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湖南省地圖</p><p class="ql-block">20年前我到過湖南,那次是去湘西,鳳凰古城,芙蓉鎮,張家界。時隔我20年,再次來到湖南,這次是去長沙和岳陽,目的是進一步了解這里的歷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一、長沙市歷史簡介</p><p class="ql-block">先秦時期?:長沙地區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已形成氏族和部落。春秋晚期,長沙被納入楚國范圍,成為楚國的重要糧食產地。</p><p class="ql-block">?秦漢三國南北朝?:秦始皇統一中國后,設長沙郡,為全國36郡之一。漢高祖封吳芮為長沙王,立長沙國。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國時期這里成為吳國的屬地。</span>南朝時期,長沙曾有“海內雄郡”之稱。</p><p class="ql-block">?隋唐至宋元?:隋朝改長沙郡為潭州,唐朝沿用。宋朝時,長沙成為全國6個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之一,岳麓書院和城南書院相繼建立。</p><p class="ql-block">?明清時期?:明朝改潭州府為長沙府,清朝確立長沙為湖南省省會。長沙府城自此為湖南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近代變革?:1840年鴉片戰爭后,長沙成為湘軍的發源地,曾國藩、左宗棠等湘軍領袖在洋務運動和維新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897年,梁啟超在長沙創辦時務學堂,推動近代教育改革。</p><p class="ql-block">?現代發展?:1920年,長沙正式成為湖南省省會。1949年,長沙和平解放。1950年代,長沙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逐步形成現今的6區1縣2縣級市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1、省博物館</p><p class="ql-block">十大鎮館之寶</p> <p class="ql-block">(1)大禾人面紋方鼎?(商)</p><p class="ql-block">商代青銅器,全國唯一以人面紋為飾的青銅鼎,具有極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p> <p class="ql-block">?(2)立象獸面紋銅鐃?(商)</p><p class="ql-block">商代打擊樂器,造型精美,工藝精湛,是商周青銅文化的重要代表。</p> <p class="ql-block">(3)豕形銅尊?(商)</p><p class="ql-block">商代野豬形青銅酒器,造型獨特,工藝精湛,是商代青銅器的代表之作。</p> <p class="ql-block">(4)馬王堆漢墓(西漢)</p><p class="ql-block">(4-1)朱地彩繪棺?</p><p class="ql-block">辛追夫人四層套棺中的第三層,圖案絢麗多彩,展現了漢代漆器工藝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4-2)T形帛畫?</p><p class="ql-block">出土于馬王堆漢墓,描繪了天界、人間和地府的三層宇宙觀,是研究漢代信仰和藝術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4-3)辛追夫人干尸(照片來源網絡)</p><p class="ql-block">歷經2100多年仍保持皮膚彈性,關節可活動,被學界命名為"馬王堆尸"。其保存狀態顛覆了傳統干尸認知,為研究古代防腐技術、病理學及漢代飲食結構提供了直接證據。</p><p class="ql-block">由于文保要求,現場不可以拍照。</p> <p class="ql-block">(4-4)素紗單衣?</p><p class="ql-block">這件西漢時期的衣物僅重49克,被譽為古代紡織技術的巔峰之作,是存世最早、最完整、最輕薄的服裝珍品。</p> <p class="ql-block">(4-5)馬王堆帛書</p><p class="ql-block">中國馬王堆漢墓3號墓出土的帛書,字體有篆、隸之分,篆書的抄寫于漢高祖十一年 (前196)左右,隸書的約抄寫于漢文帝初年。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帛書共有28種,計十二萬余字,均破損嚴重。依《漢書·藝文志》分類 ,六藝類的有《周易》、《喪服圖》、《春秋事語》和《戰國縱橫家書》;兵書類有《刑德》甲、乙、丙3種;數術類有《 篆書陰陽五行》、《隸書陰陽五行》、《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彗星圖》、《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圖》、《筑城圖》、《園寢圖》和《相馬經》,其中《五星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書;方術類有《五十二病方》 (附佚書4篇)、《胎產圖》、《養生圖》、《雜療方》、《導引圖》(附佚書2篇),其中 《五十二病方》是中國已發現的最古老醫書。