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圖片取自網絡,謝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作者昵稱:由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美篇號:11072621</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先說“文章”</b></p><p class="ql-block"><b> 所謂文章,掰開來講是兩大部份:(一),文。文即意,主旨。就是執筆人把心里要說的話托附于筆墨、寄于紙上,“聲音到達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到達”;文字所紀錄的歲月蒼桑、時空星羅斗轉、乾坤挪移,可以流行千年萬載。(二),章。章即行文之“章法”。文章的章法不是法典,所指的是所謂寫作技巧、所用手法(也含架構、章節)。手法與寫作技巧,有點類似匠人的手藝:編藤椅的、做竹椅的、做木椅的,各自不同,然,盡在其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怎樣寫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一),某位大家說過“文無定體,大至有形”。于是,才有了“文無第一”。同類題材的文章有寫得好的,還有寫得更好的。讀過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再去讀王勃《滕王閣序</b><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b><b style="color:rgb(1, 1, 1);">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覺得兩人都是寫景繪色抒情的頂尖高手,雖然屬地不同,其文都予人曠闊、遼遠、縱深的心靈感受,畫面感極強。在為前人拍手叫好的同時,心的天平不會傾向哪一方, 覺得難分高下。寫文章,如果用卡規一樣的標準去定奪,不免教條,刻板。</b></p><p class="ql-block"><b> 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熬出來的,是思緒久抑而靈動于一刻的才情泉涌。光有所謂的素材是不成的,當你起筆想將素材變成文字時,又覺得無以成文成章、便將手中筆頭放下,冥思苦想,突然間腦子里蹦出一句(或一段)境態妙然的話來,就是這些話的功勞,一篇初稿就出來了。接下來就是所謂的潤色。于暝思苦想中得到的靈感可以說如史前動力一般神奇,亦是形成文章后的文之魂。感覺文章都是于這種狀態中寫出來的,寫詩詞尤其如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講點歷史</b></p><p class="ql-block"><b> (一),歷史上明、清時期有過一種科舉制式“八股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八股文題目,內容,格式都限制太嚴。考生們只是按照題目的字義敷衍成文,因此扼殺了作者的創意。結果造成八股文內容空洞,專講形式,成了文字游戲。</b></p><p class="ql-block"><b> (二),在我黨歷史上的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主席把黨內的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形象地喻為黨八股,并撰文《反對黨八股》。其中有這樣一段話:</b><b style="color:rgb(237, 35, 8);">“總之,那時統治階級及其幫閑者們的文章和教育,不論它的內容和形式,都是八股式的,教條式的”。</b><b>其中還有這樣一段話更讓人值得深思:</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個人寫黨八股,如果只給自己看,那倒還不要緊。如果送給第二個人看,人數多了一倍,已屬害人不淺。如果還要貼在墻上,或付油印,或登上報紙,或印成一本書,那問題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響許多的人。而寫黨八股的人們,卻總是想寫給許多人看的”,</b><b>發人深省。所以,寫文章時棍棍杠杠似地條條框框多了,無形中就形成了一個囚籠,思維及思想就被關進籠子里去了。教條害人,扼殺創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其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一),關于美篇</b></p><p class="ql-block"><b> 美篇是一個大眾文化平臺,來者有詩詞、散文、小說、旅行攝影、美食烹飪……等作者,這是主流。不一 一例舉,據說美篇含幾千個話題(圈子),記不住也數不過來。