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島華嚴寺,原名華嚴庵、華嚴禪院,位于嶗山支脈那羅延山半腰,三面環山,左襟大海,始建于清順治九年(1652年),后屢加修建,為中國佛教臨濟宗寺院,嶗山三大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 嶗山華嚴寺進口處的巨石上鐫刻的"山海奇觀"四個大字,是嶗山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p><p class="ql-block"> 這四字為乾隆年間山東巡撫崔應階所題。崔應階在任期間曾多次游覽嶗山,被此地的山海交融之景震撼遂留下題刻。字體為楷書,筆力雄渾,結構端莊,與周邊自然景觀相得益彰,體現了清代官員對嶗山風光的推崇。</p> <p class="ql-block"> 佛教圣地華嚴寺由此路口向上而進。</p> <p class="ql-block"> 法顯,東晉時期山西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從陸路走到天竺(今印度),又由海路歸國的西天取經者。公元399年,法顯等從長安出發,經西域至天竺,游歷30多個國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于公元412年自嶗山登陸歸國。法顯將佛教文化引入中國,對中國歷史、文化產生很大影響。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p><p class="ql-block"> 為了紀念法顯在嶗山登陸的歷史事件及其在佛教文化傳播中的重要貢獻,華嚴寺供奉了法顯銅像。</p> <p class="ql-block"> 華嚴寺景區入口處外觀。</p> <p class="ql-block"> 華嚴寺景區外有個4千平米的大平臺,同行的驢友在此平臺先練上幾段太極拳。</p> <p class="ql-block"> 老同學攝影師為同行的愛好太極拳的驢友拍照錄像。</p> <p class="ql-block"> 練完拳眾拳友在華嚴寺景區門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華嚴寺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此建筑是嶗山華嚴寺的山門,名為“華藏世界門”。這座莊嚴恢宏的山門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老先生在九十高齡時題寫“華藏世界”四個大字。?山門上方有三朵鍛銅的巨大蓮花,每朵蓮花的花瓣上刻有一尊不同的佛手工藝造像,體現了佛家“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思想。山門中部雕刻著十大菩薩,象征著“圓滿”;下方則是華嚴三圣,居中的是釋迦牟尼佛,左右分別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山門拱頂刻有祥云、瑞草裝飾的大蓮花升騰的景象,拱側楹聯由王志遠先生題寫,綜述了華藏世界起源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 華嚴寺景區內的“華藏世界門”,位于通往華嚴寺的主路中間,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展示點。</p><p class="ql-block"> 其上方兩側供奉的十尊佛像頗具特色,兩側各五尊佛像,合為 “十方諸佛”,代表佛教時空中的十個方位,象征佛法遍照十方世界。</p> <p class="ql-block"> 網絡抖音視頻對華嚴寺景區的各個景點做了介紹。</p> <p class="ql-block"> 華嚴寺的迎客松,松樹高約5米,主干高約4米,胸徑30厘米,樹干彎曲,呈自然斜探之勢,阿娜多姿,宛如俯首迎接八方賓朋。</p> <p class="ql-block"> 迎客松側巨石上刻有“聽濤”二字,古代文人常以"聽濤"表達超脫塵世、寄情山水的志趣。嶗山作為道教名山和佛教圣地,此題刻寄托了古人追求隱逸、與自然合一的高潔情懷。</p> <p class="ql-block"> 此處是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造像,這一造像是佛教藝術與教義的完美結合,通過具象的六牙白象和普賢法相,傳遞"悲智雙運""行愿無盡"的佛法精髓,同時融入嶗山獨特的宗教文化景觀,成為兼具信仰價值與藝術價值的象征載體。普賢為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再度揭示了華藏世界之精神奧秘。</p> <p class="ql-block"> 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造像的側面。</p> <p class="ql-block"> 文殊菩薩以獅子為坐騎(象征智慧威猛),右手持智慧劍(斬斷煩惱),左手持經卷。嶗山華嚴寺的這尊雕塑極具特色,融合了佛教造像藝術與地方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 華嚴寺路旁的6個小童佛象征著“五福長壽”,寓意著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和善終?。</p><p class="ql-block"> 這些小童佛不僅具有象征意義,還通過具體的雕刻細節來表現其寓意。例如,他們的表情和動作都經過精心設計,以傳達特定的情感和故事。這些小童佛的造型和擺放位置也體現了佛教文化的獨特魅力,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視覺和心靈體驗。</p> <p class="ql-block"> 木魚陣:山路中央的這塊巨石,以曠古靜默之姿發出深情的凝視,看上去儼如和尚晨昏之際所敲擊以念佛誦經的木魚,望著它心神可以靜下來,木魚之音緩緩響起,在它的周邊還有大小不一的"木魚"若干,這便是木魚陣。</p> <p class="ql-block"> 塔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間,院內有九級磚塔,這是該寺第一代住持僧慈沾大師的墓塔,被稱為“松抱塔”。