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堤口路西段路北,五十多座居民樓組成的堤口鐵路宿舍,如一位沉靜的老者,靜謐地安臥著。它的北面,與無影山坡地緊緊相依。在鐵路宿舍居民的記憶深處,無影山一直被親切地喚作“北山”。這一稱謂由來已久,附近寶華街的北山糧庫,便是有力的佐證。年少時的我,早已聽慣了“北山”這個稱呼,只知道家北面那片坡地叫北山,卻不知它還有“無影山”這樣一個正式的大名。“北山”二字,已悄然刻進我初生的年輪里。而我漸漸知曉“無影山”這個稱謂,大概是上中學以后的事情了。對我而言,北山是我童年的專屬之山,隨著我的成長,它才慢慢變成了“無影山”。北山就像大自然特意為我們宿舍饋贈的后花園,盛滿了我年少時數不清的歡樂時光,是我心心念念、最愛嬉戲玩耍的一方樂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堤口鐵路宿舍的東北角一路向北,有一條并不寬闊的沙土上坡路,這條路僅能容一輛卡車勉強通過,長度大概在二百來米。路的東側是一長溜由紅磚壘砌而成的圍墻,圍墻里面便是山東煤礦學院的北院。靠南面的區域,幾排二層小樓整齊排列,那是大學生宿舍,不時有音樂和歌聲飄出來,散發著青春的蓬勃生氣;靠北的地方,則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果林。年少調皮的我,和小伙伴們按捺不住對果子的渴望,悄悄翻過圍墻,先蹲下警惕地觀察四周,確認無人后,才溜進去摘杏子和葡萄吃,酸甜的滋味至今難忘。有一次差點被看果園的老頭逮住,慌忙往外翻圍墻時,把兜里的葡萄擠碎了不少,弄得身上黏糊糊的,只好到沙河里去洗。那時,我們這些十來歲的半大小子真是膽大妄為。當時礦院因停課鬧革命,學校里一片混亂,我們常去撿一些傳單,回來疊紙板玩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土沙路的西側,是一條沙土旱溝,溝里裸露著不少埋在沙土里的青石。溝的西邊是一小片莊稼地,在這片莊稼地上,隆起了不少墳頭,給這片土地添了幾分神秘又肅穆的鄉野氣氛。靠近溝沿的幾座墳,因為有人挖沙子,從側面被刨開,露出了里面的棺材板。初次看到時,心里直發毛,渾身起雞皮疙瘩,可時間一長,見得多了,也就慢慢習以為常了。抬眼向北望去,一座三層高的黃色大樓穩穩地矗立在山坡之上,那便是坐落在無影山上的濟南第二十九中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十九中始建于1960年8月,比鐵二中早四年建校。在鐵二中建成前,不少鐵路宿舍的初中生都在此就讀。二十九中的三層教學樓,建在一個三四米高的大平臺上,位置顯耀,十分氣派。教學樓的南面,是開闊的足球場、籃排球場和田徑場,運動設施一應俱全,校園的整體環境十分優越。當時,學校正處于蓬勃發展的上升期,到了1965年,升學率就已經躍居天橋區前列,實力不容小覷。學校的女子籃球隊在濟南市中學籃球賽中斬獲第二名的好成績,男子足球隊也在濟南市中學足球賽中獲得了第四名,這些榮譽讓學校聲名遠揚。當時,學校升學對口的高中是無影山南面的第十一中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站在二十九中的校園里往南眺望,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堤口鐵路宿舍樓房那一片片紅色的瓦頂,再往更遠處望去,還能看到濟南造紙廠的大煙囪和鐵路上行駛的火車冒出的縷縷白煙。向西南方向看過去,堤口莊的村舍錯落分布,裊裊炊煙飽含著濃濃的生活氣味。而在東面,有一個大水潭,我們都叫它“沙河”,那是我們兒時的歡樂天堂,一有時間,我們就會跑到那里盡情玩耍。北面的遠處,一座四層的黃色大樓格外醒目,那是空軍醫院。在它的北面有一個更大的沙河,我們也曾去過游泳。清晨,陽光還未完全灑滿大地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到二十九中去跑步鍛煉,享受清新的空氣和寧靜氛圍。那些熱愛唱歌的小伙伴,也喜歡到這里來喊嗓子,他們“咿——”、“啊——”的拖腔,在空曠的山坡上悠悠飄蕩,與周圍的公雞打鳴聲交織在一起,唱響了奇妙的北山晨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0年,小學學制改成了五年制,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一同畢業升學。當時,鐵三小五年級有六個班,六年級則有七個班。鐵二中的招生容量有限,只能接收十一個班。我所在的六年級全部升入鐵二中,而五年級只接收了前四個班。無奈之下,鐵三小五年級的后兩個班就被分到了二十九中學。這兩個班的學生心里一百個不愿意,家長們也紛紛為孩子的上學問題擔憂,他們找到鐵路局反映情況,這場關于入學的協商,前前后后拖了兩個多月,最終,這兩個班的學生才得以進入鐵二中。在大家看來,鐵路子弟進入鐵路子弟中學,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孩子上學十分近便。再加上大家對二十九中的教學質量心存疑慮,又聽聞前幾年學校還發生過嚴重的武斗事件,家長們的心里就更加不踏實了,自然都希望孩子能進入熟悉且安心的鐵二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現存濟南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西漢彩繪樂舞雜技陶俑,被譽為泉城寶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直默默無聞的無影山,1969年發生了一件在全國頗有影響的事情。