</b></p><p class="ql-block"><b>(二),美篇及話題討論</b></p><p class="ql-block"><b> 美篇中推出了許多的話題“討論”,無細考究竟發端于何時。印象較深的有幾次所讀過的討論題:(1),“現代人寫詩為什么缺少古人的那種蒼涼、悲憤?”我于其中留言:“是時空和時代不同了。唐盛詩宋舉詞,難道相悖相忤?現代人寫詩就非得循古守舊的寫人生蒼涼之悲寂,泄憤世之怨恨?未免是在嘆人心之不古。”</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b><b>今天就是今天,現代就是現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寫詩是戴著手銬腳鐐跳舞,因此我喜歡散文”</b></p><p class="ql-block"><b> 我在這個話題討論中留言:“散文如溪,詩詞如渠”,只能如此比喻了。要說得那么的具體,恐怕十言百言也難盡。說實話,寫所謂的詩,我是沒這種感覺的,這種感覺只有詩呆子才會有。某些人寫詩首先想到的平仄、格、律、韻腳等,又刻意地想去討得所謂詩眼,卻少了一份被靈感啟動的真情澎湃,想必難有感人句子,結果寫出來的詩看似有板有眼卻無“珠”。詩詞歌賦不能只具所謂墨香而不接地氣,講理不認死理才為曉明者。</b></p><p class="ql-block"><b> 一些詩作者喜歡在自己作品篇首注明所謂平仄、起韻等,其實不必,但凡與詩詞沾邊的人對這些玩意兒都略知一二。如果要嚴格地講究、遵循并符合這些條條框框的,我覺得只有杜甫的五絕“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到家了:一對應二,個對行,白鷺對黃鸝,青天對翠柳、天上地下都有,門對窗,泊對含,千秋雪、萬里船,景像由近至遠,帶動意境由近況以至曠遠,不愧是詩圣!現代人寫詩窮講究,玩廢的是自己,即使不廢,也有點迂腐。另外,“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懂事難,懂自己更難。</b></p><p class="ql-block"><b> 即便是同一題材的詩詞因各人所處境地的不同,哪怕身受相同,所表達出來的心聲也不會趨同。于舊版的“唐宋詞一百首”(上海文學出版社,總編:胡云翼)中讀過陸游的“釵頭鳳”,近期于網絡中讀到了唐婉所著“釵頭鳳”(附原作: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嘗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覺得比陸游寫的更感人,字眼平凡卻字字珠璣,其胸臆直抵人心,句句扎心。行文的斷句也與陸游的不同,讀后心房震顫。</b></p><p class="ql-block"><b> 要將散文寫好也非易事,形散神不散說起來容易寫起來冒汗,“荷塘月色”這樣的散文有幾個人能寫的出來?其實,無論是何種體裁的文章,要寫好都難。在美篇玩文字,有一份心、討得趣、得了樂、釋了情懷已夠意思了。別想的繁鎖,然則猶作繭自縛、忘了初心、喪失了快樂,適得其反。</b><b style="font-size:18px;">還是前面說過的那句話:</b><b>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懂事難,懂自己更難!懂規矩而不拘泥于舉手投足間的所有細節的人,才顯得瀟灑。</b></p><p class="ql-block"><b> (3),“一流作品寫人心,二流作品寫人生,三流作品寫生存,四流作品寫生活,五流作品寫故事,六流作品寫事故,末流作品唱頌歌,不入流的泄私憤。” 最近又讀到一個這樣的話題。</b></p><p class="ql-block"><b> 予文字(學)作者以這樣的總結規納、劃類,不給予個人評論。托爾斯泰說,“多么偉大的作家,都是在書寫個人的片面而已”。我可以肯定地說:“紅樓夢”寫的是寧、榮二府的故事,且包含了以上所有論點!</b></p><p class="ql-block"><b> 心里還是有點不踏實,于是又去網絡索檢,這才發現,原來早就有了這樣的論調,甚至更可笑:“一流作家寫人性,二流作家寫社會,三流作家寫雞巴,沒流作家是雞巴。毛姆是一流”。只能“呵呵”了。</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用心將文字調動、組織起來,形成一個聲韻集團,向著意境挺進,到達文字領域某崗丘或峰巒,即一篇文章。以自己濃烈的興趣和篤定前行的決心與毅力在文學的道路上前進,會象矮子爬樓梯,一一步步升高!</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朔州市|
化隆|
微博|
武邑县|
手游|
镇平县|
伊金霍洛旗|
绥阳县|
海宁市|
磴口县|
永善县|
永泰县|
陇西县|
恩施市|
临漳县|
德清县|
广昌县|
云阳县|
康乐县|
岫岩|
长春市|
莒南县|
江油市|
民乐县|
右玉县|
延庆县|
呼和浩特市|
泽库县|
灵寿县|
海原县|
乌苏市|
九龙城区|
通河县|
滨海县|
霞浦县|
天台县|
肥西县|
清河县|
潼关县|
丹凤县|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