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谷雨前后的農村,那是春耕最為忙碌的時候。我懷著一種對傳統農耕文化的探尋之心,走訪了村后屯、黎明屯、三灣和山河村。這一路的走訪,像是一場穿越時光的旅行,每一處傳統的牛馬犁種地的情形,就像一幅幅生動的春耕水墨畫,徐徐地在我眼前展開,讓我驚喜不已。在現代機械逐漸普及的今天,傳統的中馬犁春耕已經成為罕見的景象,可在這些村莊里,我卻有幸目睹,這仿佛是歷史與現代交錯的奇妙瞬間。</p><p class="ql-block">我看到,大部分農戶的耕地在山坡上,那山坡有著不同的坡度,大中小機械在這里操作起來極為不便,甚至會有翻車的危險。所以,古老的犁杖依然是這里主要的種地工具。從春忙到秋,這片土地上的耕種者們沒有一刻消閑。而當我更深入地去觀察,我看到的不僅僅是傳統農耕方式的延續,更是一種令人心酸的農村現狀——農村老齡化的農民現狀。</p><p class="ql-block">種地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們的兒女如同候鳥一般,飛往城市打工。那一個個年輕的身影,帶著對城市繁華的向往,遠離了家鄉。他們把自己的孩子留給老人照顧和撫養,而老人們卻丟不下那陪伴自己一輩子的田園,于是只能強撐著,在這片土地上繼續熬下去。</p><p class="ql-block">我看到一位70多歲的犁把式,他在地頭休息的時候,那一系列動作如同歲月鐫刻的畫面。他從小黑布兜兒里拿出旱煙袋,轉兩下,點上火,然后使勁兒地抽著,吐出的煙霧形成煙圈兒,徐徐飄向空中。他喘著粗氣,臉上卻帶著笑,那笑里有多少歲月的沉淀和對這片土地的深情。他把煙袋鍋在梨杖上磕了幾下,那響聲像是啄木鳥啄樹,又似敲擊木魚的伴奏聲。咳嗽幾聲后,他把磕掉煙灰的煙袋別在屁股后面的腰帶里,又繼續扶著犁,一壟一壟地犁著。我走在他剛剛翻過的新土里,腳下的泥土松軟而有溫度,可我的心里卻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滋味。</p><p class="ql-block">還有那位中年婦女,肩上扛著像點葫蘆狀的化肥袋子,順著壟溝路來回走。她的腳步或許有些沉重,但每一步都堅定地把一縷縷白色的化肥撒向壟溝里。另一位60多歲的老人,推著化肥車子,也在壟溝里來回走著,做著相同的撒化肥的工作。他們一天要走很多路,累了就歇一會兒,卻沒有人能夠替換他們。老人那句“土地是他的命根子,兒女三四個都搬到城里享清福去了,孫子孫女一大幫一個也指不上,命苦啊”,像一把沉重的錘子,敲打著我的心。</p><p class="ql-block">這些種地的爹,種地的娘,他們是鄉村大地上真正的堅守者。他們沒有城市里的那種優越和安逸,一輩子都在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這片土地和家庭。為了家庭和孩子,他們辛苦勞作,默默耕耘,再苦再累也時刻牽掛著子女的饑飽冷暖。他們的愛是如此純粹,為了子女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從無怨言,只盼望孩子們的生活能更加美好,日子能更加興旺。</p><p class="ql-block">他們就像那首歌里唱的一樣,兩鬢寫滿了雪雨風霜,推著那個犁呀扛起那把鋤,種下一棵棵苗呀扶起一蔸蔸秧。滴溜溜的汗珠凝成糧,堆滿了倉。他們只巴望,只巴望,兒女們明天的日子,像田里的莊稼越長越旺。養活了一張張嘴,添起一件件衣裳,一輩子田間地頭忙,摘下一砣砣棉呀送上一袋袋糧,眼淚往下流呀兒女冷暖掛在心上。他們的心滾燙滾燙的,只盼望年年風調雨順,歲歲平安吉祥,好日子越過越興旺。</p><p class="ql-block">我們常常在城市的喧囂中忙碌,追逐著自己所謂的夢想,卻忽略了在鄉村那片土地上默默奉獻的爹娘。他們是最偉大的人,他們的故事不應該被遺忘。在時代的浪潮下,農村老齡化的問題日益嚴重,這不僅僅是農村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需要去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我們如何能在發展的同時,不讓這些為土地奉獻一生的老人被遺忘,如何能讓他們的付出得到應有的回報,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深思的。</p><p class="ql-block">這些種田的爹,種地的娘,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書寫著鄉村的故事,他們是鄉村的靈魂,是我們永遠的根。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感恩他們,并且努力去改善他們的現狀,讓他們的晚年也能感受到溫暖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一年之季在于春。還有句俗話,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頓。不論是農諺和是俗話,春天都最佳播種季節。 每到這個季節,廣袤的土地上,耕牛遍地,農民忙碌,緊張有序的播種。</p> <p class="ql-block">俗話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讓廣袤而荒蕪的土地,變成良田;讓貧瘠的土地,變成沃野;讓有限的耕地,養活蕓蕓眾生,真不知累死了多少頭老牛,也不知耕壞了多少張老犁?更不知操碎了多少老百姓的心,這就是我見過小山村里農民,犁和牛。</p> <p class="ql-block">人都說,人勤春來早,百事農為先!一日春耕十日糧,十日春耕谷滿倉。這句家鄉諺語不知說了多少年。只有他們懂得,沒有春耕的辛勞,就沒有秋收的甜蜜。</p> <p class="ql-block">唐:張籍,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p> <p class="ql-block">一犁縐碧雨初晴,綠野風光畫不成,幾日西疇聞布彀,隴頭牽犢教春耕。</p> <p class="ql-block">陽氣先從土脈知,老農夜起飼牛饑。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曉餉遲。 歸子同來相嫵媚,烏鳶飛下巧追隨。 周圍繡壤簇如茵,翠色平鋪處處新。 南陌風和睛欲遍,西疇日暖綠初勻。 老農挾杖依田畔,稚子攜鋤立水濱。 但愿長官勤撫字,豐年屢抿樂吾民。 紛紜政令曾何補,要取終年風雨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驻马店市|
林芝县|
宝丰县|
宝清县|
开化县|
本溪市|
建湖县|
水城县|
苏尼特左旗|
休宁县|
亚东县|
灵璧县|
麻栗坡县|
南康市|
锦屏县|
如东县|
红河县|
沐川县|
尚义县|
太和县|
安阳市|
阳江市|
共和县|
十堰市|
内黄县|
宜章县|
广安市|
博湖县|
南投市|
盖州市|
突泉县|
长汀县|
勐海县|
双柏县|
高要市|
娄底市|
衡南县|
英山县|
茶陵县|
伊川县|
乌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