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已近耄耋之年,但童心未泯。只要聽到有新建的公園、新開張的商場或新修的橋梁等新鮮事物,我就會千方百計,不顧路途遙遠,去探秘、釋奇。最近,我在網(wǎng)頁上看到龍崗有一個零碳公園,那“零碳”二字深深吸引了我。這個公園到底與我們經(jīng)常游玩的公園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獨特的韻味?零碳又體現(xiàn)在公園的哪些地方?帶著這些疑問,今天,我與老伴開啟了一場“零碳公園探奧秘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零碳公園距離我家有40~50公里路程,搭乘地鐵要換乘9號、11號、14號、3號等4條線路,經(jīng)過27個地鐵站,再加上步行到達目的地,我們整整花了2個半小時。雖然路途遙遠,但想到即將探索的零碳奧秘,我們滿懷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進園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零碳公園”四個大型黑體字,以及一座造型獨特的“零碳生活館”。館前是一片大草坪,四周環(huán)繞著綠色植物。粗略一看,這里與其他公園似乎并無特別之處。于是,我們決定從參觀零碳生活館開始,先從理論上加深了解,再從感性中去加深認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生活館內(nèi),我們參觀了兩個內(nèi)容。首先是青澹藝術館。這里以“蓋起精神的村落,守望汝瓷的復興”為理念,隸屬于青澹旗下,多年來專注于汝窯藝術的探索與思考。館內(nèi)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手工匠人、藝術家和跨界創(chuàng)作者,以器載道,致力于創(chuàng)建中國汝窯美學藝術流派。他們讓高貴美麗的汝窯器物從高遠隔絕的博物館走向可用可賞的民間市場,走進向美向善的普羅大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著,我們參觀了垃圾分類的科普宣傳館。這里是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龍崗基地,通過簡單明了的方式,從政策、法規(guī)、分類方法、處理方式以及社會效果等方面進行講解,讓我們對垃圾分類有了更清晰的認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參觀完兩館后,我們來到生活館的4樓“青澹·云朵之家”,這是最高一層,環(huán)境優(yōu)雅,書香彌漫,是一處供游人休閑、飲茶、閱讀、聊天的好去處。我們在那里稍作休息,隨后開始了在零碳公園內(nèi)的游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零碳公園保持了原有的自然生態(tài),沒有進行深度開發(fā)。公園內(nèi)沒有水泥行人大道,全是原有的泥土小道。上山的臺階是由廢棄的木頭鋪設而成,給人一種質(zhì)樸自然的感覺。公園內(nèi)只有一個不大的兒童樂園,其中的水池、流水、噴水設施以及玩水器械全由不銹鋼制造,格外亮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園植被豐富,樹多林密。在上山的路上,我們看到了一棵高10米、筆挺的柏抱槐,生機盎然,枝繁葉茂。它矗立在周圍4~5米高的樹木叢中,猶如鶴立雞群,格外引人注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體不高,我們只選擇了公園的一角,從下至上,再從上至下轉(zhuǎn)了一圈,不到一個小時就走完了。當時留給我的印象一般般,遠不及我家附近的桂灣公園景色迷人。我也未能看出公園內(nèi)的零碳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家里,我靜心沉思,這個公園為何取名為零碳?我又從網(wǎng)上搜尋資料,與自己現(xiàn)場看到的實景仔細分析對比,終于得出了結(jié)論:這個公園被稱為零碳公園,確實有其獨特之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零碳公園是深圳國際低碳城核心示范區(qū)的一部分,定位為“生態(tài)游覽、康體健身、碳匯科普、互動體驗的低碳公園”。公園設計尊重場地生態(tài)基底,以保留和修復現(xiàn)狀良好的生態(tài)資源為主,并通過低沖擊開發(fā)、低碳植物、低碳工藝材料、低碳能源利用、海綿城市等策略提升場地景觀,將低碳科普教育融合到公園游覽體驗中,讓低碳變得可知、可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然生態(tài)優(yōu)美:公園保留了近18萬平方米的喬木和地被,新增植物也優(yōu)先選擇高固碳植物和鄉(xiāng)土植物,采用“喬、灌、草”結(jié)合的復層結(jié)構(gòu)種植模式,營造出豐富的自然景觀。