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話大西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話說沈河區大西路,那可是老沈陽一張靚麗的名片,在沈陽城數不清的街巷里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西路地處沈河區西部,從廣義上講,大西路東起西順城街,西至馬路灣。但在老沈陽人心中,大西路最核心部分是從大西門(懷遠門)廣場算起,至大西邊門止,直線距離約五華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人1950年1月生于沈河區小南街洋樓胡同(天主教堂北墻外),不到一周歲時搬家至大西路一段小角門胡同,五周歲時再次搬家來到大西路二段臨街一處平房內,在大西路生活了40多年,直至單位福利分房搬離了大西路。如今逾七奔八的我,無論怎么論都已是實實在在的大西路的老人了,對大西路的滄桑變化不僅有一定的話語權,且充滿著難以割舍的真摯情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的記憶中,兒時的大西路路面很寬很長,馬路中間的雙向四條鐵軌平躺在刷了防腐油漆枕木上,筆直地伸向遠方。馬路兩旁人行道基本上是土道,坑坑洼洼,既便有的人家為了自家出行方便鋪了一層揀來的碎磚頭,但與蜿蜓凸凹的人行路面比起來也顯得不夠和諧。整個大西路街面平房居多,樓房很少,就算是機關事業單位辦公樓或商家店鋪,也很少有超過三層樓的。如沿街的沈河區法院、物資局辦公樓、春風文藝出版社、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天光電影院、大西百貨商店、沈河三門診等也都是如此。其它如大西糧站、大西副食商店、大西藥房、鳳凰理發店、大陸冰果店、金城劇場、金城照相館、香園飯店、迎春飯店、協順園回頭館、建材商店、防爆器材商店等,都是一層灰色或藍色(回民館)的門面,斑駁破損,看不到多少盎然的生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街面上機動車少的可憐,馬路中間的鐵軌上偶然間會駛來嚀嚀鐺鐺的“摩電”車,讓我們會驀然覺得,噢,這就是大城市的大馬路啊!那時街上的自行車也很少,人們出門多是步行,只有生活相對寬裕一點的人們或是有急事出門時才會想起搭一回三輪車或馬車。</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話大西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每逢勞動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大西路披紅掛綠,卻是另一番喜慶的節日氛圍。臨街的各個企業、事業單位、商家、店鋪、中小學張燈結彩,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所有單位的大門口都懸掛起醒目的慶祝橫額,家家戶戶也全在門楣處用竹竿掛起國旗,映紅了街面,也映紅了街上行人的笑臉。不僅如此,大西路馬路兩旁的人行道上方鋪天蓋地掛滿了紅、綠、黃、粉色紙制的長三角形五彩繽紛的旗幟,彩旗繩的一頭拴在臨街房屋鑲進女兒墻面的釘子上,繩的另一頭則呈扇子面形拴在街邊綠化樹的樹干上。彩旗在人的頭頂上飄舞,南來北往的人流在旗海下自由快樂地游走,那種平日里很少享受到的高興勁兒、幸福感是很難用語言能描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西路有兩個好去處是我兒時的最愛。一是天光電影院(我在2017年曾寫過一篇《永遠的天光電影院》的回憶文章,在讀者及朋友們中間很有影響,訪問者已達4.7萬多人次,這里就不再贅述。)二是沈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該圖書館與天光電影院毗鄰。少兒圖書館分為上下兩層樓,內設借書處、圖書室、閱覽室、書庫、辦公室等。我在大西三讀小學、在十中念初中時,不管寒暑假還是星期天,只要寫完作業,余下時間大多會泡在少兒圖書館里。因我家與圖書館不過幾十米之遙,我上午在圖書館會呆上一、兩個小時,中午回家吃過午飯又返回圖書館泡上小半天。我在圖書館辦了一個借書證,小學階段主要是看小人書。在連環畫柜臺前遞上借書證,服務員老師會根據我的要求送過來一抽屜小人書。