山上的石頭屬于青砂石,風化以后變成了一層層的青沙,是很好的建筑原材料。附近的農民靠山吃山到那里采石挖沙賣錢。這年四月在挖沙過程中發現了一座漢代古墓。出土了“樂舞雜技陶俑”文物,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古墓附近聚集了許多圍觀的人,我們小孩子聞訊都跑去看熱鬧。聽說出土的文物當天就送到濟南市博物館收藏。后來還到北京鑒定和展覽。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歷史文物,成為濟南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久看電影之前加演的《新聞簡報》電影紀錄片報道了這件事。相當于上了現在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文物發現者是堤口莊的一位農民,可見即便是在那時,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還是蠻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據介紹,這次在無影山南坡西漢早期墓葬中出土的一組彩繪樂舞雜技俑,是在一個長67厘米,寬47.5厘米的長方形陶盤上,21個栩栩如生的彩繪陶俑,非常逼真地展現了兩千多年前,人們飲酒宴會時觀賞樂舞雜技,鐘鼓齊鳴笙瑟悠揚,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這是最早發現立體地反映漢代“百戲”演出整體情景的實物,填補了我國西漢時期雜技立體形象的實物空白。迄今為止這樣久遠歷史年代的陶俑群塑,其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都是十分罕見和珍貴的。隨后省里和市里的考古專家多次到無影山進行古墓發掘。共發現挖掘了十四座西漢墓葬,出土了“彩繪載人載鼎陶鳥”等一批國寶級文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真沒想到北山上還藏了這么多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反映了我們濟南悠久的歷史文化。這也印證了泉城濟南“曲山藝海”文脈傳承的源遠流長。更為無影山增添了一層浪漫而神秘的色彩。無影山堪稱是一處有著厚重文化背景的風水寶地。</span></p> <p class="ql-block">無影山隔著小清河與北邊的藥山、北馬鞍山遙遙相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無影山這個名字也很奇怪,叫作山卻不見山。其實無影山就是一大片山坡高地,所以看不見影子。正可謂“有地隱然而高”。雖然無影,卻有蹤跡可尋。在遠處難以察覺山的存在,只有走近了,才能感受到山的風韻撲面而來。深入其中會看到怪石嶙峋,溝壑縱橫,原來無影山是隱藏在地下的山脈。無影山片區方圓約十平方公里,南起堤口路,北至小清河。東起工商河西路,西至濟齊路。是橫亙在市區西北隅的“黃土高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六七十年代,對于年少的我們來說,北山確確實實充滿了山的魅力與神秘。山上遍布許多大青石和青沙,由于長期的采石挖沙,形成了眾多大大小小的沙坑。許多沙坑里存積了雨水,較深的沙坑天旱也不干涸,推測應有地下水滲出,形成了一個個形狀各異的水潭。這里地勢高,周圍沒有污染源,潭水格外清澈干凈,宛如一面面明亮的鏡子。這里便成了我們最愛的水上樂園,潭邊和潭中分布著一些大青石,這些石頭邊角都十分圓潤,我們常常站在上面,像跳水運動員一樣縱身躍入水中,濺起一片片歡樂的水花。游累了,就躺在這些大青石上愜意休憩,陽光暖暖地灑在身上,微風吹拂十分舒服。我們還會把濕漉漉的衣服晾在石頭上,不多時就被太陽曬干了 。別以為只是男孩子在這里玩水,其中也有不少女孩子的身影,她們的歡聲笑語和風兒一起飄過水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的潭水很深,向水里扎猛子,都摸不到底兒。扎猛子有許多花樣,是展現勇敢和技巧的運動。扎猛子最叫絕得是 “雙飛燕”。宿舍四區的兩個孩子配合默契,動作嫻熟,是雙飛燕的高手。兩人站在水邊的高石上,一人雙手后背,十指交叉,構成登臺。另一人踩著他的手,扳著頭登上肩膀站立起來,兩人雙臂平展,同時扎下去,接近水面時收攏雙臂入水。他們精彩的表演,每次都博得一片叫好聲。這樣的危險動作在游泳池里是不允許的,只有在北山上才能盡情地發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較淺的水潭,我們玩摸鞋比賽。把塑料涼鞋遠遠拋到水中,大家都爭先潛水去找,看誰最早撈上來。 我們都是睜著眼睛潛水尋找鞋子,把潭底的水都攪渾了,出水后眼睛上蒙了一層霧一樣的膜。估計沙眼就是那時候染上的。?我還多次帶著四五歲的弟弟到潭中玩。在水中我游蛙泳,弟弟摟著我的脖子,趴在我背上戲水。或者拉著他的手仰泳。現在想想都有些后怕。當時要是讓父親知道了,我準要挨揍的。