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6日坐早上9點多的飛機到鄭州新鄭機場,從新鄭機場坐城際輕軌到鄭州東站,從鄭州東站坐高鐵到洛陽,下午2:00到達洛陽。</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休息到下午4:00打網車到了龍門石窟。</p> <p class="ql-block">我們是打算從傍晚還沒亮燈前參觀龍門石窟,到它亮燈。</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西北門進,因為這里離石窟最近。而東北門離石窟很遠,所以人們往往是從西北門進的。第1座石窟潛溪寺,是唐高宗時期雕造的,主像阿彌陀佛像通高7.8米。</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除了佛像,還有墨寶。該摹刻是宋代道教哲理大師陳摶所書:“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字體飄逸瀟灑,自由奔放,五代北宋宋太宗賜號為“希夷先生”;“奇逸人中龍”是用來贊頌道家始祖老子的。</p> <p class="ql-block">賓陽南洞,年輕人有的伸手張掌與佛像合照,我們不知何因,也摸仿</p> <p class="ql-block">后來才發現,年輕人是要與佛互動,手掌和手掌合拍: Yeas</p> <p class="ql-block">年輕人除了觀賞研究龍門石窟的石刻外,還穿上了漢服在這里拍照。</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規模龐大,洞窟和佛龕總數約為2300余個,佛像數量超過10萬尊。北魏至唐代為主要開鑿時期,其中唐代洞窟占比60%以上。</p> <p class="ql-block">蓮花洞和老龍洞一個在上,一個在下,老龍洞旁還有雙窟。</p> <p class="ql-block">萬佛洞以洞兩壁刻滿1.5萬余尊小佛而聞名,佛像最小僅約三厘米。主佛背后壁上兩旁每尊佛像均坐在纏梗蓮座上。正壁主佛端坐在蓮花座,束腰處雕刻四力士托蓮,構成阿彌陀佛52菩薩的造像題材。頂部浮雕舞伎動態優美,樂伎手持不同的樂器。于唐高宗年代開鑿,體現了盛唐雕刻藝術的繁復與細膩。</p> <p class="ql-block">萬佛洞的蓮花藻井上有大唐永隆的字樣。</p> <p class="ql-block">萬佛洞分前后兩室。圖像清晰的是外室。</p> <p class="ql-block">蓮花洞,因窟頂浮雕一朵直徑三米的巨型蓮花而得名,人民大會堂的蓮花頂設計靈感即源于此。蓮花洞開鑿于北魏晚年(約525~527年),利用天然溶洞加工而成。</p> <p class="ql-block">天暗下來了,燈亮了,我們走到了龍門石窟的中規模最大,藝術成就最高的洞窟,也就是奉先寺,又名盧舍那大像龕。</p> <p class="ql-block">該窟為露天摩崖式佛龕,進深38.7米,南北寬33.5米,總面積約1296平方米,主佛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是龍門石窟標志性造像。</p> <p class="ql-block">盧舍那大佛開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27年),歷時三年9個月完工。據記載武則天曾捐2萬脂粉錢(約合現代人民幣600萬元)支持開鑿工程。傳說盧舍那大佛以武則天40歲左右容貌為藍本雕刻,其名為“盧舍那”(光明普照),與武則天自創名“曌”(日月當空)含義相通。</p> <p class="ql-block">大佛名義上是唐高宗為父親李世民祈福而建的,但武則天深度參與,體現了其政治與宗教影響力。</p> <p class="ql-block">下面兩圖主佛盧舍那兩旁的菩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盧舍那大佛以恢弘氣勢與神秘微笑著稱。</span>龍門石窟的造像體現唐代高超的雕刻藝術,不愧為中國四大石窟之首。</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還有古陽洞,是石窟開鑿最早的洞窟,(493年),保存北魏時期最豐富的造像題記。“龍洞二十品”中有19品位于此洞,是碑書法藝術精華。</p> <p class="ql-block">還有看看經寺,是唐代皇家洞窟,內有29尊真人等高的羅漢浮雕,代表禪宗傳法譜系,包括達摩像。2023年首度對外開放,此前封閉保護63年。</p> <p class="ql-block">從龍門石窟回城里的高架路上遠遠的就看到了應天門的夜景。