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梁寧</p> <p class="ql-block">過去幾年,大家普遍感受到了惶恐與焦慮。我們為什么普遍感到痛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曾經習以為常的高速增長忽然結束了。要知道過去二十年,我們經歷的一切成長性,源頭來自兩個創世紀級別的工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城鎮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1978年起,中國開始了城鎮化進程,這實際上是一場規模宏大的人口遷移。尤其2000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工廠開始大面積建設,大量農村勞動力開始進城務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小時候經常說,10億人口中有8億人在農村。2022年統計報告顯示,已有9.14億人口在城鎮長期居住,這標志著在過去的20年里,我們成功實現了7億人的城市化進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億人是整個歐洲的人口數,或者兩個美國。所以過去20年,中國完成了幾乎是整個歐洲或者兩個美國的城鎮建設量,所有的住所,所有的道路,所有的城市配套,一切都從無到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互聯網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4 年4月20日,中國正式接入世界互聯網,開啟互聯網化歷程,將10億人遷移到互聯網上實現互聯互通。過去20年一切互聯網的創業奇跡,都來自10億新增網民的增量市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1 中國互聯網30年的三大改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中國人的生存模式發生結構性改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都是農耕文明,我們的長期的生存模式塑造了我們觀念和一些民族特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① 依賴自然資源生存:自然規律與勞動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農民就是依賴自然資源生產,需要掌握自然規律,然后有勞動力。所以24節氣很重要,男人是勞動力、牛是勞動力,這些都很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富字就是有家有一口田,有勞動力,遵循自然規律,變現自然資源,便可以生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一種守著有限資源,長期生存下去的模式,因此“知足”、“節儉”、“ 節用”、“惜物”等都是這樣的生存模式下發展出來的文化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② 依賴系統生存:系統知識與服從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國古代,有一個詞匯叫做“吃皇糧”,即可以通過參加科舉考試享受朝廷的俸祿。古代學習是為了吃皇糧,今天學習是為了 “考公考編進大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千載以降的觀念中的最優生存模式:就是我只要成為系統的人,學習系統內的知識,保持高度的服從性,不被系統拋棄,就可以獲得系統的供養,在系統內生存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依賴系統為生,無需理解市場規律和真實客觀的現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③ 依賴市場生存:商業規律與創新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剛建國的時候,中國89%是農民,那時第一類和第二類模式生存的人占了中國總人口的九十大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今天的局面是,中國已經有9億人口居住在城鎮中,他們無法再依賴自然資源為生。這九億人中,又有多少人能夠依賴系統生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曾經是少數人的生存模式,未來會成為大多數人的生存模式:即依賴市場生存,依賴商業規律和創新能力生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大面積的惶恐、不安和焦慮,其實都是不知道未來該怎么生活下去。其實無非是這三種,就是依賴自然規律,還是依賴系統知識,還是依賴商業規律,至少掌握一項,就能活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用戶訴求、市場需求的基本面發生結構性改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① 用戶訴求變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過去20年里,約7億人的生活狀態可以概括為“闖”。