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完100個歷史典故,一口氣搞懂中國歷史……</p> <p class="ql-block">四、隋唐五代十國</p> <p class="ql-block"> 61. 二圣臨朝:武則天入宮后,先為唐太宗才人,后被唐高宗召回。王皇后為對抗蕭淑妃引入武則天,三人爭寵。武則天掐死親女嫁禍王皇后,高宗廢王立武。高宗病危時,武則天與他同殿聽政,被稱為 “二圣”。</p><p class="ql-block"> 62. 一代女皇:高宗死后,武則天先后廢中宗李顯、睿宗李旦,690 年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她重視人才選拔和農業生產,設立北庭都護府穩定西北邊境。</p> <p class="ql-block"> 63. 請君入甕:武則天稱帝后,酷吏周興被人告發謀反,來俊臣用周興自己提出的 “以甕烤人” 之法,迫使周興認罪。</p> <p class="ql-block"> 64. 神龍政變:武則天晚年寵信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張插手朝政威脅李氏。705 年,張柬之等大臣趁武則天病重發動政變,殺死二張,逼武則天退位,李顯登基,復國號為唐。</p><p class="ql-block"> 65. 貴妃得寵:楊玉環受唐玄宗寵愛,楊家因此顯赫專橫。安祿山以反楊國忠為名發動政變,玄宗出逃至馬嵬坡,士兵嘩變,楊國忠被殺,楊貴妃被賜死。</p><p class="ql-block"> 66. 朱溫篡唐:唐朝末年農民起義不斷,朱溫因剿匪有功勢力漸大,901 年控制唐朝政權,907 年逼唐哀帝禪讓,代唐稱帝,國號為梁。</p><p class="ql-block"> 67. 五代十國:唐朝滅亡后的 53 年,中國北方歷經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更替,南方有多個政權割據,這段時期統稱五代十國,直到 979 年宋朝滅北漢結束。 </p> <p class="ql-block">五、宋元時期</p> <p class="ql-block"> 68. 陳橋兵變:趙匡胤在后周屢立戰功,柴榮病重時成為禁軍最高統帥。960 年,他在抵御北漢及契丹聯軍途中,于陳橋兵變被擁立為帝,回京逼后周恭帝禪位,建立宋朝,史稱北宋。</p> <p class="ql-block"> 69. 杯酒釋兵權:宋朝初期,趙匡胤為削弱武將實力、加強中央集權,通過酒宴暗示軍官交出兵權,被視為寬和典范。</p> <p class="ql-block"> 70. 寇準抗遼:寇準為北宋名相,1004 年契丹南下,他力主宋真宗親征,挫敗契丹前鋒,雙方訂立 “澶淵之盟”。</p> <p class="ql-block"> 71. 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向宋仁宗主張變法未被采納,宋神宗時他任參知政事開始變法,取得一定成效,但 1085 年神宗病逝后,新法被守舊派廢除。</p> <p class="ql-block"> 72. 眉州三蘇:四川眉山一家三父子:蘇洵、蘇軾、蘇轍同列"唐宋八大家"。</p><p class="ql-block"> 73. 靖康之恥:1126 年金兵南侵,攻陷汴京,俘獲徽宗、欽宗二帝,北宋滅亡。1127 年,趙構在臨安即位,建立南宋。</p><p class="ql-block"> 74. 岳飛抗金:岳飛自 1126 年開始抗金,1140 年金人南侵,他在郾城之戰破金兀術 “拐子馬”,乘勝追擊時被宋廷召回,以莫須有之罪處死。</p><p class="ql-block"> 75. 隆興和議:宋孝宗即位后欲收復中原,1163 年北伐被金軍擊潰,在朝臣壓力下與金議和,割地進貢,宋金維持四十年和平。</p> <p class="ql-block"> 76. 成吉思汗:宋金對峙時,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落,尊號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之后不斷向外擴張,滅亡西遼、西夏等。</p> <p class="ql-block"> 77. 蒙古擴張:成吉思汗之子窩闊臺即位后,繼續擴張,1234 年滅金,又派拔都遠征歐洲,其在位時疆域擴充到中亞、華北和東歐,為元朝奠基。</p><p class="ql-block"> 78. 元朝滅宋:忽必烈即位后,1271 年改國號為元,1273 年定都大都。1276 年,元軍攻入臨安,宋恭帝投降,宋朝滅亡。</p><p class="ql-block"> 79. 四處征戰:元朝統一后,多次對外遠征,如進攻日本、占城、安南、爪哇等,均因各種原因失敗。連年征戰致國庫空虛、吏治腐敗,江南起義不斷,元朝后期內亂頻繁,最終走向滅亡。</p><p class="ql-block"> 80. 元末起義:元末統治者對漢人橫征暴斂,將各民族分等級,漢人地位最低,引發上百起農民起義,且起義規模不斷擴大。</p><p class="ql-block"> 81. 龍灣之戰:1351 年反元起義爆發,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后攻占集慶改名應天。陳友諒勢力壯大后與朱元璋對峙,1360 年陳友諒率水軍南下,朱元璋誘其深入新河,陳軍棄船上岸中計,因退潮船只擱淺,損失慘重,朱元璋乘勝追擊,實力大增。</p> <p class="ql-block"> 82. 鄱陽湖決戰:龍灣戰敗后,1363 年陳友諒率水師于鄱陽湖與朱元璋決戰。朱元璋針對陳軍船隊首尾相連的弱點,準備火攻。雙方交戰,朱元璋先派徐達攻擊陳軍前鋒,后親率水師,借東北風放火,大敗陳軍。經過一個多月對峙,陳友諒突圍時被流箭射死,朱元璋統一南方。</p> <p class="ql-block">六、明清時期</p> <p class="ql-block"> 83. 明朝滅元:1368 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大明,隨后分兵北上伐元。