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紅其拉甫國門與瓦罕走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寫給自己的旅行記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紅其拉甫口岸位于塔縣境內,塔縣縣城距離紅其拉甫口岸120km,國門位置在G314終點,中巴交界7號界碑處,海拔4733M,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口岸,也是中國與巴基斯坦唯一的陸路口岸。國門口岸于1985.5.1正式開放,主要擔負邊防、貿易、出入境檢查、邊境封控等任務。口岸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前往印度、中亞、西亞直至歐洲的咽喉通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紅其拉甫口岸處于帕米爾高原上的一個通外山谷,自然環境惡劣,含氧量不足平原的50%,常年風力在七、八級以上,冬季最低氣溫達零下—40℃,素有“死亡之谷”之稱。受高海拔、冰雪天氣影響,口岸每年5月1日開關,12月至次年4月閉關。從2024.9起,口岸從季節性開放升級為常年開放,只要天氣允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車子出塔縣縣城,走G314喀喇昆侖公路,也即中巴友誼公路,一路向南,往紅其拉甫國門口岸行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幾天下大雪,封山,紅其拉甫口岸關閉。終究是得到喀喇昆侖山神眷顧,今日天氣晴朗,紅其拉甫口岸開放,得以前往。總感覺我們所到之處總會有意想不到好運氣,感謝喀喇昆侖山神的庇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途目光所及之處,全是一片白雪茫茫,高大雪山撲面而來,又從眼前一閃而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知道路邊樹立的紅色箭頭標牌是干嘛用的嗎?走這條路線的司機們都知道,這是指示牌。這里常年風雪,大雪掩蓋路面,只有按照箭頭指示牌所指路線行駛,才不至跑偏公路,掉進溝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達紅其拉甫口岸,在口岸乘坐景交車前往國門。景交車5.5元/人,在這個高海拔區域,5.5元的車費真是良心價啊,令人感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紅其拉甫哨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紅其拉甫國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標注的國門5100海拔高度,是指國門上五星紅旗的海拔高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瓦罕走廊也稱“阿富汗走廊”,位于帕米爾高原南端與興都庫什山脈北東段之間,一個狹長的山谷,整個走廊呈東西走向。瓦罕走廊全長約400km,其中中國境內約100km,阿富汗境內約300km。走廊南北向最寬處75km,最窄處15km。瓦罕走廊東端是中國與阿富汗交界處,兩國相鄰92.45km,走廊南面是巴基斯坦,北面是塔吉克斯坦。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M,氣候惡劣,每年8~9個月大雪封山,是中國連接阿富汗的唯一陸地通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曾經瓦罕走廊是連接東西方必經通道之一,過蔥嶺,經瓦罕走廊向西南抵達伊朗高原以及地中海古羅馬帝國。瓦罕走廊與世隔絕,在阿富汗戰爭中得以幸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瓦罕走廊地形圖(下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富汗一直希望與中國打通瓦罕走廊的連接,由于阿富汗國家貧窮,國內建設落后,特別需要外部支援,尤其是中國的幫助和投資,想通過瓦罕走廊,用其礦產資源來換取國內建設。為此阿富汗主動把公路修到瓦罕走廊邊境,2023.9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宣布瓦罕走廊公路已經修好,這無疑是說: 你看,我都把公路修到你家門口了,就看你了。鑒于阿富汗國內局勢混亂,地緣政治復雜,中國政府始終沒有應答,個中緣由這里不做贅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瓦罕走廊俯瞰圖(下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瓦罕走廊正面入口。在塔縣往紅其拉甫途中,G314路邊服務區建筑背后正對著瓦罕走廊入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瓦罕走廊入口全景圖,走廊入口處是一片地勢開闊的曠野,紅色箭頭所指為走廊入口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瓦罕走廊入口斜側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瓦罕走廊曾經是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歷代高僧、旅行者都是翻越帕米爾從瓦罕走廊進入中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東晉高僧法顯平陽君武陽人(今山西臨汾),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大師。東晉隆安三年(399年)從瓦罕走廊翻越蔥嶺經西域至天竺(古印度)收集大批梵文經典,是杰出的旅行家、佛教翻譯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唐高僧玄奘于公元627年從長安啟程赴天竺那爛陀寺,629年途經瓦罕走廊,用了七天七夜走過瓦罕走廊,寫下描述瓦罕走廊:?“凌山險峭,峻極于天。自開闢已來,冰雪所聚。積而為凌。春夏不解。凝沍汗漫,與云連屬。仰之皚然,莫睹其際。其凌峰摧落,橫路側者。或高百尺。或廣數丈。由是蹊徑崎嶇,登涉艱阻。加以風雪雜飛,雖複屨重裘,不免寒戰。將欲眠食,復無燥處可停。唯知懸釜而炊,席冰而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世高是東行傳法第一人。中國最早一批譯經者都是從西域來華的僧人,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最早不是印度僧人,而是中亞地區的僧人。安世高是中國佛教史上最早成規模翻譯佛教經典的外國人。安世高來自古安息國(今伊朗東部靠近阿富汗),出家前是安息國王太子,原名帕塔馬西里斯,是帕提亞帝國皇太子,因羅馬皇帝發動對帕提亞帝國的戰爭,安世高被迫出走,他在公元147年(漢桓帝時期)越過蔥嶺,通過瓦罕走廊進入中國,于148年到達洛陽。安世高在中國生活了約30年,共翻譯佛經三十五部四十一卷,主要是小乘佛教,比大唐高僧玄奘早了近50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1271年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在前往元朝時,跟著商隊走瓦罕走廊進入中國。馬可.波羅在其游記中詳細記錄了這一段旅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主堡古城遺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遺址位于塔縣縣城以南約70km的一座山上,屬唐代古城遺址,當地人稱為“克孜庫爾干”。高僧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記》里記載: 漢族公主遠嫁波斯王子,送親隊伍遇匪亂,使者與衛隊在山崗上把公主安頓。匪亂平息,重新啟程時發現公主有孕在身,使女說: 公主被困山上,每天會有一位騎著金馬的王子來看公主,公主所懷孩子就是“漢日天種”。于是公主只能就地自立為王,自此在帕米爾高原繁衍生息,成為玄奘途經“羯盤陀國”的先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主堡一帶地形。</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武县|
久治县|
沙河市|
横山县|
瑞昌市|
叙永县|
广安市|
贵溪市|
西宁市|
阳泉市|
涿鹿县|
明光市|
越西县|
宜都市|
泰兴市|
丽水市|
鹤峰县|
铜梁县|
东乡|
荣昌县|
宜昌市|
铜鼓县|
斗六市|
河北省|
邹平县|
怀远县|
宣城市|
东安县|
巴南区|
平果县|
邵东县|
泉州市|
东海县|
扎鲁特旗|
鸡东县|
克什克腾旗|
四平市|
乌拉特前旗|
博罗县|
惠州市|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