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頤和園,始建于1750年的清代皇家園林,歷經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的破壞后多次重建,如今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見證著歷史的滄桑與輝煌。</p> <p class="ql-block">選址于北京西北郊的萬壽山與昆明湖區域,此地自遼金時期便有皇家行宮別苑的建置。元代時,萬壽山被稱為“甕山”,湖泊則為“甕山泊”,后經水利改造,成為風景秀麗的游覽勝地。</p> <p class="ql-block">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乾隆皇帝為其母孝圣皇后六十壽辰而精心營造。</p> <p class="ql-block">園林以杭州西湖為藍本,融合江南園林藝術精髓,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乾隆時期歷時15年建成,形成了以萬壽山、昆明湖為核心的山水園林格局,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860年,英法聯軍焚毀清漪園,僅存銅亭等非木質建筑得以幸免,留下一片廢墟與無盡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園內文物慘遭劫掠,建筑再次遭受重創,歷史的傷痕深深鐫刻于此。</p> <p class="ql-block">1888年,清政府挪用海軍經費重建園林,并更名為“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后頤養之所。雖規模不及乾隆時期,但佛香閣、長廊等標志性建筑得以恢復,重現部分昔日輝煌。</p> <p class="ql-block">自20世紀50年代起,政府對頤和園進行了系統性修復,重建了四大部洲、蘇州街等景區,逐步恢復了其園林風貌,再現古典之美。</p> <p class="ql-block">1998年,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譽為“中國園林藝術的杰出代表”,體現了人造景觀與自然的和諧統一。</p> <p class="ql-block">頤和園不僅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巔峰之作,更是近代中國屈辱與復興的見證。其建筑與景觀設計,如佛香閣、長廊,展現了皇家氣派與江南意境的完美融合,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拍照 梅香</p><p class="ql-block">撰稿 梅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宁市|
古浪县|
观塘区|
张家港市|
大洼县|
大宁县|
洪洞县|
息烽县|
邹平县|
曲周县|
古丈县|
南陵县|
澄江县|
方山县|
宜昌市|
廊坊市|
柳州市|
合江县|
共和县|
波密县|
七台河市|
来凤县|
凤翔县|
吴旗县|
奇台县|
大宁县|
称多县|
合作市|
留坝县|
江孜县|
泽普县|
哈巴河县|
安仁县|
长岛县|
丘北县|
长白|
林甸县|
平江县|
布拖县|
崇信县|
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