小人書分為打仗的(戰爭體裁)、驚險的(反特體裁)、童話的、少兒的、古裝的、歷史的、現代的、外國的等多個種類。每一抽屜都屬于同一種類,共10本小人書。全部看完了送回柜名再換一抽屜,不限數量不限時間。我當然愛看打仗的了,如紅軍故事的,八路軍打日本鬼子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這其間我也看了很多歷史故事或神話故事的小人書,如《魯班傳說》、《李時珍》、《華佗》、《神筆馬良》、《寶蓮燈》、《牛郎織女》以及《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西游記》、《水滸傳》、《三俠五義》等。上了初中以后,我閱覽的興趣漸漸轉到了讀長篇小說方面,我既在圖書館讀,也常常把書借回家來慢慢讀。我先后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安娜?卡列尼娜》、《靜靜的頓河》、《悲慘世界》、《戰爭與和平》等世界名著以及《林海雪原》、《紅旗譜》、《保衛延安》、《上海的早晨》、《紅巖》、《青春之歌》、《苦菜花》、《敵后武工隊》、《鐵道游擊隊》等一大批長篇小說。我在文學和知識的海洋中遨游,不斷汲取營養,樂不可支。可以這樣說,除了學校,大西路上的天光電影院和少兒圖書館這兩個地方是我童年、少年時代學習知識的殿堂,給了我無盡的勇氣和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話大西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為沈陽城的一條百年老街區,大西路的兩側坐擁著幾十條胡同,每條胡同的名稱都有著十分有趣的典故,跟傳統、文化密切相關。這里列舉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胡同,如篩子胡同、黑茶館胡同、月窗胡同、元寶石胡同、晨光胡同、高臺廟胡同、雄壯東胡同、雄壯西胡同、利升慶胡同、日新東胡同、日新西胡同等。我家住在大西路臨街門面,馬路斜對過就是有名的元寶石胡同。相傳300多年前,這里住著一家富戶,起初生意不溫不火,后來聽信一位風水先生算卦,花了上百兩白銀,買回家一個酷似元寶形的黑石頭,經石匠日夜精雕細琢,半米多高的元寶石晶瑩剔透,立于宅前。從此,富豪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財運亨通,富賈一方。富豪宅第所在的這條胡同名稱也應運而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實有幸運的也就有不那么幸運的,但能在危難中逃過一劫也可以算作是不幸中的萬幸。我家西邊鄰居距我家不足十幾米,按理說他家窗戶、門臉是正對著路對面的元寶石胡同。張家先生是一位年近五旬的坐堂郎中,祖傳秘方專治花柳病,生意好的不得了,一副中藥要多少錢就得給多少錢,原因是得這種病的人非富即貴,為掩難以啟齒的病患丑聞,往往是再貴的醫藥費也得乖乖奉上。天有不測風云,趕上文革時期,街上亂哄哄的,嘴上叼匕首,手里握短槍的造反派們,站在“解放”牌車門踏板上如兇神惡煞般的形態著實令人膽寒。某一天,張先生正坐在里間診所內望聞問切,突然房屋轟拉拉的幾聲巨響,如天塌地陷一般,磚石門柱傾斜,門框撕裂,一輛解放牌大汽車的半截車身直挺挺地沖進了外間藥柜屋的房內。磚頭瓦礫散落一地,玻璃碎片、塵土殘木鋪滿桌椅柜臺。張先生及來此治病的患者吃驚不小。須臾間,兩個蓬頭垢面、滿臉血跡,歹徒模樣的年輕人從變了形的車門里拼命的擠了出來,對著張先生和來治病的患者大喊大叫:“別動,別動,退回去”。接著他們對著門框又砸又拽,好不容易砸出一條縫,鉆出去慌不擇路地跑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既是那個特殊年代發生在大西路一樁怪事,一件奇事,對張氏診所來說,某種意義上也是一件幸事。說它是怪事,是因為這種事情發生的原由令人不解。據傳說事后經有關部門(文革期間公檢法部分職能已癱瘓)調查,肇事的兩個人既非酒駕、醉駕及毒駕,也非搶車逃逸,很可能就是無證駕駛,緊急情況處理不當,打輪過猛。說它奇事,能把車從馬路上90度急轉彎徑直開進門市房屋里,且不偏不倚,左右分毫不差,如果沒有專業雜技演員的技藝恐難以做到。說它是幸事,張氏診所醫師張某某,平時常在門前飲茶或在外間研磨中藥,可事發當天,醫師張某某卻在里間坐堂,躲過一劫,此乃天意。