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追尋霞客足跡 見證家山蝶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天臺人社局退休老同志主題活動散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裴 斐</b></p><p class="ql-block">?? 四月天里的晨霧尚未散盡,我們這群銀發(fā)退休老同志便從縣城出發(fā),前往泳溪鄉(xiāng)筋竹嶺,追尋徐霞客的足跡。春露沾濕的青石板泛著溫潤的光澤,宛如一串被歲月打磨的翡翠,串起四百年前徐霞客的屐痕與今日的足印。章宏海先生的講解聲在筋竹嶺上的林園間縈繞,仿佛時光的絲線,將游記與山水編織成一幅流動的長卷。</p><p class="ql-block"> ?筋竹嶺的風(fēng)裹挾著新竹的清冽,拂過芳草萋萋的筋竹庵遺址。章先生站在古道邊,指向前面一片山地空間:“當(dāng)年霞客先生途經(jīng)此處,‘行五里,過筋竹嶺。嶺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葉蒼秀,俱吾閶門盆中物也。又三十里,抵彌陀庵。’便記下這山嵐云霧中的奇景。”他的話語讓我們仿佛看見,那個背著行囊的身影在晨霧中駐足,目光穿越層巒疊嶂,將自然的造化化作筆尖的驚鴻。如今,石階旁新植的杜鵑正含苞待放,紅楓與青松相映成趣,正如章先生所言:“霞客精神從不是塵封的典籍,而是流淌在山水間的鴻篇。”?</p><p class="ql-block"> 大家在章先生的引導(dǎo)下行至奓霧村口,山風(fēng)忽地掀起衣襟,送來遠(yuǎn)處茶園的清香。筋竹嶺的茶園如一塊碧玉鑲嵌在群山之中。當(dāng)我們在宏會茶業(yè)合作社品嘗新制的云霧茶,看茶葉在沸水中舒展如蝶,忽然頓悟“綠水青山”如何在世代守護(hù)中化為“金山銀山”——不是掠奪式的開發(fā),而是人與自然溫柔的共生。</p><p class="ql-block"> ?“這茶,真是香啊!”一位老同志忍不住贊嘆道,“就像這古道,歷經(jīng)歲月,卻愈發(fā)醇厚。”?</p><p class="ql-block"> 章先生與大家談起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感受:“每次回到筋竹嶺老家故土,都像在與歷史對話。”他指著筋竹嶺舊時供茶的古路廊,細(xì)述臺寧古道的往事。那些被風(fēng)雨侵蝕的遺址古道,鐫刻著比游記更鮮活的民間記憶。</p><p class="ql-block"> 在“臺岳東門”的石牌坊下,大家一起合影留念。眾人舉目眺望對面巍峨的蒼山,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正在日新月異地推進(jìn)之中,勾勒著當(dāng)代天臺山的嶄新畫卷。</p><p class="ql-block"> 午后艷麗的陽光照在紅旗嶺上,革命紀(jì)念館的青磚灰瓦泛著肅穆的光澤。老黨員們在鮮紅的黨旗前重溫入黨誓詞,鏗鏘的誓言驚起林中山雀,在空谷中蕩起回響。展廳里,一幅幅歷史圖片靜靜訴說著搗米坑戰(zhàn)斗的壯烈。章先生的講解讓我們看見,在霞客古道的另一側(cè),另一群“跋涉者”留下的革命斗爭故事:1949年7月,為了支援天臺的剿匪斗爭,上級決定發(fā)給天臺一批武器裝備,天臺縣委派縣大隊一個排共34人去寧海縣向部隊領(lǐng)來小炮3門、機槍6挺、步槍約90支、子彈2萬余發(fā)。他們于7月18日從寧海出發(fā),19日上午10時左右行經(jīng)天臺嶺里鄉(xiāng)的搗米坑地方時,遭到因內(nèi)部告密而埋伏在此地的土匪王定銳、王式欽股的伏擊。