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韻泉州:千年之城的文化回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泉州,是一座活在歷史中的城市。它不是那種光鮮亮麗、喧鬧繁華的現代都市,而是一座安靜沉穩、內蘊豐厚的文化古城。走進泉州,就像走進了一部厚重的歷史長卷,街頭巷尾的磚瓦樓臺、寺廟牌坊,都在訴說著它過往的輝煌和深沉的底蘊。</p> <p class="ql-block">穿越千年煙火,感受人間親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風拂面,我們踏上了久違的泉州之旅。這座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更是我們心中的故鄉。這一次的旅行,不只是一次簡單的出行,更是一場穿越歷史、觸動心靈的親情回歸。</p> <p class="ql-block">一場溫柔的尋根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泉州,這座承載千年記憶的古城,不僅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更是我們家的根。帶著女兒踏上這片土地,是一次回鄉之旅,更是一段尋根的心靈之路。</p><p class="ql-block">我們穿行在古巷之間,看開元寺的飛檐翹角、聽媽祖廟的鐘聲悠遠;我們在蟳埔村簪花圍、著漢服、拍旅照,讓她親眼看到祖輩生活過的風土人情。每一處景致,都在訴說著血脈的延續與文化的厚重。</p><p class="ql-block">女兒的眼睛里閃著光,她問我:“媽媽,這就是我們的老家嗎?”我點頭,是的,這里有你未曾見過的過往,也有你將要珍藏的未來。</p><p class="ql-block">這次泉州之行,不只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讓記憶與親情交匯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之行:在古剎深處與時光對話</p><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泉州,走進這座文化古城的心臟——開元寺。它不僅是泉州最大的佛教寺廟,也是歷史、藝術與信仰交織的瑰寶。晨光柔和,寺門肅靜,我們緩步走入,仿佛跨進了一段穿越千年的時光長廊。</p><p class="ql-block">開元寺始建于唐代,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兩座巍峨的東西塔矗立在青磚石路盡頭,仿佛鎮守著古城的靈魂。大殿莊嚴,香煙繚繞,佛像金身熠熠生輝,殿外古榕枝葉婆娑,一草一木都透著靜謐與安然。在這片寧靜中,我們不禁想到那位曾在這里留下足跡的高僧——弘一大師李叔同。</p> <p class="ql-block">站在他曾靜修的清凈之地,內心忽然泛起一陣莫名的感傷與敬意。他曾是風華絕代的才子,后來卻皈依佛門,以一顆寧靜之心面對人生無常。他的《送別》至今仍在許多人心中縈繞,那熟悉的旋律和詩意的歌詞仿佛在耳邊響起:</p><p class="ql-block">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p><p class="ql-block">此時此刻,站在寺前長廊中,望著殿外古道邊的青石與榕樹,眼前的景象竟和歌詞意境重疊得恰到好處。芳草依舊,長亭似在,唯有歲月如歌,知交如夢。</p><p class="ql-block">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p><p class="ql-block">這不僅是一首送別歌,更是對人生聚散的深刻寫照。旅途中,我們也在不斷相遇與告別。開元寺的靜美,不只是佛教的清凈之地,更是心靈安放的棲所,讓人重新審視內心的安寧與人生的真義。</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寺中緩行,女兒靜靜地聽著講解,眼中帶著敬仰與好奇。我告訴她,這里不僅是泉州的地標,更是弘一大師“由俗入禪”的人生轉折之地。他在此潛心修行,也在此書寫下“悲欣交集”的人生體悟。她點點頭,說:“這首《送別》好像很傷感,卻也很美。”</p><p class="ql-block">是啊,人生如旅,最難得的是歡聚,最常見的卻是別離。