另外,還有《長沙國南部地形圖》、《駐軍圖》、《城邑圖》3幅地圖。</p> <p class="ql-block">(4-6) 辛追墓穴(等比復制品)</p> <p class="ql-block">(4-7)辛追棺槨(等比復制品)</p> <p class="ql-block">(5)貼花人物紋執壺</p><p class="ql-block">執壺造型為撇口、短頸、碩腹、平底假圈足。肩部有八棱短流。與流對應的另一側有扁形曲柄。柄、流之間有雙耳。腹部堆貼三處花紋、內容分別為單層方塔,在圓毯上跳舞的舞伎、側立吹奏樂器的伴奏者,堆貼紋上均施褐色彩斑。器物造型大方、紋飾精美,是長沙窯瓷器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6)人物龍鳳帛畫(戰國)</p><p class="ql-block">《人物龍鳳圖》是戰國時期佚名創作的一幅絹本淡設色畫。該畫出土于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現藏于湖南博物院。</p><p class="ql-block">《人物龍鳳圖》表現的是龍鳳引導墓主人的靈魂升天的情景。畫中右下方有一位側身而立的中年婦女,闊袖長裙,雙手合十像在祈禱。婦人頭頂上有一只騰空飛舞的鳳鳥,尾羽向上卷起。左側是一條體態扭曲的龍,正向上升騰。畫中所繪的龍的形象,因初發現時龍的左足破損,只見右側足,而一度被認為是夔,該作品也曾定名為《夔鳳人物圖》。</p><p class="ql-block">該畫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帛畫。</p> <p class="ql-block">(7)人物御龍帛畫(戰國)</p><p class="ql-block">這是戰國中晚期佚名創作的絹本水墨淡設色畫作,1973年出土于長沙子彈庫楚墓一號墓穴,出土時平放在槨蓋板與棺材之間,現收藏于湖南博物院。</p><p class="ql-block">《人物御龍圖》描繪墓主人乘龍升天的情景。此幅非衣帛畫上端有竹軸,軸上有絲繩,為一幅可以垂直懸掛的幡,應是戰國時期楚國墓葬中用于引魂升天的銘旌,屬于非衣性質的戰國晚期帛畫。</p> <p class="ql-block">(8)神獸紋玉樽(西晉)</p><p class="ql-block">西晉神獸紋玉樽是東漢時期的玉器, 1991年出土于湖南安鄉黃山頭林場南禪灣西晉劉弘墓,現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館。</p><p class="ql-block">西晉神獸紋玉樽高10.5厘米,口徑10.5厘米,此樽器身呈筒形玉質受沁呈粉白色。直筒形,器身紋飾被三道凹帶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設一對鋪首銜環作器耳,其余浮雕螭、虎、龍、仙人乘云等紋飾。下部紋飾分為三組,分別以仙人與龍、虎與螭、龍與熊相對爭斗為題材。器底以三熊足支撐。器表紋樣繁密,神人情態怡然,瑞獸的形態變化多端,,或引頸昂首,或怒目對峙,翻轉起伏,其間以流云作襯托,氣勢生動。</p><p class="ql-block">西晉神獸紋玉樽是中國所見精美奢華的漢代玉容器之一,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是東漢玉雕工藝的代表之作,固有“玉樽王”之稱。2013年8月19日,國家文物局將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p> <p class="ql-block">?(9)蘭亭序?黃絹本(唐)(照片來自網絡)</p><p class="ql-block">褚遂良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展現了唐代書法的獨特魅力和高超水平。</p><p class="ql-block">我們參觀的當天黃絹本原件不對外展出,照片借用網絡。</p> <p class="ql-block">(10)皿方罍(商)</p><p class="ql-block">商皿方罍(léi),為商代晚期青銅器,因器口銘文為“皿而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該器于民國八年(1919年),在湖南省桃源縣漆河鎮出土。</p><p class="ql-block">商皿方罍器高84.8厘米、器身高63.6厘米。罍蓋呈廡殿頂形,罍身作長方口,直頸,高圈足。全器以云雷紋為底,上飾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肩部兩側裝飾雙耳銜環,正面腹部下方置一獸首鋬。四面邊角及各面中心均裝飾突起的長條鉤戟形扉棱。</p><p class="ql-block">商皿方罍器型碩大,雄渾莊重,雕刻精美,富麗堂皇,是中國晚商青銅器鼎盛時期的代表之作,反映了中國青銅器鑄造鼎盛時期的高超技藝和攝人心魄的氣勢,被譽為“外形與內涵”兼具的“神品”,被譽為“方罍之王”。