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散文隨筆.杏花來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文/圖:丁仲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鳳凰山麓的晨霧還未散盡,楊家村的青磚已染上杏花粉白的釉色。當地人總說,丹鳳晚霞是河州八景里最鮮活的一幅——赭紅砂巖映著漫山杏云,倒真像鳳凰抖開了霞光織就的尾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踩著松木棧道的年輪拾級而上,老杏樹的虬枝忽然斜刺里伸來,抖落一身清雪。那些未綻的花苞還裹著冰裂紋瓷器般的釉光,盛放的卻已將五瓣舒展成玉蝶,托著嫩黃花蕊向春風獻禮。山徑忽轉開闊處,千年古杏正以青銅色的手臂托起云霞,逆光中的半透明花瓣簌簌搖落,驚起放蜂人竹簍里逃逸的金色私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是那陣穿林風過,漫天花雪自成韻律。飄旋的花瓣掠過漢服少女的團扇,棲在古剎飛檐的銅鈴上,最后墜入落英潭化作一箋粉箋。放羊的老漢蹲在觀止亭磨刀石邊,刀刃沾著花汁說:“這些精靈最懂時辰,晨起敷霜粉,正午描金邊,日暮還要借晚霞點胭脂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暮色漫過流芳澗時,整座山嶺突然燃起金紅的光?;◢弾r步道上的游人都成了剪影,唯有杏花仍在完成最后的畫作——把漫天花信寫成丹鳳尾羽上跳動的火苗,寫入每個駐足者眼里的春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丁仲忻,甘肅省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促進會會員;甘肅省現代攝影學會會員;甘肅省青年攝影家協會會員;臨夏州、甘南州攝影家協會會員;臨夏州自行車運動協會會員;臨夏市作家協會會員。多幅圖片發表在《甘肅日報》《甘肅經濟日報》《中國穆斯林》《中國法治》《中國交通安全》《生活環境報》《甘肅穆斯林》《甘肅交通安全報》《交警時報》《民族日報》《穆斯林通訊》《甘南日報》《陜西西岳文化》《山東三秦文學》《臨夏文藝》《臨夏市文藝》《胭脂湖文藝》《東鄉文藝》《微觀保安族》《河州文苑》及州(縣、市)融媒網絡媒體上。多次榮獲省、州、市優秀通訊員、特約記者及先進工作者稱號。</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阳县|
密云县|
新源县|
本溪|
南投县|
林周县|
本溪市|
沙洋县|
富阳市|
卢龙县|
和林格尔县|
故城县|
铁岭县|
海安县|
丰城市|
濉溪县|
福安市|
夏津县|
宿松县|
张北县|
阿坝|
印江|
东兰县|
罗田县|
襄汾县|
玛纳斯县|
福海县|
南阳市|
淮北市|
古浪县|
理塘县|
吉水县|
承德县|
自贡市|
温州市|
苗栗县|
中牟县|
正定县|
榆林市|
郧西县|
乌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