此事發生在大西路,迅速傳遍了街頭巷尾,成了一件沈城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話大西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西路曾是沈城比較繁華的商業街和市民相對集中的老宅居住區。這條街路沒有太多大的機關事業單位(只有市委在大西邊門附近),也沒有大型國營企業,倒是主街及兩側的胡同里星羅棋布地散落著許許多多小的地方國營和市級大集體,區級小集體及街道辦的生產組。大廠有大廠的特點,小廠有小廠的味道,沈城這兩大集群優勢互補,拾遺補缺,構成了“共和國長子”裝備制造業的產業規模和技術特點,在國家“一?五”、“二?五”時期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排頭兵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在我的記憶中,大西路能叫得上來的工廠企業名字就有:(從大西路一段至三段依次為)遼寧精密儀器廠、市小型軸承廠、鵬程汽車部件廠(后改名為市汽車部件一廠)、市電影反光鏡廠、市木器廠(后改名為市竹柳制品廠)、市玉器廠、市電線二廠、孟記剪刀廠、墊圈廠、紙盒廠、市香油廠、市燒酒廠、市三星鋁制品廠、市防爆器材廠、市光華電鍍廠、市晶體管六廠、市機床轉夾廠、市膠鞋廠、市皮鞋三廠、市文具廠、市鉛筆廠、市橡膠機帶廠、凸版印刷廠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產業工人很受人民群眾尊重。看到上下班男男女女的工人們穿著勞動布做成的工作服進進出出,我從小就很是羨慕,也很想長大了能夠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初中期間,學校曾組織我們到中捷友誼廠參觀并參加簡單的生產勞動,和工人師傅們在一起我感到非常的開心和快樂,書本上的知識只有同實踐相結合,才能學得更扎實,才更富有想像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西路是受歷屆省市領導高度重視、受廣大市民青睞的重要街區之一。每年市里舉行的五一節、國慶節群眾游行路線,大西路都是首選,是必經之地之一。這是建設大路、北陵大街、黃河大街、大東路、小東路等街路很少享受過的待遇 。省、市政府對大西路的厚愛,由此可見一斑。每年每次慶祝大會的群眾游行路線一般都是由市府廣場開始,經由青年大街自大西邊門折向大西路,又從大西門廣場北轉至小西門,再折向小西路、中山路到中山廣場結束。每當節日當天,大西路上的摩電車上午停運,我們這些平時不大敢上馬路玩耍的孩子可就樂翻了天。我和我的兒時伙伴們,如撒鴨子般地到馬路中間的摩電車軌道上嬉笑打鬧,往來穿梭,真是無比快活。我們一邊玩一邊盼著游行隊伍能早點到來。直到望眼欲穿地看到游行大隊前面擎起的巨大橫額露頭,緊跟在后面紅旗方隊緩緩走過來時,我們就會不約而同,情不自禁地高聲吶喊起來,大家伙又蹦又跳,激動的心就像要飛出來一樣,按都按不住。此時的馬路兩旁,夾道歡迎和看熱鬧的人群里三層外三層,一浪高過一浪往前涌,可把交警和維持秩序的人累壞了。賣呆兒的人不光是我們臨街的住戶,大西路南北胡同里的大人小孩全都跑到大街上來了,那可真是萬人空巷啊!游行隊伍中的軍樂隊、鼓號隊、花鼓隊、秧歌隊、舞龍舞獅隊、高蹺隊、旱船隊、少先隊員小號隊、產業工人方隊、農村社員方隊、機關干部方隊、教師方隊、商業戰線職工方隊、運動員方隊、大中學生方隊、男民兵方隊、女民兵方隊……最后是長長的彩車隊。游行隊伍中的人們,人人手拿用松枝、彩紙自制的花束,身穿艷麗的節日服裝,臉上掛著幸福歡樂的笑容,依次走過大西路,健步走向前方。突然,我在游行隊伍中發現了鄰家的一位叔叔,他身穿產業工人工裝,肩挎步槍(沒子彈),老精神啦!路過自家門口,他快速出列,親了一下自家孩子,又摸了一下我和另一鄰家孩子的頭部,然后笑著追上他所在的民兵方隊。我能深刻感受到此時他的驕傲和自豪,我也為他能成為游行認伍中的一員而感到由衷的高興。</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話大西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革”那陣子,大西路也經歷了迷茫、恐慌、無助、混亂,甚至是無政府狀態。“文革”初期,大西路臨街很多店鋪的門臉裝飾物、店內供奉的財神爺、關老爺、香爐、瓷瓶、字畫、才子佳人條幅、祖宗祠牌等都被紅衛兵當作“四舊”砸了、毀了。