</p> <p class="ql-block">2、岳麓書院</p><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創建于北宋開寶九年(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創建。書院歷經元、明、清等朝代變遷,至今仍在招生,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p><p class="ql-block">從這里走出的人曾國藩、左中堂、譚嗣同、毛澤東都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p> <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是在湖南大學校區內,學校廣場屹立著一尊毛主席的雕像。背后的墻壁雕刻有毛主席手術的詩詞《沁園春·長沙》</p> <p class="ql-block">路兩側是大學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屋頂的建筑很像上世紀的五十年代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書院一寶</p><p class="ql-block">“惟楚有材,于斯為盛” 對聯,嘉慶年間山長袁名曜題寫,上聯 “惟楚有材” 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下聯 “于斯為盛” 出自《論語?泰伯》,展現了岳麓書院人才輩出的輝煌歷史。</p> <p class="ql-block">書院二寶</p><p class="ql-block">朱熹張栻會講的椅子,體現了古代講學制度,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與岳麓書院主教張栻曾在此會講,開中國書院會講之先河,鑄就了影響湖南八百余年的 “朱張學統”。</p> <p class="ql-block">書院三寶</p><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學規》,由乾隆年間山長王文清制定。</p><p class="ql-block">108字的學規,安靜地鑲嵌在鏡框里,不言不語。這套公元1748年制定的岳麓書院的學生守則,已有272歲高齡。</p><p class="ql-block">總共18條,每條6個字,簡潔全面,通俗易懂。把德育擺在首位,前10條均講道德規范,諸如經常問候父母,初一十五祭拜圣賢,吃飯穿衣要儉樸,行坐要按長幼等,沒有一句大道理。后8條講做學問的態度和方法,也是“讀書必須過筆”“夜讀仍戒晚起”等大白話。而“通曉時務物理”和“疑誤定要力爭”是岳麓書院培養經世致用之才的法寶。</p> <p class="ql-block">講堂上有一塊“實事求是”匾額,它是1917年湖南公立工業高等專門學校遷入岳麓書院時校長賓步程所題,以作為校訓,引導學生從事實出發,崇尚科學、追求真理。</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岳麓書院居住的房間,推窗可見“實事求是”匾額,這四個字對毛主席一生產生一定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書院的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院內建筑</p> <p class="ql-block">庭院</p> <p class="ql-block">花園</p> <p class="ql-block">3、書院西門外是岳麓山</p> <p class="ql-block">山腳下的愛晚亭</p><p class="ql-block">愛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為清代岳麓書院山長羅典創建,原名紅葉亭,后由湖廣總督畢沅,據“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句,更名愛晚亭。</p> <p class="ql-block">4、橘子洲頭(圖片借用網絡)</p><p class="ql-block">橘子洲頭是在湘江中的一塊高地,像一艘停泊在江中的航母,寬300米長5公里,上面建有公園。最東頭有毛主席年輕時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當日天氣悶熱,濕度很大。照片拍的很不好,毛主席的雕像沒有拍到。</p> <p class="ql-block">二、岳陽市(圖片借用網絡)</p><p class="ql-block">岳陽市在湖南北部,是湖南第二大城市,這里北鄰洞庭湖,岳陽樓是歷代300多位文人登臨之地,留下4000多首名篇詩作。</p><p class="ql-block">目前看這個城市處于城市建設中,景區也在更新,未來城市會更好。</p> <p class="ql-block">1、岳陽樓</p><p class="ql-block">在洞庭湖東岸的岳陽樓是岳陽的名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讓這里成為士子們的精神家園。</p> <p class="ql-block">岳陽樓從東漢開始修建,歷經千年,數次被毀,數次重修,園區內有歷史上有記載的岳陽樓模型。