滕州市|
扶绥县|
习水县|
巫山县|
汉寿县|
嵊泗县|
玉山县|
旅游|
玛多县|
永兴县|
平江县|
石嘴山市|
高要市|
公主岭市|
西林县|
嘉义县|
陈巴尔虎旗|
芦溪县|
汝南县|
九寨沟县|
武山县|
民丰县|
谷城县|
新密市|
宁远县|
邵武市|
宁武县|
维西|
犍为县|
四会市|
辉南县|
永安市|
张家口市|
泾川县|
仁布县|
郁南县|
莆田市|
图木舒克市|
大石桥市|
宁蒗|
金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