店鋪老板被視為“資本家”、“牛鬼蛇神”被拉到大街上批斗,我們這些小門小戶的左鄰右舍,既便有些不解之情,卻也不敢多嘴多舌,只能聽之任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久,大西路在造反派的鼓噪下,一窩風地搞起了所謂的“紅海洋”。原本清一色的灰舊街面,一下子全都要求用紅油漆涂抹門面。整條大西路大多被紅顏色覆蓋,舉目四顧,如同身臨火焰山。尤其是夏天烈日當頭,滿街火紅一片,更覺灼熱難擋。在下愚昧,時至今日也不知這等絕招,是哪位高人想出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僅如此,那個年代還時興改舊名為新名,大西路當然也不例外。大西副食商店改叫永紅副食商店,大西百貨商店改稱東風百貨商場,我的母校沈陽十中改為延安中學、市37中學改作井岡山中學,就連幼兒園、托兒所也改為很革命的名字,據聽說從大西路一段至三段,叫育紅幼兒園、育紅托兒所的就不下六、七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文革”鬧得最兇的那個時段,沈陽的造反派分成了相互對立的三大派(遼革站、遼聯、“八三一”,后來又衍生了一個六七站派,勢力相對較小)。三派之間各立山頭,打打殺殺,鬧得烏煙瘴氣,民心惶惶,社會不得安寧。漏房偏遇連雨天,本來造反派鬧得就夠厲害的了,社會上又頻頻出現團伙搶劫的傳聞。有的說搶劫團伙惹不得,搶匪人多勢眾,開著大卡車逐戶洗劫,不僅搶錢,家里的鍋碗瓢盆甚至煤坯都搶。還有的人說歹徒們心狠手辣,一條街一條街的搶,從鐵西區開搶,都快搶到和平區了,離咱這也不太遠了!這也太兇了吧!這也太駭人聽聞了吧!這些傳聞乍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但細細琢磨一下,又感覺有很多漏洞,怎么聽怎么像謠言。但在那個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的年月,真的假的誰又能分得清啊,寧信其有不信其無,還是自保為上吧。不長時間,我們所在的大西路也如其它街區一樣,在居委會的參與下,也成立了居民聯防組織。幾天工夫,各個路口、各個胡同口,都建起了堅固的路障,用鐵絲網、水泥管把路口封閉起來,外人禁入。每戶還得報一名男性居民,輪流值班,參加夜間巡查、放哨。值班時要準備好棍棒、扎搶,防身自衛。想想看,好端端的居民區和各個胡同,儼然成為了一個個戒備森嚴的營寨,這都成什么事了?當然,大西路自成立聯防組織到最終撤消,其間并未發生被搶劫的事,一切都安然無恙,團伙搶劫的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幾十年過去了,想起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真是個天大的笑話。社會動亂、無政府主義橫行,受苦受折磨的是老百姓,而安定團結,社會進步才是人民群眾的福祉。</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話大西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8年9月,我初中畢業下鄉到了西豐縣的一個偏僻小山村插隊落戶,我暫時離開了故鄉,也離開了我最愛的大西路。下鄉后不久,我就參加了農村整建黨(那時我還不是黨員,大隊領導看中了我的文筆,讓我負責整建黨的會議記錄、文字綜合,材料匯總上報等項工作),這一干就是幾個月,基本上沒下地干活。后來我去了縣五七干校學習了一年,結業后又安排在公社廣播站做編輯工作,直至抽調回城。農村三年,我干農活的時間真的很有限,沒吃多少苦,也沒累著,算是很幸運的那種。但忙過之后,我心里裝的最多的還是沈陽,還是大西路,還是我的父親母親。我不是不懂感恩,不是不愛西豐我的第二故鄉,但家鄉沈陽的一草一木 ,大西路的一街一巷,父母親的一顰一笑,總在我的眼前縈繞,讓我心動,讓我牽掛,讓我思念,我怎么能割舍得下呢?如果說我那時的思想情緒不那么合乎時宜,不那么健康,基至有些自私,這些我都可以承認。但說歸說,做歸做,與生俱來的親情、鄉情,無論如何也是無法按耐得住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1年9月,作為西豐縣首批抽調回城的知青,我被分配到了二輕系統大集體企業沈陽市剪刀廠做了一名學徒工。