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乙已年清明時節,川南小環線自駕游的第二站,是去到眉山市的三蘇祠參觀游覽。拜訪三蘇祠,去大師的故里采風,與大師零距離面對面,其實也是我多年以來的一個心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蘇祠,位于四川眉山市東坡區。始建于北宋,清康熙四年重修,占地65000平米,是北宋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故居和祠堂。春明景和之時,三蘇祠內亭臺回廊,陽光普照。魚池水榭,綠蔭環抱。茂林修竹,曲徑通幽。既有江南園林的韻味,更有青瓦朱墻的國風。走進三蘇祠,仿佛都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感受到偉大靈魂的呼吸。這里的一磚一瓦,既浸潤了千年的文人風骨,又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與文化的底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眉山,古時稱眉州。地處成都平原南部,自古山青水秀,自然條件優越。蘇軾兄弟二人自幼酷愛詩書,再加上受父母的影響,以及自身的天賦與勤奮,先后在文學領域里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后,父子三人更是躋身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一門父子,千古文章,雄視百代,輝耀古今。而眉山,更是素有“千年詩書城,人文第一州”之美譽,并享有“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城市”之稱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1056年,蘇軾首次走出眉山,赴京趕考。與其弟蘇轍同榜中進士,主考官歐陽修盛贊其文章:“他日必獨步天下”。四十年的仕途生涯,蘇軾歷經磨難。在外放杭州,湖州時,為當地黎民百姓做好事做實事。晚年又先后被貶至黃州,廣東恵州和海南儋州等偏遠之地。正是這些苦難曲折的人生經歷,使得蘇東坡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多方面均取得了豐碩的藝術成就,而成為北宋中期文壇的領袖。蘇東坡晚年曾自評:“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日時分,漫步于三蘇祠,綠蔭蔽日。各個廳堂院內,亭閣回廊間,隨處可見的牌匾,條幅,對聯,書法作品中,多是后人對三蘇父子的評價和贊許。三蘇祠里,不僅是環境幽靜,也有竹影婆娑與小橋流水的詩境,更有歷史與文化的融合。千年詩詞,光照后代,而其中仍當數蘇軾的成就。蘇軾的詞作中,多以豪放的風格居多,但也不乏婉約的作品。而以《念奴嬌. 赤壁懷古》,《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為其最高境界的代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進三蘇祠,邂逅蘇東坡。今天的三蘇祠,正逢清明時節,園內也迎來了不少的中學生。千百年來,蘇東坡的文學藝術成就與人格魅力,已成為中華文化史上的國學經典。而其深刻的思想和良好的家風,已被廣為傳頌。叩拜先賢,傳承經典,致敬大師,繼往開來,也已經成為廣大莘莘學子的必修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北宋偉大的文學家蘇東坡,在他的詩詞中,用樂觀的人生哲學,向世人表達了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保持內心的寧靜和堅強。都要有從容面對的態度。而我們今天拜訪三蘇祠,不僅是要學習大師,致敬大師,更要從蘇東坡的不朽作品中,領悟其深遂的人生哲理。</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新县|
万州区|
林州市|
石狮市|
保靖县|
大英县|
射洪县|
会理县|
盐边县|
凤山县|
津市市|
平武县|
镇江市|
土默特左旗|
旺苍县|
舞阳县|
灵璧县|
巴里|
黄陵县|
修文县|
汤阴县|
承德市|
龙胜|
涞水县|
长阳|
喜德县|
葫芦岛市|
大埔区|
常宁市|
苏尼特右旗|
乾安县|
绥阳县|
大连市|
合川市|
历史|
阳西县|
涡阳县|
礼泉县|
舟山市|
昭苏县|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