潭水下面地形復雜,曾有人溺亡。我這個十多歲的楞頭小子,自恃水性好帶弟弟下水,真是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熊孩子,膽兒也忒大了。再就是常玩誆魚。水潭里有些小草魚,還有一種五彩魚。把一個玻璃瓶子拴上繩子吊在竹竿上,瓶子里面放上骨頭,沉到水里面吸引魚兒進來。待一會兒等魚兒進了瓶子里,迅速將瓶子提起來就把魚捕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后來這些水潭大都被填埋了。僅有少數幾處得以保存,其中無影山路與無影山中路交叉路口的東北處有一個水潭,水質清澈,長年不涸。被命名為“無影潭”,成為濟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現在開辟成了一個社區公園,是人們休閑養生的好去處。無影山上除了無影潭之外,南面無影山路東側還有一個淺水灣,也稱為小無影潭。現在還有人常在那里游泳。山東交通學院無影山校區里也有水塘,附近還有田莊水塘。八十年代修建的貫通無影山東西的無影山中路,過去是一條很窄的沙土路,是農民挖沙外運的通道。路的南北兩側都是大沙坑,我參加工作以后,單位組織基干民兵到這里的沙坑里打靶,是絕佳的靶場。后來將這些沙坑填埋,蓋起了居民樓。西苑小區就是這樣建成的,至今還保留了一處水潭,建成了小區公園,常有居民在這里釣魚。據說當年蓋樓時,這處的水潭很難填埋,不斷有地下水涌出,只好保留了下來。新聞報道修建濟南地鐵二號線堤口路的寶華街地段時,因地下河脈水量很大,給施工帶來了難度。可見無影山的地下水是十分豐沛的。在濟南市區西北部的天橋區可能存在著一個“無影山泉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山還是我們外出的便捷通道。每年清明節學校組織我們到金牛公園的烈士陵園掃墓或秋季到濟南第二工人文化宮開田徑運動會,都是走無影山路。路過山東省氣象臺,經常看到那里放大氣球。這里算是無影山的最高處了。 還有到西郊匡山大隊支農勞動參加夏收拾麥穗,來回都走北山西側的近路。從堤口莊西邊,路過一個大型養雞場(山東省農科院家禽研究所),沿著交通學校和鍋爐廠的圍墻邊走到黃崗,向西不遠越過興濟河,就到“齊煙九點”之一的匡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時我愛看革命樣板戲《紅燈記》,一方面李玉和是鐵路工人,就像鄰里干鐵路的大叔一樣十分親近。再就是北山游擊隊給我帶來的聯想,雖然知道戲里的北山不是我們這兒的北山,但是感到很親切。仿佛我們的北山上,當年也有抗日游擊隊打鬼子。宿舍區里扛著長條板凳,吆喝著“磨剪子來,戧菜刀”的大爺,就是當年的地下交通員。在我的心目中,北山既是現實的,又是夢幻的;它是無影的,又是有形的,就像一個童話般的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還記得上小學時,班級組織我們到無影山開展活動。活動內容是把一些小紙條寫上“特務”字樣,由老師提前藏在石頭縫或石頭下面,讓同學們去“捉特務” ,優勝者憑紙條領一塊橡皮或一支鉛筆。對這樣的活動同學們都興奮不已,山谷里回蕩著小鳥般歡快的笑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更多時候,是小伙伴們相約去北山捉蜻蜓,逮螞蚱,放風箏,冬天在潭上滑冰。“走啊,去北山玩!”是最有吸引力的召喚。這片北山,承載著我們童年最純真美好的回憶,那些在山坡上、水潭里度過的歡樂時光,永遠地鐫刻在了我們的生命里,成為了我們心中最珍貴的寶藏。那童年的北山,無論歲月如何流轉,都永遠熠熠生輝,在記憶的長河中閃耀著金色的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山,隨著我們這一代人的老去,已經變得無影無蹤了。故地重游,回首童年。謹以記之,以饗來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題無影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無影不顯山,遠處未望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移步臨近景,方入山水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中有寶藏,亙古天地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眾里難尋覓,彈指喜變遷。</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翼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古交市|
赤峰市|
旬邑县|
扬州市|
延安市|
长汀县|
乐东|
汉寿县|
通州区|
东阿县|
泰安市|
广东省|
江都市|
杭锦旗|
平利县|
定安县|
开远市|
苏尼特右旗|
神农架林区|
瑞丽市|
天峻县|
于田县|
托克逊县|
巴林左旗|
霍州市|
宿松县|
永康市|
东乌珠穆沁旗|
德清县|
象山县|
永泰县|
镇沅|
西和县|
天柱县|
安多县|
乐山市|
淮南市|
朔州市|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