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憶往昔,崢嶸歲月。知青的歲月永遠不能忘卻,知青的故事總也講不完。知青用砥礪前行,默默奉獻的實踐譜寫了一篇篇青春華章,用辛勤勞動的汗水與淚水交織澆灌的青春之花更艷麗芬芳!知青用身體力行的行動樹立了知青可愛可親可敬的威望和形象。</p><p class="ql-block"> 往事歷歷在目,知青生活的每一件往事都能勾起我們回憶的浪花激蕩。我們在不屈的磨礪中不斷成長。</p> <p class="ql-block"> 下鄉時我們才十六七歲,艱苦的勞動對我們知青是一場鍛煉和考驗。面對從來沒有的“春天搶種忙,夏天烈日苦,秋天累斷腰”的超常勞動量,我們迎難而上,沒有退卻,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男同學幫女同學,體力好的同學幫體力差的同學,彼此照料,互相幫助,這種溫暖的關愛是我們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p> <p class="ql-block"> 我們插隊頭年,冷不丁干農活笨手笨腳跟不上趟。打頭的村民張大個一邊沖在前頭割地,一邊唱歌向我們炫耀。我們心里不服輸,暗暗較勁,幾天后我們找到了竅門,將鐮刀磨的快快的,適應了他的干活節奏,挑兩個體力好的同學將他夾在中間拼,終于把他給甩在后邊,我們開心的唱起歌來,張大個的歌聲卻啞火了。</p> <p class="ql-block"> 下鄉的頭個禮拜因為國撥糧沒有到位,我們都在社員家吃的派飯。隊長把我們十六人安排到十六戶社員家里。頭一次在社員家吃農村飯菜,感覺又新鮮又可口,盡管各家生活水平有差異。但是家家都用最高規格招待我們,主食都是高粱米玉米面,副食除了大燉菜,頓頓都有炒雞蛋。直到點里開火了大家還戀戀不舍的。</p> <p class="ql-block"> 下鄉時主食就是高粱米玉米面,為了給大家改善,海州從家里回來帶來幾斤大米,在當年大米可是精貴物,他是將自家每月定量的幾斤大米拿回來給我們嘗鮮。晚上熬了一大鍋白米粥,大伙就著大餅子喝得肚兒圓,胖墩說像牛奶一樣香甜,我們一個個吃得舔嘴抹舌的。后來我轉點到新賓天天吃大米,常想起那頓粥。</p> <p class="ql-block"> 我們那時候常常用歌聲來驅散想家的念頭和勞累后的疲憊,只在乎宣泄,不在乎歌唱的是不是南腔北調,五音不全。后來當唱歌成為我們業余時一種常態化的娛樂,我們請了村里小學的王老師專門給大家講了幾次樂理課,教大家識譜,那時沒有打印機都是用鐵筆刻詞譜印給我們。我們用曲調合一的歌聲感激他!</p> <p class="ql-block"> 下鄉時村東頭有條河叫蘇子河,河寬水深,每到夏季我們都要去那游泳嘻戲,水性好的游蛙泳、自由泳、仰泳,花樣百出,水性差的“摟狗刨”,出盡洋相,大家玩得自由自在,高高興興。我上學時就會蛙泳,下鄉時又跟海州學會自由泳和仰泳,胖墩始終不敢下水,只好在岸邊看衣服。插隊生活有樂有甜,苦中作樂!</p> <p class="ql-block"> 知青年代我們遇到很多困難,也吃了不少苦。但是我們樂中作樂,自得其樂,緊張勞動之余自己找樂。青年點前面是一馬平川的草墊子,適合踢球,這也是我們在校時最青睞的運動。點長海州大哥從村小學借來足球,大家樂得心花怒放,每天收工回來都要分成兩隊廝殺一場,跑得渾身大汗淋漓,忘卻了勞動后的疲憊!</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下鄉時每次回城探親,媽總是問在農村苦不苦累不累?我告訴她也苦也累,但是大家一起抗,就不覺得苦和累,人家能抗我也能,手拉手共度時艱,這就是集體的力量。冬天缺少蔬菜,我們自己做咸菜;春天風沙大,刮分睜不開眼,我們戴上風鏡遮風沙;夏天蚊蟲多,我們點上蚊香驅蚊蟲,沒有知青過不去的坎!</p> <p class="ql-block"> 回首往事,我常常想起黑山秋收季節大地中,那一行行筆直豎立的紅高粱,像一排排知青挺起脊梁肅然站立;顆粒飽滿的紅高粱穗在秋日陽光映照下一片彤紅,豐收美景,煞是好看。歷經春種時的風沙漫天,夏鋤時的烈日當頭,秋收時的蕭瑟秋風,寒冬時的冰天雪地,風風雨雨中我們無所畏懼,泰然走過。伴隨著莊稼的日照雨潤,日漸成熟,知青也在艱難跋涉的歷練中慢慢成熟起來。歷經磨難,矢志不移,迎難而上,百煉成鋼。當年的知青回城后都成為祖國建設各個崗位的精英和骨干,我們依舊發揮當年知青不怕苦不怕累,一往無前的奮斗精神,把自己的青春毫無保留地全部獻給國家改革和建設的進軍之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得荣县|
阳春市|
江口县|
梁山县|
渝北区|
英吉沙县|
阜康市|
垦利县|
榕江县|
樟树市|
大竹县|
宁河县|
西乡县|
当涂县|
乡宁县|
东源县|
永康市|
台中县|
正安县|
红安县|
巴彦淖尔市|
石渠县|
平远县|
苏州市|
凤凰县|
柳州市|
塘沽区|
休宁县|
台中县|
闸北区|
永兴县|
白银市|
崇文区|
泸水县|
南宁市|
手游|
德安县|
民勤县|
凤凰县|
泾川县|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