應天門是洛陽神都的正南門,而龍門石窟就在洛陽古都中軸線的南端,這在所有的石窟中包括四大石窟的其他三個,它是唯一的,因為它是皇家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到中國國花園和王城公園看完牡丹,我們就到了應天門,看應天門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請看這一塊大石碑上面寫著“應天門遺址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走進博物館一層看到的是當年應天門的遺址,應該是東闕樓的遺址,是1990年被發現的,而10年前即1980年發現的是西闕門遺址。</p> <p class="ql-block">應天門是隋唐洛陽城,宮城正南門。始建于隋大業元年(605年),初名則天門,705年因避武則天諱改名為應天門。</p> <p class="ql-block">應天門正門和朵門,正門三道,中道是御道,就旁邊的兩道是官員之道,左進右出。</p> <p class="ql-block">應天門兩側的建筑物叫闕樓。正門樓正門樓兩旁的朵樓,兩側的闕樓成一個凹字型。皇家宮城的闕樓是三闕,是宮門建筑的典范,熊磊華麗的造型與氣勢體現出天子之威國家之重。</p> <p class="ql-block">我們再看看下午4點多的應天門。這是2019年對外開放應天門,是復原后的應天門,正門樓高50.3米。東西達137米,進深60米。</p> <p class="ql-block">進入應天門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這一幅大型的壁畫,壁畫重現1300年前即690年67歲的武則天,穿著袞服頭戴冕旒,舉行登基大典的盛況</p> <p class="ql-block">登上應天門2樓遠眺道的是武則天登基后建的明天堂(武則天禮佛之處)</p> <p class="ql-block">還有明堂(武則天的處理政務之處)。</p> <p class="ql-block">應天門歷經隋唐、五代十國至北宋末年,共530年,比北京故宮存在于明清時期還長,最終毀于宋金戰火。</p> <p class="ql-block">洛陽宮城應天門的規制一直延續到開封南京北京的皇城宮門。</p> <p class="ql-block">在西工小街旁邊有一個遺址,那是東周的天子六駕遺址。所謂天子六駕,就說用六匹馬駕馭的車子,那就是天子所乘的馬車。</p> <p class="ql-block">所謂天子六駕遺址,就是東周時期的皇室貴族的陵墓。這就佐證了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所在地。從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也就是元宏遷都洛陽,推行全面漢化開始到北宋末,總共有13個朝代在這里建都。</p> <p class="ql-block">天子六駕遺址博物館很小,但它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從遺址發掘出來的青銅器。</p> <p class="ql-block">這是發掘六匹馬車的遺址模型。</p> <p class="ql-block">這是從天子六駕遺址發掘出來的陶器,該圖是陶鼎。</p> <p class="ql-block">這是陶瓶。</p> <p class="ql-block">這是陶豆。陶器上面都繪有鮮艷的花紋。</p> <p class="ql-block">這是金銀腰帶扣。</p> <p class="ql-block">這是銅鏡。</p> <p class="ql-block">更美的銅鏡分別在美國和日本。</p> <p class="ql-block">東周的天子六駕遺址現在不敢擴大發掘,因為一挖可能整個洛陽城的一半都要被挖空。</p> <p class="ql-block">好考古的人可不能錯過洛陽博物館,洛陽市是個地級市,可是他的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他的鎮館之寶一個是殘破的佛面相,另外一個是新疆羊脂白和田玉雕的杯子。我們沒時間去看完全館,就看了一個金絲繡館和周總理指示移放到洛陽博物館的北京故宮慈寧宮里慈禧佛堂的佛器佛像。</p> <p class="ql-block">請看這白鹿背上的金絲銹多精美,還放射出絲光。</p> <p class="ql-block">這可能是佛像吧,牛魔王的樣子,生動逼真,閃閃發光。</p> <p class="ql-block">披著袈裟的觀音像。袈裟是金屬絲編織的紋理有云朵暗紋。</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是必須要有的。</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馬的鞍像金絲編織的那樣立體有油光。</p> <p class="ql-block">插屏很精致,鑲嵌的是綠松石、紅寶石,還有別的寶石。</p> <p class="ql-block">放大了你就可見他的綠松石紅寶石和其他的玉石了。