從鄉村闖進城、從象牙塔闖進市場,人人都是初來乍到,都是從零開始適應環境,沒有行業知識、沒有城市生活經驗,一切都不熟,一切都先應付再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已有9億人在城鎮中生活,住的好住的不好,住下來了。之后,絕大部分人會終老于城市,進入一種生活的穩定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會發現整體的中國人,不是那種倉皇應付的狀態了,而是有了自己的熟悉感,有了對更多滋味的分辨,開始進入新一個階段的訴求——自我安頓,活出生活的美感,活出自己生命的姿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的祖先生活在自然山川里,讀那些古詩,你會覺得我們的祖先與自然草木完全是相知相通的,那是一種天長地久的相處中的熟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來,我們生活在城市里,我們會在鋼筋水泥的叢林,網絡虛擬的世界,活出另一種地久天長,我們應該會創建屬于我們的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② 市場階段變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西方經濟學的視角看,上一個時代可以被視為剛需時代。剛需的特征就是一個字“缺”——因為沒有,所以需要。家里沒有電視,所以需要買電視,家里沒有沙發,所以需要買沙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剛需的反面是彈性需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彈性需求不是因為缺。比如,買第一件羽絨服,是功能需求。有一件冬天保暖的衣服之后,還要再買呢子外套、羊絨外套、滑雪服,是情緒價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面,剛需時代,別人家有沙發我家也要有。今天,我家沒有沙發,就是不打算要了。你不能再通過對方“沒有”,就認為對方需要,從而判斷市場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產品和服務的范式及企業觀念能力模型發生改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變了,市場變了,用戶的需求也隨之轉變。這不僅僅是因為生命的階段和時代的更替,更是因為大家的知識結構和消費觀念都在不斷地演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樣的背景下,你的對手盤已經完全改變,你的生存環境和用戶的生命階段都變了。因此,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范式、企業的觀念和能力模型也要隨之改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接下來我們來討論三個話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未來解決問題,是使用商業框架還是情感框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未來的競爭力,效率為本還是體驗為本?</p> <p class="ql-block">第三,未來是做產品還是品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02 商業框架還是情感框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三十年的變化之一,以前我們會腹誹一個人太商業,現在我們會嘲笑一個人戀愛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愛是不公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你追求一切公平對等的時候,那其實是交易。我認真研究過為什么霸總傻白甜的戀愛劇這么好使,因為女性對“被霸總愛”的想象和男性想中六合彩差不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是當一個女孩被一個霸總愛上,意味著她只需要付出非常普通的東西,善良、單純,普普通通的關懷,一般的廚藝,就可以獲得這個霸總所有的社會優勢。這是杠桿率多么高的收益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愛是不公平的。這是它的迷人之處。其實也意味著,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不能向ta要公平。如果你一條條列出來,你付出什么,對方應該回報什么,那是交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商業的本質是一種關系,達成人和人、人和物的高效協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長期以來,中國是人情社會。人們曾經崇尚重情義、講感情的品質,而鄙視過于商業化和功利化的行為。但如今的城鎮化社會,我們的生活更多的支撐來自于商業系統。我們和公司打交道,公司都是有限責任公司。它的功能和責任都是有清晰邊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與人結婚,成立一個家庭,家庭是無限責任的,家庭是共產主義的。