在險惡的情勢下,戰(zhàn)士們以古道坑澗為屏障英勇反擊,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贊歌。?</p><p class="ql-block"> 紀(jì)念館外的空地上,一支金色的沖鋒號雕塑巍然矗立。一位老同志輕撫銅像,感慨道:“看見這軍號,就想起當(dāng)年在部隊的歲月,也仿佛聽見了新時代奮進(jìn)的號角。”他的聲音低沉,卻讓眾人從歷史回望中,更堅定了前行的腳步。?</p><p class="ql-block"> 一陣陣山風(fēng)掠過林梢,吹拂著全體同志合影時打開的紅色主題橫幅,還捎來遠(yuǎn)處茶園果林的沙沙聲。此刻的寧靜與昔日的槍炮轟鳴形成奇妙的交響。我們忽然明白,紅色基因正如這山間的蒼松翠柏,將根系深扎于先輩熱血澆灌的土地,又在新時代的曙光中抽枝展葉。?</p><p class="ql-block"> 離開紅旗嶺,當(dāng)汽車駛過周家?guī)X的山彎,蒼山抽水蓄能電站的施工現(xiàn)場躍入眼簾。巨大的輸水洞襯圈如銀環(huán)排列在路邊廣場,混凝土攪拌車在工程通道上往來穿梭,車輛馬達(dá)聲與山澗溪流聲交織成獨特的時代樂章。車至蒼山頂峰,陪同的工程師指著正在施工的上水庫介紹:“這里將成為云端的明鏡,夜間抽水蓄能,白晝放水發(fā)電,是未來華東電網(wǎng)的重要樞紐。”他眼中閃爍著與徐霞客相似的光芒——四百年前,探險者用腳步丈量山河;今天,建設(shè)者用智慧重塑山水。</p><p class="ql-block"> ?站在觀景平臺,山風(fēng)鼓蕩衣襟。腳下是已具規(guī)模的水庫大壩,遠(yuǎn)處是初具雛形的廠房,現(xiàn)代工程與自然山水和諧共存。我對大家笑言:“霞客若見此景,定要續(xù)寫比《江源考》更磅礴的篇章。”眾人會心,深知“家山蝶變”的真諦——不是征服自然,而是像徐霞客那樣,以敬畏之心讀懂山水,以創(chuàng)新之力回饋大地。? </p><p class="ql-block"> 返程途中,我們又參觀了在建的下水庫。望著窗外掠過的茶園、電站工地、314新省道,一位老同志輕聲吟誦《徐霞客游記》中的句子:“不探奇,不知其奇。”這句話在心中回蕩,漸漸化作對這片土地的深情詮釋——無論是四百年前的探險者,今日的建設(shè)者,還是我們這些退休干部,追尋的不僅是霞客足跡,更是這片熱土上每一道生長的年輪。我們用畢生心血參與書寫“家山蝶變”的故事,如今以銀發(fā)之軀重走故地,恰似完成一場跨越時空的述職。?</p><p class="ql-block"> “下次再來,就能看見電站蓄水發(fā)電了。”有人低語,話語中滿含期待,如同許下來日的約定。而我深知,在這條連接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的古道上,我們的追尋永不止步——因為每一次踏訪,都是對故土最深情的告白;每一次見證,都是對時代最赤誠的回應(yīng)。</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5日寫于北雁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源县|
台东县|
湾仔区|
英超|
潢川县|
荔浦县|
伊通|
广昌县|
息烽县|
扶沟县|
汝州市|
青海省|
浮山县|
织金县|
裕民县|
竹北市|
海口市|
资阳市|
革吉县|
永登县|
昌吉市|
杭锦旗|
余姚市|
连城县|
灵璧县|
安远县|
宜章县|
扶沟县|
临邑县|
莱州市|
三明市|
杨浦区|
江阴市|
兴海县|
毕节市|
长丰县|
牡丹江市|
临安市|
琼结县|
湄潭县|
淮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