游客可以欣賞到郁郁蔥蔥的樹木、繁茂的花草,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公園內(nèi)的親水溪流段、雨水花園等水景,通過海綿城市設計,利用旱溪、生態(tài)截水溝等措施,將雨水凈化、回收與利用,形成靈動的水景,不僅為公園增添了美感,還為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huán)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科普區(qū)域豐富:設有赤腳樂園、生態(tài)廣場展示區(qū)等科普區(qū)域。赤腳樂園利用現(xiàn)狀大片荔枝林及林下水渠打造自然野趣的兒童活動區(qū),沙土、原木等天然材料設置的游戲設施與低碳科普相互結(jié)合,寓教于樂,讓游客在游玩中了解低碳知識。通過“水風之谷、光電之丘、土石之丘、林木之丘”四大板塊并經(jīng)由主園路串聯(lián)起零碳科普路徑,帶來富有趣味的活動節(jié)點,重新定義城市公園中的零碳主題體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筑與設施低碳化:零碳生活館的空間形態(tài)汲取傳統(tǒng)嶺南建筑的被動式設計原理,狀如斗笠的太陽能屋頂盤旋而上,利用太陽能光伏板產(chǎn)生的能源,供給零碳生活館的日常能耗,實現(xiàn)用電自給自足。觀景臺立面材料采用山體自有的生態(tài)竹子,整體造型輕盈、自然,最大限度弱化人造痕跡,使其隱于山林之間。公園內(nèi)的互動體驗設施豐富多樣,如無動力水車、水槍等兒童游玩設施,在踐行低碳環(huán)保的同時,增加了兒童與水、大自然的互動。此外,公園還設置了多功能活動草坪,為游客提供了舉辦各種活動的場地,增強了公園的趣味性和參與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能源利用高效:公園的構(gòu)架、建筑頂部等與太陽能光伏板結(jié)合,產(chǎn)生的電用于公園的日常使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具備科普意義。例如,零碳生活館的屋頂鋪滿了約700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板,為建筑建設及使用提供能耗,多余能源可回饋電網(wǎng),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零碳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資源循環(huán)利用:回收和利用現(xiàn)狀場地木樁、臨時施工道路路面的混凝土、廢棄高壓塔等材料,作為零碳公園的特色景觀,同時減少新材料在開采、運輸和加工過程中的碳排放,延長回收材料的生命周期。在建設過程中,公園一共減少了約103噸碳排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雨水管理科學:公園利用高差,通過旱溪、生態(tài)截水溝、雨水花園等海綿措施,將雨水凈化、回收與利用。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為82.54%,面源污染削減率為75.19%,收集的雨水用于公園的日常澆灌及路面清洗,實現(xiàn)了水資源的高效利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植物配置優(yōu)化:在開發(fā)中保留了近18萬平方米的喬木和地被,新增植物優(yōu)先選擇高固碳植物和鄉(xiāng)土植物,并通過采用“喬、灌、草”結(jié)合的復層結(jié)構(gòu)種植模式,提高植物單位面積的固碳效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設計手法自然:尊重場地生態(tài)基底,保留現(xiàn)狀優(yōu)勢資源,修復生態(tài)生境,充分利用山林地形和材料,保持土方平衡,用微介入的設計手法提升公園的景觀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說心里話,游園結(jié)束后,當時,我確實有一種此行不值的感覺。花了那么多時間,跑了那么遠的路程,卻只看到一座貌不出眾的公園。但后來,當我再度搜集資料,深入了解,回憶現(xiàn)場場景,才發(fā)現(xiàn)自己收獲滿滿。游園不能走馬觀花,只有透過現(xiàn)象看實質(zhì),才能真正有所收獲。這次零碳公園之旅,不僅讓我領略了自然之美,更讓我對低碳生活有了全新的認識。</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离岛区|
宣恩县|
安义县|
芜湖市|
丰都县|
潜江市|
日土县|
尤溪县|
易门县|
蕲春县|
兰州市|
根河市|
汝州市|
酒泉市|
辽源市|
新邵县|
黄陵县|
卢龙县|
福安市|
阳朔县|
津市市|
梁平县|
阿图什市|
扶余县|
泰宁县|
黄浦区|
大荔县|
兴文县|
永善县|
大悟县|
崇阳县|
如东县|
乐清市|
额济纳旗|
乐昌市|
河源市|
平阳县|
康乐县|
延边|
墨竹工卡县|
阳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