一個家庭的成員,不就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有一位女性朋友告訴我,她喜歡工作,卻害怕回家。因為在工作中,她清楚自己的職責,知道如何獲得認可,也知道該如何對同事提要求、而同事必須照做,知道每一步自己做的是正確的,是被公司認可的,是可以拿到錢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在家中,這些明確的界限和規則消失了。她發現,她認為自己做的正確的事,伴侶并不認可。她要求伴侶做的事,伴侶不愿意配合,而她不能像對工作伙伴那樣通過批評或者發獎金來讓伴侶服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是處理商業交易的一把好手,反而不適應生活的模糊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啊,商業交易是基于公平和對等原則,一切都量化、精準化、交易公平,且必須履約。在這種清晰確定感面前,人情、感情,確實太麻煩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商業和情感的價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一所美國大學里,研究者進行了一項實驗。實驗者設計了一個簡單的電腦任務:參與者需要將屏幕上的圖標拖動至指定方框內。這一操作在體力和腦力上的要求極低,無需專業知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實驗分為三組,每組的處理方式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組參與者在完成15分鐘的任務后獲得5美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組在完成任務后,獲得1美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組在完成同樣時長的任務后,實驗者并不給予金錢,而是表達感謝,說一聲謝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實驗結果頗為引人深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獲得1美金的組中,參與者只做了2~3分鐘,之后一直在摸魚,并且心情很糟,怎么會為了1美金而接受這樣枯燥的工作,這是對自己的羞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獲得5美金的組中,參與者也是只保持了幾分鐘的積極性,但隨后便表現出明顯的消極態度,似乎覺得任務過于枯燥,報酬與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在沒有金錢報酬、僅表示感謝的組中,參與者在整個任務過程中都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積極態度,似乎他們更看重幫助他人的行為本身,而非物質回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發現,實驗者改變了實驗設置。他們將第一組和第二組的獎勵改為標注了5美金巧克力和1美金的糖果,而第三組依然不給予任何物質回報,僅表示感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實驗結果表明,在標明金額的物質回報比,參與者對于情感價值的重視依然超過了物質價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一實驗揭示了某種人類內在的真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起明確地為了5美金還是1美金工作,一聲真誠的“謝謝”可能比給5塊錢更能帶給人滿足感和幸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就是為什么德魯克說最好的管理就是激發他人的善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商業系統讓我們可以擺脫很多麻煩,心安理得地得到服務。但是一個人如果沒有情感,一切生活的支撐都來自公平對等的商業交易,那是機器人的世界,不是人類的家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03 效率與體驗,孰本孰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效率與體驗是我最近經常討論的詞,因為效率與體驗是存在沖突的。標準化的目的是效率化,但是好的體驗,一定不是標準化的,而是個體化的。中午吃代餐,5分鐘解決一頓飯,要的是效率;精心地做一頓飯,好好地享用它,要的是體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供給過剩的時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過去一百多年,我們這個民族持續百年訴求是走向“現代化”。我們去學習、去引進、去擁抱工業文明,構建標準化、效率化、規模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矗立蛇口工業區的標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如同閃電照亮國人觀念的天際,那是走向工業化的一聲吶喊。