</p> <p class="ql-block">現存的岳陽樓建于清朝,1982年完成大修。</p> <p class="ql-block">高臺上的牌樓</p> <p class="ql-block">與黃鶴樓、滕王閣、蓬萊閣齊名的岳陽樓。</p> <p class="ql-block">岳陽樓始建于東漢建安二十年(215 年)。北宋岳州太守滕子京修岳陽樓,邀好友范仲淹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更使得岳陽樓成為勤政愛民、心憂天下的政治象征。</p> <p class="ql-block">現存建筑沿襲清光緒六年(1880 年)重建時的形制與格局,主樓坐東朝西,樓高 19.72 米,樓闊深各三間帶周圍廊,進深 14.56 米,寬 17.24 米,占地面積 251 平方米,頂覆琉璃黃瓦,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式純木結構樓閣建筑。</p> <p class="ql-block">《岳陽樓記》雕屏:二樓正中懸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書法家張照書寫的《岳陽樓記》,字大如碗,前六行全用楷體端正書寫,從第七行起由楷體轉行書,流暢勁挺。?</p> <p class="ql-block">岳陽門</p> <p class="ql-block">周邊附屬建筑</p><p class="ql-block">吳國名將魯肅的點將臺,他曾在此操練吳國水兵。</p> <p class="ql-block">城墻垛口</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隋朝鐵錠,其用途待考</p> <p class="ql-block">2、洞庭湖風光</p><p class="ql-block"> 岳陽樓矗立于洞庭湖東岸,西臨煙波浩渺的洞庭湖,北望滾滾東去的萬里長江,登樓遠眺,可將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欣賞到“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的壯麗景色。</p> <p class="ql-block">八百里洞庭水面開闊</p> <p class="ql-block">3、巴陵廣場上有一尊塑像,講述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后羿斬蛇”</p><p class="ql-block">我把故事記錄下來:</p><p class="ql-block">后羿斬蛇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神話傳說。</p><p class="ql-block">傳說在帝堯時期,洞庭湖一帶有一條兇惡的巨蛇,名叫巴蛇,也叫修蛇。此蛇身長巨大,能吞食過往的動物,甚至能吞下一頭大象,三年后才將象骨吐出。巴蛇殘忍嗜血,自身帶有劇毒,經常危害百姓,使當地民不聊生。</p><p class="ql-block">天帝得知此事后,派遣神箭手后羿前往洞庭一帶斬殺巴蛇。后羿來到洞庭湖,用箭射中了巴蛇的要害,巴蛇受傷后向西逃竄。后羿一路追趕,最終在遙遠的西方將巴蛇斬為兩段。巴蛇的尸體變成了一座山丘,為了防止它再出來作惡,黃帝命人在山上興建房屋村莊,此地后來被稱為巴陵,即現今的岳陽。</p><p class="ql-block">這個傳說體現了后羿的英勇和為民除害的精神,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對戰勝自然災害和邪惡勢力的渴望。此外,“人心不足蛇吞象” 的成語也來源于巴蛇吞象的故事,用以比喻人的貪心不足。</p> <p class="ql-block">廣場南邊建有一座城門。城門外的路是個直通湖水的大斜坡。</p> <p class="ql-block">城樓的大門是很厚的槽鋼制作,問了工作人員才知道這是防止洞庭湖洪水泛濫時擋水閘門。</p> <p class="ql-block">廣場東側是岳陽城南的汴河小吃街</p> <p class="ql-block">不要停止學習的腳步,向前走。</p> <p class="ql-block">對湖南的印象:</p><p class="ql-block">1、這里民風淳樸,對人友善。公交車司機、出租車司機、餐廳酒店的服務員、對人都很熱情。</p><p class="ql-block">2、長沙岳陽的城市干凈、綠化的不錯。</p><p class="ql-block">3、交通住宿餐飲很方便,價格不貴。</p><p class="ql-block">4、春天適宜旅游。</p> <p class="ql-block">附:湖南、湖北游學計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濮阳市|
遂昌县|
桃园县|
依兰县|
东阿县|
屯门区|
长岛县|
南投市|
邢台县|
新密市|
鄯善县|
辽中县|
高唐县|
博野县|
铅山县|
盐津县|
达日县|
卓资县|
社旗县|
福贡县|
民丰县|
盐山县|
江西省|
祁东县|
布拖县|
噶尔县|
紫云|
鄂托克前旗|
肇源县|
潢川县|
郁南县|
永川市|
迁西县|
阿城市|
西藏|
永昌县|
泾源县|
外汇|
黄大仙区|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