但正因為別離,讓每一次相聚都彌足珍貴;也正因為無常,才讓我們更懂得珍惜當下的每一刻。</p><p class="ql-block">泉州開元寺之行,于我們,不只是一場文化的朝圣,更是一場心靈的靜修。在弘一大師的足跡中,我們看到了藝術與信仰的融合,也感受到了時光的溫柔與歲月的厚重。</p><p class="ql-block">當夕陽西下,我們走出寺門,回望那座千年古剎。耳邊仿佛再次響起那句熟悉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p><p class="ql-block">而我們,已悄悄將這份感動,藏進了旅途中最溫柔的一頁。</p> <p class="ql-block">穿出開元寺,沿著古街前行,我們來到了泉州府文廟。這是泉州古代儒學的象征之地,代表著文脈傳承與學問的根基。石獅子靜臥門前,照壁斑駁滄桑,講堂內的講臺仍似能傳出古人朗朗書聲。儒、佛、道三教在泉州并存共榮,形成了獨特的宗教生態,也構成了泉州文化的三大支柱。</p> <p class="ql-block">泉州不僅信仰多元、文化共融,它還是一座海洋文化的城市,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里,我們看到了泉州古港曾經的輝煌。古船、陶瓷、阿拉伯文石碑……這些來自遠方的記憶,見證著泉州曾是世界的交匯點。宋元時期的泉州港,舟楫如云,商旅如織,是當時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被馬可·波羅譽為“世界第一大港”。</p> <p class="ql-block">鴨三甲的味道:一頓家的盛宴</p><p class="ql-block">旅途中最令人期待的,除了風景,還有那一頓地道的美食。在泉州的傍晚,我們走進了老城區一家頗有名氣的餐館——鴨三甲。店面不大,卻煙火氣十足,門口飄來的香氣早已讓人垂涎欲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一次,我們把點餐的任務交給了女兒。她興奮地拿起菜單,一邊認真閱讀,一邊詢問我們這些菜的來歷和味道。她點了幾道招牌菜:姜母鴨、五香花生、手工魷魚卷,還有一道讓人聽了就倍感親切的家鄉豆腐。</p> <p class="ql-block">不久后,香氣撲鼻的菜肴陸續上桌。那一鍋滾燙的姜母鴨首先吸引了我們的注意。鍋中湯汁濃郁、色澤誘人,鴨肉在姜片和米酒的熱烈中翻滾著,油脂香中帶著一股暖意。入口的一瞬,濃烈的姜香在口腔中爆開,鴨肉酥爛入味,暖胃又暖心,仿佛瞬間驅走了旅途的疲憊。</p> <p class="ql-block">五香花生,做為前菜,越嚼越香,是最地道的家常小零食。女兒一邊吃一邊笑著說:“怎么花生也能做得這么好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魷魚</span>卷。外層酥脆金黃,里面卻保留著魷魚的鮮嫩,搭配著酸甜醬汁,一口咬下,酥香、彈牙、豐富得令人驚喜。我們忍不住連連稱贊這道菜的匠心和火候。</p> <p class="ql-block">而那道家鄉豆腐,更是簡單中見真情。鮮嫩的豆腐搭配少許肉末和蔥花,清淡中透著鮮香,是媽媽們最會做的一道菜。一筷子夾入口,仿佛回到童年,回到廚房飄出飯菜香的午后。</p> <p class="ql-block">我們邊吃邊聊,餐館里人聲鼎沸,卻讓人覺得無比溫馨。女兒高興地說:“我點的菜都好吃吧!”我們笑著點頭,在這一頓熱騰騰的飯菜里,我們不僅品嘗到了泉州地道的味道,也嘗到了屬于一家人的幸福滋味。</p><p class="ql-block">鴨三甲,不只是餐館,它是家的延伸,是記憶的調味品。在這里,飯菜有溫度,親情有味道。而我們,也在這一餐之間,悄悄將泉州的味道,記在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傍晚東湖公園散步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傍晚時分,天邊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橘紅色,陽光斜灑下來,為城市披上一層溫柔的光。我們一家人走進了東湖公園,在這片綠意盎然的靜謐中,開始了愜意的散步時光。</p> <p class="ql-block">湖面波光粼粼,微風拂面,空氣中帶著青草和水汽的清新。岸邊垂柳輕舞,湖中央的噴泉緩緩升起,水花在夕陽下閃著金光。