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重走紅軍長征路”攝影采風(4月17日)第八站——四渡赤水之土城戰役</b></p> <p class="ql-block"> 赤水河,即赤水,為中國長江上游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黃而得名。古有赤虺河、安樂水、大涉水等名稱,在云、貴、川三省接壤地區。</p> <p class="ql-block"> 紅軍土城戰役的發生地點為?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具體位于赤水河中游東岸,是黔北通往川南的重要渡口和軍事要沖。</p> <p class="ql-block"> 臨危受命的毛澤東急欲在驚濤駭浪中殺出一條生路。他力主放棄原定與紅2、6軍團會合的計劃,改為北上渡過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這一主張,得到大家的一致贊成。于是,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率領部隊撤出遵義城,逐次向北轉移,在川黔交界的赤水、土城地區集中,準備渡江北上。</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分3路從松坎、桐梓、遵義地區向土城方向開進,并于27日全部進抵赤水河以東地區。然而,川軍郭勛祺部也尾追而至。行軍途中,毛澤東同朱德、周恩來、劉伯承等共同察看了沿途地形,發現道路兩側均系山谷地帶,如果追兵孤軍深入,紅軍便可以利用兩邊山谷的有利地形,集中優勢兵力,合圍夾擊殲滅該敵。這個時候,軍委二局截獲了川軍潘文華的26日電令,獲悉尾追之敵只有郭勛祺部4個團的兵力,跟進潘佐部2個團。毛澤東當即下決心,命令在土城鎮以北的紅2師繼續北上,同先頭已抵達旺隆場的紅1師相機奪取赤水城;以紅3軍團3個師,占領土城東北5公里的607.5至楊柳莊一線南面高地,</p> <p class="ql-block"> 以紅5軍團2個師占領青杠坡至一碗水一線北面高地,從南北夾擊殲滅郭勛祺部;干部團在土城以東兩公里處的白馬山作預備隊,對尾追之敵展開一場“殲滅戰”。</p> <p class="ql-block"> 28日凌晨,細雨蒙蒙,寒風刺骨。紅3、5軍團在彭德懷、楊尚昆的指揮下,從土城鎮外水獅壩分兩路向進占楓村壩、青杠坡地區的川軍陣地發起進攻。敵郭勛祺部憑借有利地形拼死頑抗,紅軍官兵拼死爭奪,往復沖殺。戰斗異常激烈,交戰雙方陷入膠著狀態,成了一場名副其實的“拉鋸戰”“消耗戰”。</p> <p class="ql-block"> 毛澤東提議召集中央政治局幾個領導人開會。會議根據各路國民黨軍正匯集而來進行圍堵的新情況,判明原定在這里北渡長江的計劃已不能實現,決定迅速撤出戰斗,西渡赤水,向川南古藺、敘永地區轉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月29日,紅軍在土城、猿猴兩地一渡赤水,進入川南古藺、敘永地區。繼而放棄了北渡長江的計劃,迅速轉向川滇黔三省邊境國民黨軍設防空虛的云南扎西地區集結,跳出了國民黨軍的包圍圈。</p> <p class="ql-block"> 關于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的“土城戰役”的戰略意義和對紅軍四渡赤水的影響,毛澤東生前曾經有過一段精辟的論述。他說:“土城這一仗,由于及時渡過了赤水,擺脫了尾敵,改變了被動局面。部隊果斷地變為輕裝,甩掉了包袱(笨重物資),行動更自由了,更能打運動、游擊戰了。這又為后來三次渡赤水打勝仗,創造了有利條件?!?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從毛澤東關于土城戰役的這段論述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土城戰役是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的關鍵時刻打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變被動為主動的一次重要戰役。</p> <p class="ql-block"> 這些就是當年紅軍領導人指揮戰斗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一渡赤水的渡口</p> <p class="ql-block"> 青坡桿戰斗遺址紀念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劝|
郁南县|
格尔木市|
罗源县|
南雄市|
呼图壁县|
常州市|
台前县|
育儿|
卢氏县|
儋州市|
宁津县|
田东县|
新乐市|
襄垣县|
安乡县|
垫江县|
永善县|
陇川县|
平凉市|
澄江县|
资源县|
武隆县|
灯塔市|
佳木斯市|
岑巩县|
吉水县|
本溪市|
陵水|
荆门市|
郧西县|
固原市|
万安县|
积石山|
铁岭市|
湖南省|
巴南区|
阳城县|
来凤县|
县级市|
兴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