</p> <p class="ql-block">這也是金絲繡的佛像,在現場看,佛手持的杖非常立體。</p> <p class="ql-block">這也是繡的佛像,可能是孔雀羽毛纏著金銀絲線所繡,天上、地下、主佛、弟子、脅侍,全都繡上了,真是一眼萬年。</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被譽為國際化寺院,它包含了中印緬泰四國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白馬馱經,這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也稱作永平求法事件,它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拉開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之間碰撞會通與融合的歷史大幕。</p> <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進入白馬寺的信徒們為什么都虔誠的去摸著香爐。但我知道白馬寺作為佛教傳入中國的第1座古剎,歷盡滄桑,卓然存續1900多年,信徒們對它頂禮膜拜。</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佛殿的名稱和我們以前見到的寺院的佛殿的名稱不同。</p> <p class="ql-block">佛像應是一致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泰國殿苑。</p> <p class="ql-block">泰國殿苑的規模很規整,這是四面佛像龕</p> <p class="ql-block">這是大殿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緬甸的殿苑。</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緬甸殿苑的大殿里的佛像,有國王贈送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玉佛像。</p> <p class="ql-block">這是金箔佛像。</p> <p class="ql-block">這是白玉佛像。</p> <p class="ql-block">這是印度佛殿苑。</p> <p class="ql-block">最后要說說老君山。它是我們道教始祖李聃的祖庭。</p> <p class="ql-block">我們要爬上玉皇頂,也就是海拔2190多米的山頂。</p> <p class="ql-block">海拔2197.9米的高頂玉皇頂聽起來是很恐怖的。但是這里有兩節纜車,還有一節電動步梯,但我們去的時候電動步梯待修停運,需要爬上100多級的木板階級,階級較陡,步步高升,比較難爬,我們倆的年齡在爬山人海里可能排到第五名第六名,最佩服的是一位86歲的老大姐,她步頻不快,但穩健扎實。</p> <p class="ql-block">但是無限風光在險峰,沒有堅持你是無法領略老君山的絕美風貌的。</p> <p class="ql-block">我們7:30從洛陽開車,到老君山山門9:30,剛好兩個小時。</p> <p class="ql-block">我們去的早,山上人不多,但山上遇到三場雨,第1段電電纜車下來就遇到第一場小雨,后來一場比一場大,第三場雨最大,下了有半個小時,好在我們都非常機智,一看頭頂上有黑云,身上感到有雨滴,馬上就躲到山洞或者是遮雨的地方,但是每一場雨過后都是藍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看看雨后的藍天白云,真是感到自己非常幸運,青山白云藍天綠樹金碧輝煌的金頂。建筑群,那真的是大飽眼福,了卻多年心愿。</p> <p class="ql-block">越往山峰上走,景色越是美。</p> <p class="ql-block">到金頂那瞬間真奇妙,感覺心可擁峽谷巔峰,氣可呑黃河藍天。</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廣州到洛陽賞花觀古,最后到菏澤牡丹機場回廣州,總共6天時間。</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柏县|
大渡口区|
高密市|
呈贡县|
科技|
天祝|
北宁市|
安康市|
赣州市|
独山县|
扬州市|
银川市|
呼伦贝尔市|
莎车县|
桐乡市|
靖西县|
尖扎县|
诸暨市|
孝昌县|
西安市|
偏关县|
郓城县|
墨竹工卡县|
中方县|
德钦县|
博野县|
灌南县|
保靖县|
沅江市|
雷波县|
府谷县|
焉耆|
阜城县|
凌海市|
长春市|
集贤县|
上饶市|
额济纳旗|
新河县|
城步|
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