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歸途漫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張武昌</b></p><p class="ql-block"> 回鄉是每一個背井離鄉的人都曾經歷過的,當中不少人也曾有過小插曲。</p><p class="ql-block"> 自從來到香港工作生活,在福建省那個遙遠的小山村便開始在我的記憶中慢慢遠離,工作之余也會尋覓一些有趣的事。或許是我與那個小山村的因緣未斷,仍然拉拉扯扯,藕斷絲連,童年時代的事常常會在腦海中呈現。</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因交通環境沒有充分完善,我每次回鄉都要大費周章,才能到達目的地。回鄉前要事先做好準備工夫,請好假期、買好物品及車票等等。</p><p class="ql-block"> 記得每年臨近春節,村里外出工作的人便會帶著大袋小袋的物品回家,與家人團聚,吃團圓飯,拜訪親戚朋友。春節一過,年輕的男子就背起行囊,遠離親人,背井離鄉,到沿海城市打拼,留下來耕種這片土地的,清一色是老人、婦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村子里年輕的女人們也加入了進城打工的行列,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很多已經拋荒。小孩也陸續去城里讀書,事業有成的年輕人在城市里買房定居了,村子里的人也不再依靠在土地上耕種作物過活了。</p><p class="ql-block"> 家鄉地方雖小,但也出了不少人才。我們的“人財物”都遠離了那里,而且在外也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父母在,逢年過節也會回去,盡為人子之責;父母去,土木瓦結構的老屋,歷經風吹雨淋,顯得破舊、殘壞,漸漸消失在歲月的風霜里,從這里走出去的后代,也將愈行愈遠。</p><p class="ql-block"> 我時常想,過去的生產力那么低下,村民都能在家鄉安居樂業,不舍得離開家園。可現在呢?為什么一個個不辭辛苦,走得那么理所當然,那么義無反顧呢?難道,金錢的追求真有那么大的魔力?人們對于生活的要求更高更美,這是社會的進步,還是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p><p class="ql-block"> 古時祖輩們遠離家鄉,在外為官為商,老了“告老還鄉”,病了“告病還鄉”,祖居是根。古老的鄉愁,代代相傳到今天,真的會成為人們永遠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許多人離開家鄉來到城市打拼,懷著鄉愁和對新生活的憧憬,在家鄉和城市之間扯出一小片空隙,他們在這小小的空隙里努力地工作。其實人們雖然遠離了故土,卻永遠也走不出故鄉。故鄉并不僅僅是地理位置上的一方土地,它更是一種鄉音,一種生活習慣,它是一切情感的來處。</p><p class="ql-block"> 走出村子,走到村里的老松樹下,我回轉身,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心里默默地許了一個童話般的夢想。學習工作,成家立業,一家人蝸居在十幾平米的小房間里,行走在喧囂的城市,融入多彩多姿的城市化生活,漸漸成為為城市的一份子。遠方的家鄉漸漸成了故鄉,但始終感覺自己還是城市的“異鄉客”。每次回家時,都會回故鄉平水坑走一走、看一看,踏著柔軟的泥土,聞著鄉土的氣息,聽聽左鄰右舍那樸實的鄉音鄉情,心里總會涌起一股溫馨和親切。</p><p class="ql-block"> 不知何時,村子漸漸空了,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p><p class="ql-block"> 許多人漂泊在異鄉,或許成了老板,成了白領,或者成了文化人,時間長了便成了異鄉人,一談起故鄉,就用無盡的想象,表達自己對故鄉的無限思念,以及有一種不可磨滅情懷。誰也不愿說故鄉落后、愚昧、貧窮,更愿意被鄉愁美化,把貧窮落后淡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張武昌(筆名自由人),香港文聯副理事長、香港文學促進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香港書評家協會常務理事、香港國際詩歌研究會理事,《香江文藝》《香港文學報》常務編委,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香港作家聯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水县|
巴楚县|
奉化市|
利川市|
高雄市|
安塞县|
清远市|
蒲江县|
株洲县|
岗巴县|
信阳市|
册亨县|
大冶市|
青冈县|
泽库县|
安顺市|
洛宁县|
滦平县|
陕西省|
浦城县|
来安县|
晋州市|
周口市|
清原|
新密市|
浏阳市|
法库县|
醴陵市|
陕西省|
南岸区|
大宁县|
义乌市|
皮山县|
平山县|
万全县|
南汇区|
赤水市|
平罗县|
宝坻区|
信丰县|
平江县|