命運有時真的很會捉弄人,這個市剪刀廠不是別的,就是大西路我家馬路對面元寶石胡同里的孟記剪刀廠,現在不叫孟記剪刀廠了,是個市屬不足二百名職工的大集體企業,早就從元寶石胡同搬到小南街道翰林路胡同了。大西路附近住著的好幾位孟記剪刀廠的老師傅現在同我又相聚了,沒想到這些年轉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還是沒離開原來就在大西路胡同里的這個叫孟記剪刀的小廠子,這可能也是一種另類的緣分吧!與我同一個車道溝來的15名知青只有我一人分配到了廠子最令人羨慕的機修工段學車工,,分配到其它崗位的同學不是干清鋼、水磨(磨剪子),就是沖壓、捻股、電鍍、熱處理等項工作,這些崗位都很辛苦,工作環境也很差。廠領導讓我學車工,其實是讓我做兼職廠團支部書記并參與政工組的宣傳工作(機修工段沒那么忙,可隨時抽出身來兼做其它工作,不像其它崗位一個蘿卜頂一個坑),我還能說啥呢?別撿便宜賣乖了,服從分配,努力工作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里,我們廠子共青團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在日用金屬公司范圍內很有名氣,公司上上下下對我也很滿意。1974年我作為青年干部調入公司擔任黨委常委、團委書記。在公司工作幾年后,又趕上了國家恢復高考,我利用工作之余,努力備考,并榮幸地考上了大學,重入校園,時年28周歲。因我學的是財經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了建設銀行沈陽市分行工作。我的好運還不僅如此,1984年建行根據我的住房窘況,給我分配了一個獨立單間,從此,我告別了大西路,也告別了破舊低矮的住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雖然我的住房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我年邁的父母親還生活在大西路,那里還是我的家。我的心在大西路,我的根在大西路,大西路的每一處變化,每一點進步,都牽動我的心,常常讓我浮想聯翩,激動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話大西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來,大西路同沈城其它街區一樣,經歷了老城區一番番改造,一次次升級,讓百年老街也變得越來越漂亮,越來越現代,越來越有魅力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首先是公共交通線路和交通工具的變化。就大西路而論,從兒時記事時起,馬路上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就是有軌電車,俗稱摩電車。摩電車是由電力驅動,由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并行駛在軌道上的城市交道工具,車速不快,很穩當,鳴笛很像搖鈴鐺,清脆悅耳,大人孩子都很受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沈城的有軌電車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張氏父子統治東北時期,1925年10月10日沈城建成并啟用了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至1948 年11月2日沈陽解放,沈城運營的有軌電車線路已達6條,總里程24.6公里。這之后軌道交通發展很快,客流量猛增,線路、里程也不斷增加,有軌電車已從沈城東部老城區直接貫通到西部鐵西工 業區和住宅區。當時途經我們大西路的就有兩條線路:其一,短途線路始發站、終點站分別是太清宮和沈陽火車站,全程約5公里;其二,長途線路的始發站、終點站分別是大東路和十四馬路,沿線有大東、小東、小津橋、大北、小北、太清官、小西門、大西門、天光電影院、大西邊門、二經街、藝術劇院、糧食局、新華書店、中華路、太原街、沈陽站、南一馬絡、南五馬路、興工街、云峰街、鐵西廣場、興順街、保工街、衛工街、啟工街、肇工街、重工街、工人村、十四路等,總里程大約17公里。這么說吧,行駛在大西路上的摩電車真是幫了老百姓的大忙啦,方便、舒適、票價低廉,出車早收車晚,是市民們出行的首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3年,有軌電車二號線大部分路段枕木腐朽,鋼軌磨損,車輛脫軌事故時有發生。