寺廟西邊不遠處有一塊名為“魚鼓石”的巨石,形狀像一條斜臥的魚,拍擊時會發出像魚鼓一樣的聲音?。</p> <p class="ql-block"> 華嚴寺塔院的這塊巨石上刻有“華峰福地”,也被稱為“魚鼓石”。這一名稱的由來與巨石的形狀有關,?魚鼓石?是一塊具有特殊聲學特性的巨石,這塊石頭上有一個直徑約15厘米、深80厘米的洞,用手拍擊洞口會發出類似佛教法器魚鼓的聲響,因此得名“魚鼓石”?。</p><p class="ql-block"> “華峰福地”四字體現了嶗山作為道教圣地的靈秀之氣。</p> <p class="ql-block">? 嶗山華嚴寺塔院對面的巨石上刻有“觀瀾”二字,寓意深遠。?這塊巨石被稱為“觀瀾石”,其上刻有“觀瀾”二字,意思是看大海。這塊石頭位于華嚴寺內,站在這里可以遠眺大海,是觀風景的絕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 游覽區內敏慧亭靠近文殊菩薩像,文殊菩薩象征著智慧,因此敏慧亭也成為了考生和家長祈愿智慧和學業有成的圣地。亭內有一塊名為“金榜題名”的石碑,高約50厘米,長和寬約25厘米,正面雕刻著“金榜題名”四個大字。許多考生和家長都會來到這里祈愿,希望考生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金榜題名?。</p> <p class="ql-block"> 巨石上,刻有一個醒目的“緣”字,這個字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還承載著豐富的佛教哲理和人文情感。</p><p class="ql-block"> “緣”是一個核心概念,指的是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佛教認為,世間萬物皆因緣而生,因緣而滅,沒有永恒不變的事物。“緣”字在華嚴寺巨石上的出現,寓意著佛教對于宇宙萬物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深刻洞察。</p> <p class="ql-block"> “煙嵐高曠”題刻既是華嚴寺自然風光的凝練寫照,也承載了佛道文化交融的哲學意趣,游人駐足"緣"字對面時,既可感受云霧山巒的視覺震撼,亦能體味"煙嵐洗心,高曠忘機"的精神境界。</p> <p class="ql-block"> 華嚴寺登山途中,臨近山頂處有一塊刻有“禪”字的巨石,名為“坐禪石”。是游客駐足感悟的熱門打卡點。這塊石刻不僅是視覺奇觀,更承載著深厚的禪宗智慧。</p> <p class="ql-block"> “坐禪石”的背面極像一位參禪悟道的老和尚的側臉。</p> <p class="ql-block"> 華嚴寺門兩側楹聯:</p><p class="ql-block"> 瞻那羅延窟方悟落山真佛地</p><p class="ql-block"> 到華嚴世界當知吾法本靈空</p> <p class="ql-block"> 進入華嚴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照壁上的一尊大肚彌勒佛雕像。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便是形容他的。</span></p> <p class="ql-block"> 嶗山華嚴寺的主殿名為“三圣殿”,供奉的是佛教華嚴三圣,分別是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p> <p class="ql-block"> 華嚴寺三圣殿供奉的三圣坐像。</p> <p class="ql-block"> 觀音殿位于三圣殿側面,供奉的是觀音菩薩。觀音殿的建筑風格與整個華嚴寺相協調,體現了明代建筑的藝術特色。在佛教文化中,觀音菩薩以其大慈大悲的形象廣為人知,被信眾廣泛崇拜?。</p> <p class="ql-block"> 華嚴寺殿堂隱在綠色植被當中。</p> <p class="ql-block"> 嶗山以山海奇觀聞名,石刻"壯遊"旨在贊嘆此地山水之雄渾壯麗,呼應古人"游山如讀史"的情懷。</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嶗山雕龍嘴村?是一個歷史悠久、依山傍海的古村落。該村落三面環山,東臨大海,與華嚴寺為鄰,北靠仰口風景區,地理位置優越?。</p><p class="ql-block"> 雕龍嘴村因村頭的一塊形似龍頭的石頭而得名,村內保留了許多傳統特色的石頭房子,這里的自然景色優美。</p><p class="ql-block"> 雕龍嘴海邊由此公路橋洞進入。</p> <p class="ql-block"> 此視頻選自抖音航拍。</p> <p class="ql-block"> 此海岸邊的巨石就是雕龍嘴村的龍頭,位于村東南角碼頭旁,從遠處看,懸崖插入海中,石巖顏色赤黃,形似龍頭。龍頭前方的海面上還有一塊大圓石(雕龍磯),酷似驪龍額下珠,潮來時波濤洶涌,猶如巨龍戲珠。</p> <p class="ql-block"> 這大圓礁石是雕龍嘴的雕龍磯。</p> <p class="ql-block"> 雕龍嘴村下海的漁船。</p> <p class="ql-block"> 漁船駛過龍珠</p> <p class="ql-block"> 游玩了華嚴寺和雕龍嘴,即將離開返嶺民宿返回市區,同行的相識六十三年的老同學在住宿的愛萍山海農家宴合影,爭取以后有機會再來玩。</p> <p class="ql-block"> 為使美篇內容更加充實選用了幾張百度圖片和網絡小視頻,在此表示感謝!</p> EN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鞍山市|
汤原县|
凤庆县|
密山市|
桐城市|
牟定县|
出国|
安多县|
青浦区|
互助|
固始县|
镇坪县|
子洲县|
拜泉县|
富裕县|
佛学|
米脂县|
永城市|
定陶县|
巫山县|
韶关市|
郯城县|
成武县|
平乡县|
台中市|
普定县|
衡山县|
海林市|
景洪市|
滁州市|
邢台县|
浪卡子县|
独山县|
新蔡县|
凌源市|
陇南市|
博罗县|
通化县|
天峻县|
垫江县|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