我們歡快地走在林蔭小道上,邊走邊說著話,看著眼前這一幕幕熟悉又溫馨的畫面,心中有說不出的寧靜。</p> <p class="ql-block">沿著湖邊小道,時不時能看到三三兩兩的老人在散步,也有年輕人拍照留念,更有情侶并肩而行,低語輕笑。公園里沒有喧囂,只有自然的節奏和生活的韻律。</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我們在長椅上稍作休息。望著夕陽一點點沉入湖面,天色逐漸染上淡紫與灰藍,整個東湖公園仿佛被柔和的光包圍,靜美如畫。女兒靠在我的肩頭,輕聲問:“明天還來嗎?”我笑著點頭,因為這份屬于傍晚的溫柔,值得一次又一次地重溫。</p> <p class="ql-block">在東湖公園的這一刻,沒有匆忙,沒有壓力,只有一家人平凡卻溫暖的陪伴。傍晚的風輕輕吹過,也吹進了我們的心里,留下了一段安靜、恬淡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媽祖廟:蟳埔村最受歡迎的文化打卡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泉州蟳埔村,最令人流連忘返的,不只是海風輕拂的古老街巷、別具一格的牡蠣殼厝,還有那座香火鼎盛、氣勢恢弘的——媽祖廟。它不僅是村中最受歡迎的打卡地,更是整個閩南文化精神的象征,融合了信仰、生活與藝術之美。</p><p class="ql-block">走進蟳埔媽祖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廟宇高聳的屋脊與精雕細刻的彩繪裝飾。紅墻金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屋頂的飛檐翹角宛如展翅欲飛的巨鳥,威儀而不失靈動。廟門口石獅佇立,兩旁楹聯古樸蒼勁,透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廟宇的恢弘不僅展現在建筑規模上,更在于那份沉淀千年的信仰力量。</p> <p class="ql-block">廟中香火繚繞,游客與信眾絡繹不絕。有年輕人前來拍照留影,也有本地村民虔誠焚香祈福。這里既是網紅打卡點,又是信仰的歸屬地,展現了泉州人“敬天、信神、重禮”的文化精神。站在廟前廣場上,耳邊是海風吹拂的聲音,鼻端是香火混雜著海水味的氣息,既有濃烈的生活煙火氣,也有一種超脫塵世的莊重。</p><p class="ql-block">廟內供奉的媽祖像莊嚴慈祥,殿內金燈常明,香案整齊。許多人在神像前合掌許愿,輕聲祈禱平安順遂。廟內還有壁畫、木雕、石刻等傳統工藝,處處透露出匠人的心血與藝術的傳承。不少攝影愛好者和文化研究者也慕名而來,用鏡頭與文字記錄這座古廟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對于我們這些游客來說,來到媽祖廟,不僅是一次觀光,更是一種文化的觸摸與心靈的洗禮。尤其是在這座古村之中,媽祖廟如同一座精神燈塔,守望著漁村的過往與未來。</p><p class="ql-block">在蟳埔村,走一遭媽祖廟,就像讀了一本厚重的文化書。它不僅讓人駐足、贊嘆,更讓人內心平靜、心懷敬意。這里,是游客鏡頭里的風景線,更是泉州人心中的神圣所在。</p> <p class="ql-block">初春時節,陽光溫柔,微風不燥,我們踏上了一段期待已久的旅程——泉州蟳埔。這個坐落在海邊的古老村落,承載著濃厚的閩南文化氣息,也藏著一份別樣的浪漫。這里不僅有著獨一無二的牡蠣殼厝,更有世代流傳的“簪花圍”文化。在這里,我和女兒不僅體驗了一次漢服旅拍,更仿佛開啟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時光之旅。</p> <p class="ql-block">一踏入蟳埔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用牡蠣殼一片片砌成的房子。墻面泛著淡淡的銀光,像是歲月留下的痕跡。每一塊貝殼,都承載著海的記憶,也書寫著生活的故事。我們忍不住撫摸那斑駁的墻面,仿佛能聽見漁村昔日的潮聲和笑語。這些牡蠣殼厝雖質樸,卻充滿力量,它們見證著蟳埔女性的勤勞,也構筑出一方獨特的文化風景。</p> <p class="ql-block">漢服店鋪就藏在村口一條幽靜的小巷里,老板娘是個熱情的泉州人,一聽說我們是母女同行,便滿臉歡喜地為我們推薦適合的服飾。“媽媽溫婉,適合淡綠織錦的齊胸襦裙;女兒俏皮,可以試試淡黃漸染的唐風圓領袍。”她一邊說著,一邊取出精致的發飾與絹花,準備為我們做造型。