1982年,這句口號被譽為“知名度最高,對國人最有影響的口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幾十年過去了,幾代人的艱苦奮斗,如今我們擁有了全世界品類最全、效率最高的供應鏈,我們有了BAT字節美團這樣的互聯網巨頭,我們有了全世界最好的基礎設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年前的中國,大量的中國人沒有第一臺電視,第一部電話,女孩子沒有第一支口紅,第一雙小白鞋。今天,你可以說經濟不好,同時中國用戶也可以說什么都不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世界并非由生意構成,而是由生命構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生意和生命。這三個詞,是我最近的交流中,經常聊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商業的淺薄之處在于,世界不是由生意構成的,而是由生命構成的。商業的本質是服務于生活和生命,而不是反過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中,我們持續累積了不同場景下的人類經驗。然而,我們不禁要問,生命的真正訴求是效率嗎?難道生命的追求是迅速成長、迅速衰老、迅速消亡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顯然,生命的真正訴求在于體驗,體驗每一個瞬間,體驗每一次成長,體驗多種可能性的感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工業時代之前,效率這個詞并不存在,它是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而誕生的。我們享受了工業化帶來的福祉,如標準化、效率化和規模化生產,這些幫助我們解決了物質匱乏的問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剛來北京,只有一個手提箱。后來搬家變成3個箱子,再后來變成一個大卡車。里面所有的這些東西構成了我的生活,它們都是工業化給予的。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工業化讓世界變得粗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個江南的早晨,我們好好地泡一杯茶,感受茶葉在水中舒展,釋放茶的香氣。這個瞬間讓我很幸福,它非常不工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喜歡從前慢的那首詩,以前每一件東西都得來不易,好好雕刻一把椅子然后用一輩子,這樣的注視,這樣的珍惜,在工業化里不會出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我們發現人們的旅游,很大程度上是試圖逃離工業時代。我們想短暫地離開自己在城市里的角色,回到自然山川、古鎮古村,或者歐洲的古老城堡和街道。擺脫工業的節奏,回到一種自然的節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看到在一片哀聲的經濟環境中,好像還能打的是文旅,昨天在蘇州的平江路,幾乎人挨人人擠人,十幾年來第一次看到平江路擠成這個樣子。為出來游玩的這些人感到高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今天很多的旅游項目,又在搞標準化、效率化、規模化。效率是為了解決供給不足。在今天,值錢的不是標準化的供給,而是值得在視頻上分享的體驗。如果體驗不到位,如果體驗不能打動人心,卷效率的本身其實沒有意義。</p> <p class="ql-block">04 做產品還是做品牌?</p><p class="ql-block">1.白牌是渠道的肥料</p><p class="ql-block">最近原產地、工廠貨、白牌崛起和白牌時代等議題很熱。白牌是渠道的肥料,說白牌崛起和白牌時代的都是渠道方。</p><p class="ql-block">① 拼多多的斗獸場模型</p><p class="ql-block">拼多多今天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都非常成功。它是站在中國供應鏈優勢的基礎上,做了一個類似于斗獸場的模型。</p><p class="ql-block">在這種模式下,企業間主要圍繞價格這單一指標展開競爭。為了降低價格,企業可能會選擇降低原材料質量,進一步壓縮自身利潤空間、以及其他各項成本。看上去在從對手處搶到訂單,獲得生存,其實同時,也在往自己身上插刀,一刀刀割掉自己的利潤。殺敵八百五、自損八百。</p><p class="ql-block">然后,成就的是拼多多的低價心智,成就了拼多多的品牌和用戶規模,以及資本估值。當用戶想要便宜貨時,就上拼多多。</p><p class="ql-block">用戶不需要記住任何一個品牌,只需要找自己要的最便宜的東西。只要你敢貴一塊錢,用戶就會拋棄你。當你不能再割讓自己獲得用戶的時候,就會被徹底拋棄。這就是一個白牌的宿命——成為渠道的肥料。</p><p class="ql-block">② 當下跨境電商的本質</p><p class="ql-block">跨境電商的興起,是三個變量的合流:中國供應鏈能力外溢、全球電商滲透率的提升和社交媒體驅動。</p><p class="ql-block">所以,每當有人和我說他要做出海,我都會說產品出海、品牌出海、渠道出海。</p><p class="ql-block">因為如果只是產品出海,從中國供應鏈抓貨,到其他中國商人還沒有卷到的地方去,賺一波紅利。