此時元朝內部斗爭激烈,明軍勢如破竹,逼近大都,元順帝北逃,后病死。明軍繼續追擊,大敗元軍殘部,北元滅亡。</p> <p class="ql-block"> 84. 靖難之役:朱元璋立朱允炆為太子,朱允炆即位后削藩,朱棣以靖難為名起兵。朱棣多次擊敗朱允炆派來的明軍,雖在山東受阻,但建文四年繞過山東直逼京城,李景隆開城投降,朱棣登基為明成祖。</p> <p class="ql-block"> 85. 七下西洋:永樂、宣德年間,鄭和七次遠航,目的或為尋找建文帝,或為彰顯國力。船隊規模龐大,經過三十多個國家,最遠達東非,和平開展貿易,宣揚大國風范。</p><p class="ql-block"> 86. 土木之變:明英宗朱祁鎮幼年即位,太監王振掌權。1449 年,王振慫恿朱祁鎮親征瓦剌,大軍到達大同后因前線慘敗而撤軍。撤軍途中王振猶豫不決,改道宣府。明軍士氣低落,在土木堡被瓦剌軍追擊。</p><p class="ql-block"> 87. 張居正改革: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挽救明朝財政。</p><p class="ql-block"> 88. 李自成起義:明朝遼東戰事失利,國內災荒不斷,農民起義頻發。李自成參軍后因兵變投靠農民軍,各地農民軍日益壯大,明朝軍隊兩面作戰。1635 年,起義軍在滎陽約定聯合進軍京師,后雖部分起義軍被剿滅,但李自成勢力逐漸發展。 </p><p class="ql-block"> 89. 大順滅明:1644 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隨后進軍北京,居庸關守將投降,三月十九日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p><p class="ql-block"> 90. 清兵入關: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擊破明朝遼東防線。1644 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吳三桂降清,多爾袞聯合吳三桂在山海關擊潰李自成,李自成兵敗被殺,清朝入主中原。</p><p class="ql-block"> 91. 收復臺灣:1624 年荷蘭殖民者入侵臺灣,南明滅亡后,鄭成功舉兵抗清,1661 年進攻臺灣,收復臺灣,開啟鄭氏統治。1683 年,施瑯率清軍進攻臺灣,鄭氏投降,臺灣納入清朝版圖。</p><p class="ql-block"> 92. 康乾盛世:康熙帝即位后,平定三藩叛亂,擊敗俄軍,劃定中俄邊界,征伐準噶爾、青海等地,中期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促進江南手工業、紡織業發展,宣布 “盛世滋丁,永不加稅”。 </p> <p class="ql-block"> 93. 虎門銷煙:西方列強向中國傾銷鴉片,導致白銀外流、國民身心健康受損。林則徐在廣東下令禁煙,1839 年在虎門當眾銷毀大量鴉片,引發中英關系緊張,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導火索。</p> <p class="ql-block"> 94. 鴉片戰爭:英國以林則徐禁煙為借口發動鴉片戰爭,擊敗清軍,1842 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放通商口岸、協定關稅、割讓香港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p><p class="ql-block"> 95. 太平天國: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剝削加重,外國侵略和兩廣災荒促使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清起義,建立太平天國。</p><p class="ql-block"> 96. 洋務運動:清政府經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打擊后,以 “自強” 為旗號引進西方軍事工業、建立北洋海軍,興辦鐵路、電報,創辦新式學校并派遣留學生,但未能使中國走向富強。</p> <p class="ql-block"> 97. 甲午戰爭:1894 年日本借朝鮮問題向清政府宣戰,清軍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向日方割地賠款。</p> <p class="ql-block"> 98. 八國聯軍侵華:甲午戰敗后,西方列強瓜分中國,1900 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北京淪陷,圓明園被燒,慈禧太后和光緒帝逃亡西安,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p> <p class="ql-block"> 99. 辛亥革命:1911 年武昌起義爆發,革命黨建立臨時政府,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宣布廢除清朝年號,改國號為中華民國。</p> <p class="ql-block"> 100. 溥儀退位:1912 年,溥儀退位,清朝滅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阳市|
定边县|
华安县|
刚察县|
民乐县|
阿城市|
基隆市|
五大连池市|
贵州省|
连江县|
栖霞市|
房山区|
九龙坡区|
海伦市|
北票市|
甘泉县|
金乡县|
乌苏市|
阆中市|
朝阳区|
克什克腾旗|
晋中市|
张家界市|
栾城县|
临沂市|
马公市|
金湖县|
湘潭市|
合阳县|
黄陵县|
大名县|
高雄县|
保德县|
即墨市|
监利县|
阿坝县|
永修县|
彭泽县|
清徐县|
海淀区|
丽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