市里有關部門決定,兩年內全部拆除有軌電車線路,改建為無軌電車線路。同年,拆除了沈陽站至興順街段以及興順街至十四馬路段有軌電車線路。1974年7月3日,拆除了最后一段沈陽站至太清宮的有軌電車線路。至此,自1925 年以來運營近半個世紀的沈陽有軌電車被無軌電車完全取代,沈城有軌電車退出了歷史舞臺,宣告壽終正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軌電車絕跡了,這讓很多市民感到不舍且不解,當然也包括我。時至今日我也沒弄明白,我們省的大連市、鞍山市現在還有有軌電車在運營,沈陽市為什么就不行呢?要是說枕木朽了,鐵軌磨了,車輛容易出軌,那活人還能讓尿憋死啊,該修修該換換不就得了嗎?時隔近40年,沈城于2012年在渾南又建設了新型輕軌,也就是現代款的摩電車,可由于遠離中心市區,客流量明顯不足,部分站點又與地鐵二號線南延線高度重合,導致交通資源重疊,不得不在2024年10月宣布停運,真是讓人唏噓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話大西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說說城區建沒的變化。隨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勁吹,大西路也進入了街區發展的快車道。八、九十年代,大西路馬路兩側的臨街平房,胡同里危房、老舊小區,按照拆遷改造的總體規劃和要求,分批次、分地塊,一步步地納入了老城區拆遷改造的工作范圍。包括天光電影院、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大西百貨、大西副食、臨街小店小鋪、擾民企業、環保不達標的小廠,紛紛湮滅在了大型拆遷機器設備轟隆隆駛過后的塵埃里。而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隨著領先國際、文峰大廈等大西路地標式建筑,大西電子市場、房地產大廈、天光大廈等商住樓的拔地而起以及成片的新建花園式住宅小區的竣工入往,大西路早早就拋掉了老、舊、灰、暗的帽子,百年老街以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形象,昂首屹立在世人面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不久我又一次回到了大西路,流連在天光原址,垂淚于馬路旁的花園小區,認識我或我認識的人已經不多了。如今的我已年近八旬,而我的長輩鄰居們恐多已離世,我的兒時伙伴們不是分散在沈城各區各處就是在外地幫助子女帶孫輩孩子,大家想見見面已經成了奢求的事情了。人生苦短,物是人非。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曾見證了大西路的滄桑變化,大西路也陪伴我們走過了童年、少年、青年、壯年,如今又來到了老年,我們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我相信我們這輩的老人終生都會和這條街路同呼吸、共命運,因為大西路是我們心中的摯愛,無論身居何處,大西路永遠都是我們心中不變的念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全文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微海拾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4.18</b></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庆县|
静安区|
咸宁市|
麻江县|
轮台县|
宿松县|
灵寿县|
临海市|
北碚区|
准格尔旗|
板桥市|
花垣县|
中阳县|
嘉黎县|
邯郸市|
萨迦县|
林口县|
和静县|
凤台县|
岫岩|
名山县|
沙田区|
芮城县|
元阳县|
南华县|
公安县|
抚州市|
固安县|
定州市|
汤原县|
同心县|
阿拉善右旗|
青州市|
乡城县|
岱山县|
亳州市|
大安市|
塘沽区|
驻马店市|
大邑县|
盐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