所謂紅利,就是競爭者較少,還不必為了競爭而吐出利潤。</p><p class="ql-block">而工業的方向就是過剩,所以這種簡單的供應鏈變現一定會回到斗獸場模型,到那時,不論表面汽車銷售、口紅銷售還是充電寶,本質都是賺個搬磚錢。</p><p class="ql-block">如果渠道出海,那就得問,誰是你的肥料?</p><p class="ql-block">3.曾經白牌的生機勃勃與品牌的平庸</p><p class="ql-block">品牌是定價權,而白牌沒有定價權,所以白牌永遠只能隨行就市,成為渠道的肥料。</p><p class="ql-block">為什么中國遍地白牌,而缺少品牌?</p><p class="ql-block">因為時代。</p><p class="ql-block">我們是站在上一個時代的末尾,下一個時代的開場,這個瞬間,就是這個景象。</p><p class="ql-block">上個時代物資匱乏,市場的主導力量在于供給側。今天的中國大型企業,很多的能力就是低端貨的規模供給。他們甚至不需要做用戶洞察,因為什么都缺,只需要根據競品抄一抄,然后將貨壓入渠道就行了。</p><p class="ql-block">有時候我和很多做白牌、做山寨產品的小老板聊,會發現他們真的極具創意。</p><p class="ql-block">我一直記得2005 年我去華強北,當時華強北一天能出三款新產品,一個月做的創新,幾乎等同于當時全球手機企業的創新量,而且那些創新真叫天馬行空。</p><p class="ql-block">華強北的這群人為什么能做到?</p><p class="ql-block">就是直面市場需求。你需要,OK,明天給你搞一個,電路板我拿烙鐵現場給你焊,就是這樣原始又生機勃勃的狀態。</p><p class="ql-block">當時華強北被人稱為“山寨”,但襯托之下,那些大廠反而顯得平庸。因為大廠是系統化生存,他們其實不需要直面市場,只要能夠知道自己系統的生存法則,完成系統指令,就可以活下來了。</p><p class="ql-block">直面市場要面對更高的風險,他們不愿意去承擔創新失敗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另外一方面讓人心痛的是,我們這么多像在華強北的這群有創意、有靈感,又對電子元器件這些東西如此之熟的小老板們,大家的整體狀態就四個字:人窮志短,我不愿意做品質好的東西,不愿意做品牌,不愿意做長期考慮,我就是把今天的貨出了,明天再說明天。</p><p class="ql-block">所以山寨的問題是,沒有售后服務,也不管質量,賣了以后你再也找不到我,這是那個時期的基本圖景。</p><p class="ql-block">4.中國到了該出大牌和大師的時候了</p><p class="ql-block">去年做中國服裝行業的年會,我有一個發言,題目是《中國服裝行業到了該出大牌和大師的時候了》今天,我還是想向各位說這句話,很多行業,中國到了該出大牌和大師的時候了。</p><p class="ql-block">今天亞馬遜上 60% 的衣服是中國生產加工的,全世界一半的羊毛或生產于中國,或運到中國加工。我們生產了全世界60%的衣服,我們加工了這個世界一半的服裝原材料,我們購買了這個世界 1/ 3 的奢侈品,但是,我們沒有大品牌。</p><p class="ql-block">5. 企業的利潤正義:利潤滋養創新生態</p><p class="ql-block">我們為什么沒有大品牌?</p><p class="ql-block">因為中國企業不敢有定價權。</p><p class="ql-block">因為中國用戶不愿意為品牌付錢。</p><p class="ql-block">中國消費者為什么喜歡原產地、工廠貨?</p><p class="ql-block">因為中國用戶的觀念,一件產品就應該是原材料的價錢,只為“物質”“有形之物”付錢,物質本身之外的,“無形之物”的一切,都不應該付錢。</p><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要改變的觀念!</p><p class="ql-block">我們中國人習慣了依靠自然資源的簡單變現,但今天大家要靠在市場里,靠每個人的創造性生活。而今天的主要價值創造不是物質,而是大量的無形之物。是技術專利、是審美、是一些微妙的體驗感。</p><p class="ql-block">企業利潤的正義性在哪里?</p><p class="ql-block">為什么就是一個商品原材料成本,到售價之間,要有利潤空間?</p><p class="ql-block">因為,需要用這個利潤空間來養人。沒有利潤,就不能付費,就養不住人。</p><p class="ql-block">華為是中國最好的企業,他就大大方方說我要有利潤空間。華為是一家有利潤的企業,他用他的利潤空間來養人,養什么人?</p><p class="ql-block">養中國最好的天才、全世界最好的數學家、全世界找最好的工程師,然后幫華為技術突破,建設華為的那一面專利墻,構建華為的優勢。</p><p class="ql-block">LV就那么一個人造革的包,為什么賣這么多錢?</p><p class="ql-block">他在用這個利潤空間,滋養全世界最天馬行空的設計師、最出位的藝術家,然后最能夠帶動關注度的明星去制造一些最沒有見過的一些奢華場面。</p><p class="ql-block">然后,讓大家對一些生活產生向往,制造一些現代生活的奢華想象。他們在用利潤空間養這樣一批人。</p><p class="ql-block">我們在干嘛?</p><p class="ql-block">我們要把所有的利潤全部打掉,只留 5 個點的毛利率。這 5 個點的毛利率只夠養產業工人,甚至產業工人都養不住,需要建黑燈工廠,把工人全解雇。