</p> <p class="ql-block">換裝完成的那一刻,鏡中的自己仿佛被時光拉回古代。長裙曳地,羅袖飄飄,我牽著女兒的手,緩緩步入古巷之中。她抿嘴笑著,眼里閃著星光:“媽媽,我是不是像《長安三萬里》里的小仕女?”我點頭笑了,心中滿是柔軟的感動。她輕輕旋轉,裙擺如花綻放,歡快得像一只飛舞的燕子,周圍的行人紛紛側目,紛紛拿出手機拍照。</p> <p class="ql-block">蟳埔,這個靜謐又深情的小村落,以它質樸的魅力,喚醒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敬意,也給了我們一份永生難忘的回憶。</p><p class="ql-block">我們會帶著這段古風旅拍的浪漫、這場簪花仕女行的美麗、這份泉州文化的溫度,繼續前行。而在心底深處,也會一直珍藏著,那一抹穿越時光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泉州洛陽橋之行:古橋見證的千年時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泉州這座歷史悠久、文化豐厚的城市,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與歷史的深情對話。而這一次,我們專程前往了素有“海內第一橋”美譽的——洛陽橋,感受這座千年古橋所承載的文化、技藝與歲月的回響。</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們來到位于泉州北郊的洛陽江畔。遠遠望去,洛陽橋宛如一條巨龍臥波,連接著兩岸的時空與文明。這座始建于北宋時期的古橋,不同于一般的石橋,它采用“筏型基礎”和“養蠣固基”的獨特工藝,歷經風雨潮汐,依舊屹立不倒,堪稱中國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我們漫步在橋上,腳下是打磨光滑的青石板,耳邊是江風輕拂,眼前是江水悠悠,橋兩旁雕刻著歷代重修的碑銘與圖案,處處透出歲月的痕跡與文化的深度。站在橋中央,望著波光粼粼的江面和遠處青山疊嶂,心中忽然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動,仿佛聽見了古時商旅車馬轆轆、漁舟唱晚的回響。</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不僅是一件建筑奇跡,更是一座文化符號。它見證了泉州“海絲起點”的輝煌過往,也承載著無數百姓對幸福安穩的祈愿。我們拍照、駐足、沉思,感嘆古人的智慧與毅力,也為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蘊而感動。</p> <p class="ql-block">離開洛陽橋,我們繼續穿梭于泉州的街巷之間。開元寺的鐘聲依舊悠揚,蟳埔村的簪花仕女令人驚艷,西街的古早味彌漫著人情味,東湖公園的傍晚溫柔靜謐,每一個地方都在訴說著屬于泉州的故事。我們在鴨三甲品嘗姜母鴨,在鐘樓下吃一碗四果湯,在古厝中聽老人說泉州舊事,時間仿佛慢了下來,只為讓我們更好地感受這座城的溫度。</p> <p class="ql-block">這趟泉州之旅,不只是一次簡單的出行,而是一次心靈的回歸。它讓我們從快節奏的生活中抽身出來,重拾那份來自文化、自然與親情的感動。在泉州的日子里,我們收獲了太多的美好與回憶,每一幀畫面、每一段對話、每一口小吃,都是值得珍藏的風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洛陽橋,就像這段旅程中的一顆明珠,靜靜地、堅定地訴說著泉州千年的故事,也讓我們的旅程更加深刻,更加難忘。未來無論身在何處,這座橋,這座城,都會在記憶里泛起溫柔的漣漪。</p> 謝謝你的來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项城市|
淅川县|
海淀区|
南丰县|
洱源县|
红桥区|
宜昌市|
钟山县|
临江市|
金堂县|
宁都县|
连云港市|
高邑县|
交口县|
凤城市|
新密市|
齐齐哈尔市|
松阳县|
徐水县|
临沧市|
海南省|
阿拉善左旗|
合山市|
柳林县|
枣庄市|
内丘县|
金昌市|
北海市|
龙江县|
贡觉县|
凤凰县|
交城县|
永丰县|
太仆寺旗|
永兴县|
团风县|
格尔木市|
澄城县|
木兰县|
左贡县|
舟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