</p><p class="ql-block">因為中國用戶永遠不愿意為中國品牌付錢,中國企業就永遠只是白牌的斗獸場,一再打壓產業工人的成本,那么我們就永遠沒有利潤空間,去養那些創新創意型的人才。</p><p class="ql-block">然后中國就只有白牌。因為品牌的定價權,背后是技術專利、是審美、是藝術性表達,都需要高級人才。過去,我們沒有養過這群人。</p><p class="ql-block">這個其實是這個時間點,不管是企業還是消費者,大家都要有觀念的更新,我們當然要為美付費,我們當然要為創新付費,我們當然要為技術專利付費,我們再也不應該回到 20 年前,我用盜版我驕傲。</p><p class="ql-block">中國有產業工人,有工程師,這是上一個時代的人才優勢,下一個時代,中國需要有新的人才結構優勢。</p><p class="ql-block">9億人,生活在城市,靠什么生活?</p><p class="ql-block">農業不需要人,工廠不需要人,系統裝不下那么多人。大家需要用創造性來生活。</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創造性的工作?</p><p class="ql-block">技術創新、視覺創新、聽覺創新、藝術創新、美學創新,這些有價值,而這些,其實才是人的工作。</p><p class="ql-block">6. 中國市場正在雙向成熟,品牌企業與理性用戶都在成長</p><p class="ql-block">我很喜歡方太這個案例。這個案例里,我們可以體味多種沖突、選擇與調和:商業還是情感、效率還是體驗、白牌還是品牌。</p><p class="ql-block">首先,方太是一家做廚電的企業,提供高端全場景廚電解決方案。但第一個問題是,今天快餐、代餐、便利店、外賣如此發達,我們還需要在家做飯嗎?家里還需要廚房嗎?</p><p class="ql-block">大城市一平方米5萬塊錢,如果不要廚房,家里可以多出一個房間,把廚房的錢買外賣,可以吃很多年。</p><p class="ql-block">所以自己家裝修一個廚房、買齊所有的鍋碗瓢盆調味料自己做飯,就像買車還是打車一樣,從商業上并不劃算,也絕對不是效率原則。</p><p class="ql-block">不經濟也不效率,那為什么要花時間自己做飯呢?</p><p class="ql-block">一本書《廚房里的人類學家》,里描述過一個瞬間,作者一天壓力特別大,她回到家進入廚房,開始切菜、點火、燒水,這個一步一步操作過程里,她好像找回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內心的秩序感油然而生,好像因此可以對抗外界的不確定,漸漸放松下來。</p><p class="ql-block">我很喜歡這段描述。</p><p class="ql-block">我想人不是活在概念里,而是活在這樣的一個個具體的瞬間里:有條不紊地切菜時,感受到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當你為餓肚子的家人端上一碗面,對方連湯帶水吃得精光打飽嗝時,那種成就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吃一樣的東西,長成一家人的樣子,那種熟悉感帶來的安穩的幸福感。</p><p class="ql-block">一個沒有廚房的家,就是酒店的樣子。完全可以依賴商業系統,外賣或者便利店、解決一日三餐。完全可以依賴商業系統,依賴現代的分工、標準化、邊界清晰地為你解決生活地諸多問題。</p><p class="ql-block">可能你又會發現,你想有效率地解決的,都是你想擺脫的東西。</p><p class="ql-block">接著大概2003年開始,傳統集成灶出現了,就是把灶頭、油煙機和蒸烤箱,四個功能集成到一個廚具位。功能性需求,大家追求都是高集成與性價比。</p><p class="ql-block">所以集成灶一出,市場很歡迎,一堆生產廠同時冒出來,就上白牌的經典打法,很快市場上就有了超過500個牌子。</p><p class="ql-block">這個時候,方太沒有跟進集成灶。方太在這個領域已經多年,技術能力、品牌優勢、渠道、用戶群一概具備,推出一個集成灶產品,對方太來說太容易。當時方太的內部會議,現場所有人都爭議,是否應該跟上這波,下場撿錢。但是方太選擇了用幾年的時間,研發推出了一個新品類叫集成烹飪中心。</p><p class="ql-block">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因為集成灶有集成化、便宜的優點,同時有一個重要的bug,就是排煙功能在下方,和煙氣上排的天然路徑不一致,也和樓宇的預留管線不一致,因此可能有安全隱患。</p><p class="ql-block">方太看到了用戶的集成化訴求,也看到了這個安全隱患。</p><p class="ql-block">方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茅忠群,問了三個問題,讓團隊達成了共識:</p><p class="ql-block">如果是你自己家的廚房,你會不會買集成灶?</p><p class="ql-block">如果是你父母親人,你會不會給他買集成灶?</p><p class="ql-block">如果是你非常好的朋友,你會不會推薦集成灶?</p><p class="ql-block">如果都不會。我們為什么要賣給我們的用戶?</p><p class="ql-block">之后,方太投入好幾年研發推出了集成烹飪中心。如今集成灶的整體市場下滑,而方太的集成烹飪中心賣得很好。很多用戶是拆掉集成灶,換成集成烹飪中心。</p><p class="ql-block">我為什么喜歡這個案例?</p><p class="ql-block">因為這個案例其實就表明了中國市場的雙向成熟,今天的市場,就是中國的企業和中國的消費者,兩者都比以前更成熟、更理性。而且,中國人還在花心思建設自己的廚房,一個家為一個具體的人而守護火苗,就覺得大街的人潮人海,每人有具體的歸屬,人世有安放。</p><p class="ql-block"> 05 中國的明天會好嗎?</p><p class="ql-block">一個大家不講,但其實每個人都內心關注的問題是:中國的明天會好嗎?</p><p class="ql-block">與其問這樣抽象的問題,不如想想明天和未來中國人會是什么樣子。因為未來中國人的集體樣子就是未來中國的樣子。</p><p class="ql-block">未來的中國人什么樣子呢?</p><p class="ql-block">我們不會像我們的祖先那樣,生活在鄉村,按照自然節律生存,寫出那些充滿了自然的感知度,自然的靈性的詩篇。</p><p class="ql-block">我們9億中國人生活在城市里,要依賴創造力,依賴市場而生存。我們要為我們這個古老的文明,注入商業文明。</p><p class="ql-block">1.商業文明的方向 不是強,而是善</p><p class="ql-block">商業領域,一直好像都是一個非常社會達爾文的領域,大家默認強者生存,弱者應該被淘汰。</p><p class="ql-block">產業每年都在淘汰弱者,公司每年都在淘汰弱的員工,在這種強者生存的背景下,慕強就成為某種約定俗成。</p><p class="ql-block">所以可以看到,包括今天中國非常 top 的幾個創業者,最熱衷談的都還是打打打殺殺殺,我要變得更強。</p><p class="ql-block">一直以來,商業價值觀好像就是強者為王的價值觀。</p><p class="ql-block">強當然重要,每一家企業都需要建立競爭優勢。但商業是一種關系。沒有獨立存在的生意,也沒有獨立存在的強。</p><p class="ql-block">一個產品存在,是用戶需要它存在;一個企業存在,產業生態需要它存在;一個產業存在,是社會需要它存在。</p><p class="ql-block">商業是你和陌生人的關系,是和物的關系,人和人的關系,企業和企業的關系,是快速構建社會協同,換取資源的關系。</p><p class="ql-block">一個企業的規模,不是它吞噬多少資源,而是它能容納的關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家杰出的企業,其真正價值應體現在帶動產業進步、激發創造力、促進產業的多樣性繁榮,而非與之背道而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文明的反面,是蒙昧,是野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開篇談的社會性痛苦,很多來自商業的蒙昧。無數進入城市的青年,回不了農村、進不了系統,入不了市場。這是對商業文明蒙昧的痛苦。因為他不懂商業的規律。不能像他的父輩熟悉24節氣那種自然節拍一樣,去讀懂市場的節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我看到某大平臺曬出一年利潤幾百億美金,他們認為這是自己規模的成功,其實也是商業的野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9億中國人在城市里共存,不懂市場規律的人蒙昧,學會市場規律的人動輒野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蒙昧的人陷入在生存的恐懼里,野蠻的人沉浸在規模擴張的爽感里,然后就彼此的二元對立。電腦彈幕動輒是把資本家掛在電線桿上,這是用一種野蠻對抗另一種野蠻。很可怕,但這是一種心聲,它很真實。</p> <p class="ql-block">生物創造生命,人類創造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個更文明的企業,不是更大的規模,而是提供更多的空間。讓更多的創造性,在新空間里得以發揮;讓更多人的生命能量,在新空間里得以放置;讓更多被閑置的資源,在新空間里得以煥發光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讓人性的復雜性,人類的多樣性,生物的多樣性,能夠在不斷生長的新空間里各得其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明這兩個字來自《周易》,見龍在田,天下文明。這是三千年前的祖先,對美好未來的期許:不但要活著,還要創造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給商業以文明” 或許是我們這輩中國人的使命,因為在我們之前的祖輩無此壓力,而此刻9億族人共同生活在城市里,如果我們不能走向更文明,而是一任蒙昧和野蠻,然后彼此割裂,彼此洗劫,那我們留給后人的就是災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永县|
龙州县|
九台市|
屏南县|
常州市|
襄城县|
巫山县|
景洪市|
景泰县|
商河县|
县级市|
连山|
元江|
隆林|
察雅县|
修水县|
房山区|
广宗县|
华亭县|
丹巴县|
娄底市|
惠安县|
大化|
卢湾区|
前郭尔|
河源市|
庆安县|
从江县|
金溪县|
武功县|
报价|
汉川市|
香港
|
彭阳县|
加查县|
宜兴市|
泸水县|
灯塔市|
沁源县|
五常市|
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